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 高錦云 吳玉靜 趙雅寧 (河北聯合大學神經研究所,河北 唐山 063000)
近年來,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缺血性腦卒以其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受到人們的關注。發(fā)生卒中后,病人除有肢體功能障礙外,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損害。而執(zhí)行功能是認知功能的一部分,執(zhí)行功能的損害影響病人的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消費及其伴隨的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公共衛(wèi)生問題。據報道,我國約有超過50%的人飲酒,其中成年男性飲酒高于70%〔1〕。長期大量飲酒對人體各系統(tǒng)都有損害,尤其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所以飲酒對人們健康的影響備受關注。目前,國內對飲酒與執(zhí)行功能的研究較少。現將飲酒與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執(zhí)行功能的關系闡述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在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后恢復期(人院15 d后)的患者467例,其中男315例,女152例。平均年齡(60.20±6.84)(48~72)歲。467例患者中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人數為184人,初中為141人,高中為101人,大學及以上為41人。納入及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符合1995年10月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研討會通過的腦梗死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和(或)MRI檢驗證實;所有病人意識清楚、病情穩(wěn)定;既往無精神病史、濫用藥物史;均為右利手、無失語癥。②排除標準:患者處于昏睡、昏迷或植物狀態(tài);腦梗死后失語不能配合檢查者;有嚴重的并發(fā)癥;有精神障礙史;色盲或色弱者;對測試不能理解或不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 ①一般項目,包括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生活習慣、鍛煉情況、并發(fā)癥(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血管病)以及病灶部位等;②飲酒情況,包括是否飲酒、開始飲酒年齡、平均每日飲酒量及一次最多飲酒量、飲酒頻度、酒精純度、種類、方式、習慣等。
1.2.2 飲酒標準與分組 酒精的攝入轉換為標準單位〔2〕(1 U=8 g酒精)。其中啤酒(每340.8 cm3含13.2 g),白酒(每44 ml含15.1 g),葡萄酒(每120 ml含10.8 g)。飲酒按飲酒量不同分為不飲酒(每周 <1 U),輕度飲酒(男性每周1~10 U,女性每周1~7 U),中度飲酒(男性每周11~21 U,女性每周8~14 U),重度飲酒(男性每周>21 U,女性每周>14 U)。
1.2.3 執(zhí)行功能的評測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對患者進行執(zhí)行功能的評測。主要測靈活性(定勢轉移能力)。這是一種神經心理測驗方法,它所測查的是根據經驗進行分類、概括和認知轉移的能力〔3〕。分類卡片有4張刺激卡片和128張分類卡片,按照顏色(黃、紅、藍、綠)、形狀(五角星形、三角形、圓形、十字形)和圖形的數量(1,2,3,4)的不同而編制。要求受試者根據四張刺激卡對所有的128張卡片進行分類,測試者不告訴受試者分類原則,只告訴其每次測試的結果是正確還是錯誤。受試者將128張卡片分類完畢或者完成6次分類,整個測試結束。常用分析指標為完成分類數(Cc)、錯誤應答數(Re)、正確應答數(Rc)、持續(xù)性錯誤數(Rpe)、持續(xù)性錯誤百分數(Rep%)、非持續(xù)性錯誤數(nRpe)、概念化水平(CI)、完成第一個分類所需應答(R1st)、持續(xù)應答數(PE)。本研究選用持續(xù)應答數、完成分類數、正確應答數、錯誤應答數、持續(xù)性錯誤數、非持續(xù)性錯誤數作為統(tǒng)計指標。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Excel2003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多組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2.1 四組人群一般資料比較 四組人群的在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有無并發(fā)癥、梗死部位、梗死面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2.2 四組患者執(zhí)行功能WCST評分結果 不飲酒組WCST的各項評分與輕度飲酒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不飲酒組的WCST的持續(xù)應答數、錯誤應答數、持續(xù)性錯誤數、非持續(xù)性錯誤數明顯低于中度、重度飲酒組(P<0.05),正確應答數高于重度飲酒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重度飲酒組WCST的持續(xù)應答數、錯誤應答數、持續(xù)性錯誤數、非持續(xù)性錯誤數明顯高于輕度、中度飲酒組(P<0.05),而正確應答數低于輕度、中度飲酒組(P<0.05)。見表2。

表1 四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2 不同飲酒量組WCST評分比較(±s)

表2 不同飲酒量組WCST評分比較(±s)
與不飲酒組比較:1)P<0.05;與輕度飲酒組比較:2)P<0.05;與中度飲酒組比較:3)P<0.05
?
