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玫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天津 300120)
吸入性肺炎主要是由口咽部的分泌物或胃、食物的反流物誤吸入下呼吸道,而引發的肺部炎性病變。老年患者的發病率更高,約10%[1]。為減少老年鼻飼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我們采用口腔護理及舌咽反射吞咽訓練的干預措施,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需長期臥床鼻飼的老年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舌咽反射+口腔護理組40例。男52例,女28例,平均年齡73.44±5.55歲。鼻飼時間>1年46例,鼻飼時間<1年34例。急性腦出血9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例,腦萎縮10例,高血壓腦病12例,振顫麻痹4例,阿爾茨海默病5例。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鼻飼護理方法,包括胃管的檢查與固定、增加置管長度、改變鼻飼體位、減少鼻飼量、增加鼻飼次數及減慢速度。每日口腔護理兩次,口腔護理液選擇市售高露潔漱口液。
1.2.2 舌咽反射+口腔護理組 每天進行口腔護理后,采用新凈界噴霧劑噴霧口腔、咽喉部3次/天[2]。再進行舌咽反射訓練,采用咽部冷刺激法[3]用小冰塊浸濕的棉簽輕輕觸及患者軟腭及咽后壁、舌后根等部位,每次停留3~5 s,刺激患者作空吞咽動作,每天于三餐前半小時進行。
1.3 判斷標準 按照衛生部醫政司醫院感染協調控制小組頒布的標準及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所制定的《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診斷。有明顯誤吸史,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內吸出食物殘渣或其他異物,鼻飼前后胸部X線片對照肺部有新近的感染征象;反復肺炎發作史,突然發生呼吸困難、咳膿痰、高熱、精神不振、白細胞增高、肺部有干濕啰音,胸片有雙側或右肺不規則片狀邊緣模糊陰影。外周血檢查:可有白細胞增高,中性粒細胞比值增加。如病情較重、全身情況差或為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白細胞總數可正常甚至低于正常;細菌學檢查:常規痰細菌培養非常重要。呼吸道分泌物的細菌培養應重視半定量培養。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采用上述護理方法45天后,統計吸入性肺炎的發病人數及累計發病次數經χ2檢驗,舌咽反射+口腔護理組吸入性肺炎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吸入性肺炎發病情況
長期臥床伴有吞咽障礙者,由于年齡大、體質差患有多種疾病等原因,胃造瘺等有創治療往往無法進行,鼻飼成為該類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之一。老年患者在常規鼻飼過程中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環境改變,異物的刺激使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增加,胃管的留置使食管相對關閉不全,同時胃管的留置更進一步減弱了咽反射,內容物易反流至口咽部并出現嗆咳的現象,嚴重者可發生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但是,少數患者即使采取延長置管深度、抬高床頭、減少鼻飼量、減慢鼻飼速度等綜合措施,仍有食物反流發生[4]。
口腔護理是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中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可以使患者保持口腔清潔、舒適,而且能預防治療口腔炎癥[5],老年患者唾液分泌量少,口腔自潔作用低下,易引起口腔感染,且牙齒缺失,食物殘渣易殘留其中,通過口腔護理可以降低誤吸的發生率。其次,口腔消毒噴霧劑能有效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球菌,并且使用簡便。通過寒冷刺激能有效強化舌咽反射,反復訓練可使之易于誘發吞咽反射而且吞咽有力,從而預防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本研究發現增加口腔護理及舌咽反射訓練能夠明顯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因此,建議對于老年鼻飼患者增加口腔護理及舌咽反射訓練的護理措施減輕患者痛苦,預防吸入性肺炎。
〔1〕朱劍秋.長期鼻飼病人預防吸入性肺炎的護理干預[J].中國社區醫師,2007,9(8):95
〔2〕邱衛紅,趙志紅.急性腦卒中患者吞水試驗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6,21(1):53
〔3〕肖穎.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中醫藥雜志,2008,3(8):877-878
〔4〕劉淑艷.腦卒中吞咽障礙的護理[J].天津護理,2011,19(4):237
〔5〕陳鋒,林靜茹.適時口腔護理對預防老年腦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7,25(4):50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