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山
(福建兆翔臨港置業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某路拓寬改造工程道路總長3.2km,寬48.5m。其中:機動車道路寬23m(雙向6車道)、中分帶寬3m、慢車道寬5m。此次改造共完成攤鋪機動車道瀝青(SMA-13)97855m2、彩色瀝青5200m2。本文主要重點探討SMA改性瀝青面層的施工質量控制。
材質情況主要經過大量的試驗數據得出,才能決定是否能采用對于改性瀝青必須天天抽檢其質量情況,以防在儲存過程中發生變質情況,粗集料采用輝綠巖酸性石質材料,以便與改性瀝青更好的結合,其壓碎值、密度等物理指標必須達到設計規定要求,而對于其級配的篩分必須滿足SMA-13的規范要求。必須強調地指出,對于細集料該工程采用為破碎人工砂,這也是SMA結構的特殊要求,由于對材料的嚴格檢驗,從而在基礎上保障了SMA改性瀝青路面的質量。
粗、細集料和填料質量(具體檢測指標見表1、2)、堆料場地的建設等同常規的瀝青混合料,但木質纖維的保管、存放、運輸過程中均不得受潮。
?
?
?
3.1 嚴格掌握瀝青和集料的加熱溫度以及SMA的出廠溫度視纖維品種和數量、礦粉用量的不同,可采用《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改性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范圍的中值或高值。
3.2 拌和樓控制室要逐盤打印瀝青及各種礦料的用量和拌和溫度,并定期對拌和樓的計量和測溫進行校核;每天應用拌和總量檢驗各種材料的配比和SMA油石比的誤差。
3.3 拌和時間由試拌確定。SMA拌和時間及加料順序為加礦料加纖維干拌5~10S后投入礦粉干拌20-30S,再加瀝青濕拌35S,總生產時間約60~70S。必須使所有集料顆粒全部裹復瀝青結合料,并以瀝青混合料拌和均勻為度。
3.4 嚴格控制油石比和礦料級配,避免油石比不當而產生泛油和松散現象。拌和機開拌后取一組混合料試樣做馬歇爾試驗和抽提篩分試驗,檢驗油石比、礦料級配和SMA的物理力學性質及瀝青混合料的殘留穩定度。
3.5 混合料不得在儲料倉中長時間儲存,以不發生瀝青析漏為度。
4.1連續穩定的攤鋪是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措施。宜采用兩臺攤鋪機梯隊攤鋪,以提高攤鋪層均勻性和壓實度,攤鋪機的攤鋪速度應根據拌和機的產量、施工機械配套情況及攤鋪厚度,按2~3m/min左右予以調整,通常不超過3m/min,做到緩慢、均勻、不間斷地攤鋪,不應任意以快速攤鋪幾分鐘,然后再停下來等下一車料。
4.2 上面層用移動式自動找平基準裝置控制攤鋪厚度。由兩臺攤鋪機聯合作業實施攤鋪,前攤鋪機過后,攤鋪層縱向按縫上應呈斜坡,后而攤鋪機應跨縫5~10cm攤鋪。兩臺攤鋪機距離不應超過10m。
4.3 攤鋪機應調整到最佳工作狀態,調試好螺旋布料器兩端的自動料位器,并使料門開度、鏈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轉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的料量應高于螺旋布料器中心,使熨平板的擋料板前混合料在全寬范圍內均勻分布,并在每天前就應將料量調整好,再實施攤鋪,避免攤鋪層出現離析現象,并隨時分析、調整粗細料是否均勻,檢測松鋪厚度是否符合規定。攤鋪前應將熨平板預熱至規定溫度(不低于100℃),攤鋪時熨平板應采用中強夯等級,使鋪面的初始壓實度不小于85%。攤鋪機熨平板必須拼接緊密,不許存有縫隙,防止卡入粒料將鋪面拉出條痕。
4.4 攤鋪應選擇在當日高溫時段進行,路表溫度低于15℃時不宜攤鋪。攤鋪遇雨時,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壓實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應廢棄,不得卸入攤鋪機攤鋪。
5.1 SMA的初壓、復壓宜用鋼輪振動壓路機碾壓,碾壓應遵循緊跟、慢壓、高頻、低幅的原則進行。混合料攤鋪后必須緊跟著在盡可能高溫狀態下開始碾壓,不得等候。不得在低溫狀態下反復碾壓SMA,防止磨掉石料棱角、壓碎石料,破壞石料嵌擠。碾壓溫度應符合表9的規定。必須有足夠數量的壓路機。碾壓段的長度控制在20m~30m為宜,SMA嚴禁使用輪胎壓路機。
5.2 在初壓和復壓過程中,宜采用同類壓路機并列成梯隊壓實,不宜采用首尾相接的縱列方式。采用振動壓路機壓實SMA路面時,壓路機輪跡的重疊寬度不應超過20cm,當采用靜載壓路機的時,壓路機的輪跡應重疊直1/3~1/4碾壓寬度。不得向壓路機輪表面噴涂油類或油水混合液,需要時可噴涂清水或皂水。
5.3 對松鋪厚度、碾壓順序、碾壓遍數、碾壓速度及碾壓溫度應設專人檢查。SMA路面應嚴格控制碾壓遍數,在壓實度達到馬歇爾密度的98%以上,或者路面現場空隙率不大于6%后,不再作過度碾壓。如碾壓過程中發現有瀝青馬蹄脂上浮或石料壓碎、棱角明顯磨損等過碾壓的現象時,碾壓即應停止。
6.1 原材料的質量檢查:包括瀝青、粗集料、細集料、填料(按規定頻率檢查)。
6.2 混合料的質量檢查:油石比、礦料級配、穩定度、流值、空隙率:混合料出廠溫度、運到現場溫度、初壓溫度、碾壓終了溫度;混合料拌和均勻性(每天按頻率檢查)。
6.3 上面層質量檢查:厚度、平整度、寬度、橫坡度、壓實度、偏位、攤鋪的均勻性。同時還應進行構造深度和擺式摩擦系數的跟蹤檢測,鋪筑完成后構造深度宜在不小于0.8mm。
要提高改性瀝青及SMA路面的施工質量、要從原材料及混合料的質量控制、施工工藝和機械配置以及施工人員素質人手,重點抓好攤鋪、碾壓接縫處理三方面的施工質量,掌握正確的施工方法盡可能采用先進的機械設備和合理的配置,充分發揮施工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嚴格把好原材料、混合料和施工過程質量關。集料的質量和規格、混合料的拌和均勻穩定、碾壓方式的選擇、嚴格的溫度控制是SMA施工質量控制的關鍵。
[1] JTG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
[2] JPJ036-98.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