鄧牡紅 蘭彥紅 童 芳 劉 霞 鄧 芬
解放軍總醫院腫瘤綜合治療科,北京 100853
目前對于惡性腫瘤的生物治療方法主要針對患者細胞免疫功能處于低下狀態的時候,加強患者體內抗惡性腫瘤細胞的免疫功能[1]。有研究表明,樹突狀細胞是人體內功能最好的抗原呈遞細胞之一,可以有效活化和擴增大量的T淋巴細胞,充分發揮對機體內惡性腫瘤細胞的殺傷和溶解作用,具有較高的特異性[2-4]。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是一類具有較強殺傷效應的異質細胞,對惡性腫瘤細胞的殺傷效果較為明顯[5-6]。為了探討護理干預對樹突狀細胞聯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療效,我院選取164例惡性腫瘤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進行分析比較,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惡性腫瘤患者164 例,年齡 43~76 歲,平均(51.2±10.8)歲;其中,男 96 例,女68例;按照原發病劃分:肝癌患者62例,胃癌患者48例,乳腺癌患者31例,腸癌患者16例,腎癌患者7例。將所有惡性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采用常規護理的8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采用護理干預的82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間一般情況(性別、平均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行1個月的常規治療后,采取樹突狀細胞聯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治療惡性腫瘤。每次為患者輸注樹突狀細胞聯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4次,每次輸注的細胞總數不能小于1×1010個,每個療程內患者的回輸細胞總數要大于4×1010個。主要采用靜脈回輸方法,為了預防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患者于治療前30 min用消炎痛栓100 mg納肛或非那根25 mg肌內注射,以防過敏反應的發生。同時監測生命體征,重點是監測體溫,如患者生命體征平穩、體溫正常、無不適主訴,即可接受回輸治療,如患者正有發熱情況,則不能進行回輸治療。細胞從實驗室取出送至病房,經核對無誤后,應立即回輸。輸注時要求選擇粗直、彈性好的血管,用生理鹽水以帶有濾過網的輸血器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建立靜脈通道,保證輸液通暢后再連接細胞懸液。回輸過程中要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嚴禁交叉混輸,防止發生溶血反應。護士要嚴密觀察和掌握輸液速度,定時監測生命體征,與患者交談,注意傾聽患者主訴,密切觀察有無寒戰、發熱、心慌、胸悶、呼吸困難等不適;觀察皮膚黏膜有無皮疹、瘙癢;如有不適及時通知醫生;為患者提供輕松愉快的治療環境,保證患者情緒穩定。回輸中前10 min慢滴,20~40滴/min,如無不適可調至60滴/min,以確保殺傷細胞在60 min內輸注完畢。因殺傷細胞具有黏附性,有可能在輸液瓶或輸液袋中黏附成小的團塊狀,造成微小血管的堵塞,所以輸注時應選用輸血器和24G套管針。在滴注過程中要求每15分鐘左右輕輕旋轉搖動容器瓶,并輕彈輸血器的管壁,保持輸液通暢直至滴完,以避免細胞沉降堆積和堵塞輸血器的管腔或黏附管壁,輸注完畢再用生理鹽水沖洗管路,以確保輸入殺傷細胞的數量和質量,確保細胞免疫治療的成功。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指導患者進行靜脈滴注,講解治療的目的和方法,隨時監測患者的滴液用量,關注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并及時采取治療措施等。
1.3.2 觀察組 采用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為患者詳細介紹生物治療的科學方法,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消除其顧慮和不良的心理狀況,介紹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讓患者有心理準備,多給予其鼓勵和支持,增強其治療的信心,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主動性。②不良反應護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一些短暫且輕微的不良反應,主要為發熱、休克、心慌、胸悶、嘔吐等,發熱是生物治療中患者機體發生免疫功能正常反應的結果,醫護人員要時刻關注患者的體溫變化,監測其呼吸和脈搏是否發生異常,對于體溫處于低熱的患者,鼓勵其多飲水,保持病房的通風良好,對于持續高燒的患者,要給予其藥物降溫。③注射護理。對患者進行皮下注射時,可能造成其發生局部紅腫,可以采用50%的硫酸鎂進行熱濕敷,并給予其神燈照射,每次注射時對患者采用交替肢體的方法,減少同一部位的重復注射。④輸液護理。對帶有濾過網的輸液器進行輸液的患者,點滴速度一定要放緩,定時為患者搖動輸液瓶,可以避免細胞藥液的黏附,使輸液瓶內的藥物呈現單細胞懸液。輸液前叮囑患者服用藥物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對于出現胸悶氣促和發生休克的患者,要及時停藥,并給予其吸氧處理,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進行救護。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緩解。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好轉。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惡化。總有效=顯效+有效。
