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高宗宏接受本刊專訪。在專訪中,高宗宏表示,必須切實把質量強省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為安徽轉型發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提供有力的質量保障。
本刊:去年,安徽省在推進質量強省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在這些工作中有哪些是具有安徽特色的?取得了哪些成果?
高宗宏:去年,安徽省大力推進質量強省建設。一是省政府組織對歷時三年的質量興省活動進行階段性考核驗收和表彰。二是省政府分管省長帶隊分赴12個市縣、22個企業實地考察,為全面開展質量強省活動做好前期調研準備工作。三是省政府第83次常務會審議《關于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的意見》,該意見將很快下發。四是廣泛建立政府質量獎勵制度,首屆安徽省政府質量獎擬獎勵的4家企業即將報省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全省16個省轄市和29個縣(區)設立政府質量獎。五是繼續開展安徽名牌評價工作,192個產品(服務企業)獲安徽名牌,85家企業獲得首屆安徽省卓越績效獎。
去年,安徽省已是連續七年編制《質量狀況白皮書》,發揮了很好的輔助決策作用;聯合武漢大學質量研究院設立安徽教學站,成立安徽省質量研究中心,首次以省政府名義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標準化工作的意見》;取得國家專利及著作權4項,其中1項專利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專利優秀獎”,是全國質檢系統僅有的兩家獲獎單位之一,很好地體現了安徽質量建設工作的成就和特色。
本刊:目前,安徽省質量總體水平如何?未來將從哪些方面繼續完善質量安全體系?
高宗宏: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1996-2010年)》頒布以來,安徽省認真組織實施,產品實物質量抽查合格率達91.35%,連續七年穩步提高,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明顯增強,出口產品質量保持較高水平。建設工程質量處于全國領先,服務業規范化、標準化有序推進。但是,我省質量總體水平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下一步,我們將從如下四個方面進一步完善質量安全體系:一是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質量安全責任,建立政府統籌協調、部門依法監管、企業落實責任、社會共同監督的質量安全工作機制。二是繼續堅持從源頭抓質量,運用生產許可、認證認可等手段,嚴把市場準入關。三是擴大監督抽查覆蓋面,加強對食品、重要工業品全過程監管,構建以準入、召回為核心的長效機制。四是加快建立和落實質量安全風險分析、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宣禮塔基礎部分從上至下土層分別為:回填沉積(DR)、淤泥沉積(DL)、沙沉積(DS)、鈣質砂層(GC)、泥灰巖和透鏡狀黏土(ML)、沖擊沉積(DA)及含砂泥灰巖(MS),總計七層。
本刊:全國各地都十分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安徽省在食品安全監管上有哪些具體措施?去年馬鞍山雨潤公司方火腿事件發生后,安徽局迅速采取措施,及時查明事實,回應社會關切,保持了社會輿論的平穩。可否介紹一下當時應急處理的一些具體舉措和細節?
