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芳
(上海市徐匯區長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231)
處方是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為患者診斷、預防或治療疾病而開具的用藥指令。衛生部頒發的《處方管理方法》,是進一步規范處方管理的重要依據。為了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處方管理的現狀,筆者在徐匯區長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隨機抽取2010 年8 月至12 月間的門診處方6 952 張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從2010 年8 月至12 月本中心門診處方中,隨機抽取每月5 日的處方1 400 張,去除部分麻醉方,實際檢查門診6 952 張處方。
根據《處方管理方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05 年版)的相關規定,對照患者的基本情況和臨床診斷,判斷處方的規范性和用藥的合理性。處方用藥的適應性包括以下內容: 1)對規定必須做皮試的藥物,處方醫師是否注明過敏實驗及結果的判定;2)處方用藥與臨床診斷的相符性;3)劑量、用法;4)劑型與給藥用途;5)是否有重復給藥現象;6)是否有潛在臨床意義的藥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對處方中存在上述情況以及人情方、大處方等1 項及1 項以上判為不合格處方。對不合格處方進行歸類、分析。
本次檢查門診處方6 952 張,其中不合格處方300 張,處方不合格率占4.32%。
對300 張不合格處方進行歸類、統計,書寫不規范處方154 張,占不合理處方的51.33%,用藥不合理處方134 張,占44.67%,電子處方與藥品清單不符16 張,占 5.33%(表 1)。
處方不合格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1)臨床醫師對藥品說明書掌握程度不夠全面,對藥理知識缺乏全面的了解,對《處方管理辦法》和處方的規范性不夠重視。2)有些醫務人員責任心不強,醫德和法制觀念淡薄。3)短期內難以適應。4)藥師未能嚴格把關。5)藥師的專業知識掌握不足。6)若處方有問題,需要醫生修改或重新開處方,患者會表示不滿等。

表1 處方書寫不規范項目及所占比例
處方是重要的醫療文書,是聯系醫生、藥師、患者三者之間的紐帶,醫生和藥師承擔著用藥療效,調劑準確,患者健康的主要職責[1]。臨床醫生開具處方時應嚴格遵守《處方管理辦法》,認真書寫,避免不規范處方。門診處方不規范,直接影響醫院的醫療質量和社會信譽度。不合理用藥會造成藥物浪費,降低藥物療效,增加藥物毒副作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關系到治療效果,因此必須引起社區醫生的高度重視。社區衛生的管理者必須自覺擔負起處方管理的責任,從為人民健康負責的高度,加強處方的管理工作。
為了規范門診處方,促進合理用藥,筆者結合自己工作實踐提出如下建議:
1)醫院應加強醫院人員對新的《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藥事法規的培訓學習與考核。
2)臨床醫師應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自覺抵制商業利益誘惑,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3)藥學技術人員要嚴格按照操作規范調劑處方。對于不規范和不合理用藥處方,應當拒絕調劑,并及時告知處方醫師,重新開具處方,必要時做好記錄,按照有關規定報告。
4)醫院要加強處方質量的監督和管理。定期組織人員對門診處方、病歷、住院醫囑進行抽查與評價,將檢查結果進行公布,必要時還可以與績效工資和年終考核評優晉級掛鉤。
5)臨床藥師應配合醫院職能部門做好處方評價工作,并及時將評價結果通過一定形式反饋給臨床。
6)醫院藥劑科應加強與臨床的信息溝通。定期將本中心新到藥物、用藥目錄、藥品的通用名、規格等信息傳遞給臨床,配合臨床搞好處方規范化管理工作,提高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
[1] 吳達改,陳杰. 提高處方質量的管理模式[J]. 醫學動物防制, 2007, 22(7): 490-491.
[2] 葉良君,黃幫華.門診不合格處方分析及管理措施[J]. 中國藥事, 2006, 20(10): 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