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62.2%)明顯高于對照組(4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臨床療效比較[n(%)]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1.0%)明顯低于對照組(2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采用生物治療惡性腫瘤是一項新興的治療方法。惡性腫瘤患者經手術和放化療治療后其體內的惡性腫瘤負荷將減少到最低狀態,接受樹突狀細胞聯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進行治療可以明顯提高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大幅延長患者的生存期[8-9]。在樹突狀細胞聯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思想工作,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在治療過程中,配合醫護人員的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高治療的臨床療效。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減少了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起到了獨特的臨床療效。本次研究中,多數患者已經處于惡性腫瘤發展的晚期階段,對于治療已經失去了信心,情緒極度悲觀,甚至出現了輕生的患者,有效的心理護理,使患者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改變了以往面對惡性腫瘤的看法,使其可以自主投身到治療中。心理護理是生物治療護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有助于治療的繼續進行,治療過程中,及時處理患者的各種不適,可以增強患者配合治療的信心。
樹突狀細胞聯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經體外培養后,可能存在多種異源成分,將其回輸給患者后,患者可能出現身體不適或過敏反應,導致身體出現紅腫或硬結,嚴重時患者可能發生皮膚瘙癢等癥狀,原因在于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進入患者機體后,將主動攻擊惡性腫瘤細胞,使其快速死亡和裂解,釋放出過量的過敏物質和致熱源所致。采用交替肢體注射和及時的藥物治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要及時給予急救護理。
樹突狀細胞聯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進行回輸時,可能在患者的微血管內聚集成團兒阻塞血流,原因在于樹突狀細胞具有較強的黏附能力。需要使用帶有過濾器的輸血器進行滴注。綜上所述,樹突狀細胞聯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治療惡性腫瘤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大幅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Rui AM,Jouo FC,Isaac VD.Biological pathways involved in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of the 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r and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molecular oriented treatment-An overview[J].Oral Oncology,2010,46(1):19-24.
[2]Li Sun,Beihua Kong,Xiugui Sheng,et al.Dendritic cells transduced with Rsf-1/HBXAP gene generate 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against ovarian cancer in vitro[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10,394(3):633-638.
[3]Chenxuan Wu,Hongxing Guo,Yijun Wang,et al.Extracellular domain of human 4-1BBL enhanced the function of cytotoxic T-lymphocyte in duced by dendritic cell[J].Cellular Immunology,2011,271(1):118-123.
[4]Caparros E,Munoz P,Sierra FE,et al.DC-SIGN ligation on dendritic cells results in ERK and PI3K activation and modulates cytokine production[J].Blood,2006,107(10):3950-3958.
[5]Sharmilan T,Michael N,Hinrich A,et al.Com bining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with vaccination in cancer immunotherapy:More than one plus one?[J].Leukemia Research,2011,35(9):1136-1142.
[6]唐小龍,徐萌,陸大祥,等.腎癌細胞凍融抗原負載樹突狀細胞瘤苗的活化[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7,23(3):465-468.
[7]陳里茜,胡曉紅,文洽先.自體樹突狀細胞負載凋亡惡性腫瘤抗原聯合CIK治療惡性腫瘤10例的觀察和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2):7990-7991.
[8]時靜.DC/CIK聯合免疫治療婦科惡性惡性腫瘤患者的護理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20):3143-3144.
[9]謝春梅,潘敏,鄭秋敏.惡性惡性腫瘤患者DC+CIK細胞治療的護理[J].廣州醫學院學報,2008,36(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