高宗宏:安徽省歷來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已經連續多年沒有出現重大食品安全責任事件。去年以來,我們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力度,選取2 264組食品開展風險監測,及時消除隱患。妥善處置突發事件17起,尤其是成功應對馬鞍山雨潤公司方火腿事件,取得良好效果。
2011年5月26日晨,馬鞍山雨潤食品有限公司被曝其生產的方火腿中含有包裝塑料膜和金屬卡扣,懷疑雨潤公司可能使用從市場回收的產品再次加工,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安徽省質監局獲知此事后,迅速反應,組織監管人員和國家農標中心專家對企業開展深入檢查。經調查了解,該起事件不是使用回收食品作為食品原料的食品安全問題,而是產品中混入異物的產品質量問題。馬鞍山市質監局立即依法對雨潤食品公司進行立案查處,責令該公司暫停該條生產線生產,同批次產品全面召回。27日晚,我局撰寫新聞通稿并通告媒體,公布我局調查結果。28日,關于此事的網絡輿情漸息。
國務院副秘書長、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批示:“安徽省質監局應對雨潤火腿事件行動迅速,及時查明事實,回應社會關切,保持了社會輿論的平穩,處置效果良好。要收集、整理類似食品安全應急處置的成功案例,在今后食品安全工作培訓中介紹。”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詹夏來批示:“此事處理及時,舉措得當,請食安辦認真總結,舉一反三,形成從源頭上杜絕食品質量問題的制度體系和應對食品安全事故的預案”。
本刊:“十二五”期間,服務轉型發展和民生工程是各地質監部門的工作重點,安徽省在這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高宗宏:安徽省質監部門將從六個方面服務轉型發展。
一是深化服務皖江示范區建設。推動省部《合作備忘錄》和第一次聯席會議精神的落實,探索建立皖江城市帶區域質監部門協作機制,形成服務合力。
二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標準的研制工作,創新研制一批先進技術標準,建立一批重要產品技術標準體系,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三是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充分運用生產許可和標準引領手段,推動產業升級。今年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00項左右,設立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分技術委員會3個,建立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0個,制修訂地方標準200項以上。
四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發展。做好14個國家級、29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工作,打造核心示范區和精品示范項目。積極參與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適時啟動省級第二批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積極探索文化建設領域標準化工作,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五是促進節能減排行動。加強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國家建筑節能產品質檢中心、國家氣體流量儀表質檢中心建設,籌建節能標準研究中心,積極開展城市能源計量建設示范工程試點工作。支持重點用能企業申請測量管理體系認證,開展特種設備能效測試評價和節能技術推廣應用。積極開展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努力實現較上年節能5%目標。
六是推進計量惠民工程。在電力、成品油銷售行業開展誠信計量示范單位建設。擴大鄉鎮衛生院(所)計量器具免費檢定范圍。加強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管,完善民用“四表”首檢工作,加強民生計量等量值傳遞工作,加快醫學等重點領域計量標準建設。
本刊:2012年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高宗宏:2012年,安徽省將繼續建設和完善大質量體系,提升全省質量總體水平。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抓緊編制《安徽省質量發展綱要》。在認真吸納系統內各級各單位意見的基礎上,以省質量強省領導小組名義廣泛征求各市政府和成員單位、質量專家的意見。組織召開系列研討會和論證會,及時呈報總局修改把關,提請省質量強省領導小組和省政府常務會審議,爭取在今年質量月之前成型發布。
二是全面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積極跟進《關于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的意見》審批流轉情況,爭取早日出臺實施。籌備召開全省質量強省工作會議,推動全省16個市全面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爭創1~2個全國質量強市活動示范城市。
三是繼續實施政府質量獎勵制度和名牌戰略。抓緊完成首屆省政府質量獎評選后續工作,扎實開展第二屆省政府質量獎評價活動。指導制定《政府質量獎評審指南》地方標準,力爭三年內使80%以上的縣區政府和60%以上的開發區管委會出臺政府質量獎勵制度。抓好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活動,積極爭取條件創建區域名牌。
四是進一步筑牢質量安全防線。著力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全面加強食品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有效開展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深入開展打假治劣。繼續加強省級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創建工作,在全國率先對電線電纜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監管,承辦首屆全國電線電纜文化節,使之成為安徽省的質量文化名片。
五是建設好質監業務綜合信息平臺。組建基于組織機構代碼的質監業務綜合信息平臺,實現質監系統業務信息互通與共享。積極做好質量誠信體系建設相關工作,加強與金融、稅務、工商、公安、商務等部門的良性互動,建立質量信用信息交換機制,為依法使用質量信用信息提供良好保障。
六是繼續深化質監區域合作互認。進一步完善長三角、中部六省等區域合作協議的內涵,推進質量振興、名牌互認、檢驗檢測、行政執法、安全監管、人才共享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合作互認水平,形成開放合作、多邊共贏的良好局面,共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和質監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