執(zhí)行功能是人類的高級認知功能,它是指個體在實現某一特定目標時,以靈活、優(yōu)化的方式控制多種認知加工過程協同操作的認知神經機制〔4〕。在神經心理學和認知科學領域,執(zhí)行功能是工作記憶、認知可塑性、注意控制、對周圍環(huán)境反應、抽象思維、復雜視覺空間、運動技能及自我行為控制的統(tǒng)一體〔5〕。缺血性腦梗死是由于腦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不足和微循環(huán)障礙所致的常見病,其可以引起各種神經功能障礙,包括執(zhí)行功能障礙。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飲酒成為社交娛樂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項目。近年來,酒的產量與消費量在逐年增加,同時人群飲酒量也在不斷升高。伴隨國民健康意識的增強,飲酒與健康問題倍受關注。酒精對神經系統(tǒng)有較強的親和力,長期的大量飲酒可使大腦、神經系統(tǒng)功能造成損害。
與不飲酒組比較,本研究中未發(fā)現少量飲酒對執(zhí)行功能的保護作用,與目前國內輕中度飲酒降低認知功能減退危險性的報道不一致。可能與本研究中患者年齡較大、缺血性腦梗死病史較長、男性飲酒人數較多、開始飲酒年齡較早、飲酒史較長等有關。應進行進一步研究。
與輕中度飲酒組比較,本研究顯示重度飲酒組患者執(zhí)行功能明顯下降。被認為與執(zhí)行功能相關的腦結構包括額葉-紋狀體環(huán)路和小腦等〔6〕。胡建等〔7〕在對酒依賴患者腦血流的研究中發(fā)現,酒依賴組在雙側額葉、顳葉、頂葉、枕葉、扣帶回、海馬旁回、丘腦、豆狀核、尾狀核和小腦的局部腦血流(rCBF)指數均明顯降低;大腦皮層、深部腦灰質結構(邊緣系統(tǒng)、基底節(jié)區(qū))及小腦部位雙側均存在彌漫性腦血流灌注減低,以額葉為主。長期飲酒而導致的慢性酒精中毒腦病也非常多見。皮層下區(qū)及前額葉皮質似乎對慢性酒精中毒具有易感性〔8〕。同時慢性酒精中毒的動物模型海馬區(qū)CH1HECA3細胞也顯著降低〔9〕。以上部位功能的正常與記憶學習有關。由此可以得知長期飲酒使大腦額葉腦血流量降低,額葉功能受損,從而引起執(zhí)行功能的下降。對于缺血性腦梗死的患者,應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倡導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積極進行鍛煉,對改善執(zhí)行功能、預防癡呆有重要意義。
1 劉 揚,趙 莉.飲酒對血脂的影響及與腦血管病的關系〔J〕.吉林醫(yī)學,2008;29(21):1885-6.
2 Huang W,Qiu C,Winblab B,et al.Alcohol consumption and incidence of dementia in a community sample aged 75 years and older〔J〕.J Clin Epidemiol,2002;55(10):595-64.
3 趙靖平,楊德森.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的研究進展〔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8;31(1):58-60.
4 Smith EE,Jonides J.Storage and executive processes in the frontal lobes〔J〕.Science,1999;283:1657-61.
5 蘇中華,郝 偉.酒精性認知損害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3;32(1):49-51.
6 Bradshaw JL,Sheppard DM.The neurodevelopmental front ostriatal disorders evolutionary adaptiveness and a normalous lateralization〔J〕.Brain Lang,2000;73(2):297-320.
7 胡 建,夏 炎,李 勇,等.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局部腦血流灌注的變化〔J〕.中華核醫(yī)學雜志,2004;24(1):35.
8 Fadda F,Rossetti ZL.Chronic ethanol consumption:from neuroadaptation to neurodegeneration〔J〕.Prog Neurobiol,1998;56(4):385-431.
9 Lukoyanov NV,Madira MD,Paula-Barbosa MM.Behavioral and neuroanatomical consequences of chronic ethanol intake and withdrawal〔J〕.Physiol Behav,1999;66(2):3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