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亮 桂樹華 王挺剛 王引明 (無錫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江蘇 無錫 214041)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多發(fā)病,頸動脈粥樣硬化癥(CAA)及斑塊是誘發(fā)缺血性腦血管病變的重要高危因素〔1〕。因此,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CAAP)的干預治療對缺血性腦卒中一、二級預防均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探討辛伐他汀聯(lián)合馬來酸羅格列酮片(文迪雅)治療CAAP的療效。
1.1 資料 選擇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診療的105例CAAP病人,均經(jīng)彩色多普勒超聲確診患有程度不等的CAA或(和)頸動脈斑塊。其中,男62例,女43例,年齡42~70〔平均(53.9±11.7)〕歲。根據(jù)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60例及對照組45例。觀察組60例,平均年齡(67.4±12.8)歲,其中伴2型糖尿病10例,腦梗死19例,高血壓22例,冠心病10例,血脂異常21例,58.3%(35/60)的病人合并兩種及兩種以上慢性病;對照組45例中,男29例,女16例,平均 (62.6±11.4)歲,伴高血壓14例,2型糖尿病9例,血脂異常16例,腦梗死12例,冠心病16例,57.8%(26/45)合并兩種及以上慢性病。兩組病人平均年齡、性別比例、體重、血壓及血脂水平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在治療期間兩組針對原發(fā)疾病的治療藥物、飲食及生活習慣保持與治療前一致。觀察組予辛伐他汀20 mg(默克公司),1次/d;文迪雅 (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起始用量為4 mg/d,1次/d,3個月后加量至8 mg/d,每日1次或分2次口服。對照組除不服用文迪雅外,其余治療均同對照組。
1.2.2 超聲檢測指標〔3〕(1)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測量:采用飛利浦HD7彩色超聲診斷系統(tǒng),頻率為7.5~12.0 MHz。測量時患者取仰臥位,頭朝向需檢查的對側(cè),沿頸動脈血管長軸測量。IMT定義為管腔中膜與外膜交界面至內(nèi)膜交界面間最短距離,取三次測量結(jié)果平均值。(2)CAAP積分:應(yīng)用Crouse積分法,忽略單個斑塊長度,將同側(cè)頸總動脈各孤立CAAP最大厚度(mm)相疊加,獲得該側(cè) CAAP積分,兩側(cè)之和即為CAAP總積分。(3)于縱切面上對斑塊最大厚度進行測量(Tmax),求出橫切面最大面積(Smax)。
1.2.3 實驗室檢測指標〔4〕晨起空腹,抽取病人靜脈血5 ml,日立7071全自動生化儀測定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普利生血小板聚集儀(LBY-NJ4)測定血黏滯度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QuikRead101 CRP檢測儀比色法測定超敏C反應(yīng)蛋白(hs-CRP);全自動血凝分析儀Sysmex CA-7000型測定血漿纖維蛋白原(Fib);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對血管內(nèi)皮素(ET)進行檢測。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yīng)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s方式記錄,計數(shù)資料使用組間的χ2檢驗。
2.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實驗室指標變化 兩組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29.0±11.8)mmHg、(80.9±10.1)mmHg,對照組分別為(134.3 ±11.4)mmHg、(82.5±8.7)mmHg,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治療后兩組血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結(jié)束后,兩組病人血脂指標均獲得改善(P<0.05),但治療后組間無顯著性差異。治療后觀察組MAR、CRP、Fib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兩組超聲指標結(jié)果 干預后,兩組病人組IMT、Tmax、Smax及CAPP積分均獲得顯著改善(P<0.05);觀察組干預后上述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干預前后兩組血管ET變化 干預后,兩組病人內(nèi)皮功能均獲得顯著改善(P<0.05);觀察組干預后ET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實驗室檢測指標變化(±s)

表1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實驗室檢測指標變化(±s)
與治療前相比:1)P<0.05;與對照組相比:2)P<0.05;下表同
指標 對照組(n=45)觀察組(n=60)TC(mmol/L) 干預前6.42±1.26 6.31±1.29干預后 3.79±0.55 3.70±0.49 LDL-C(mmol/L) 干預前 3.79±0.55 3.70±0.49干預后 1.83±0.371) 1.61±0.291)MAR(%) 干預前 64.6±11.45 63.4±11.39干預后 45.8±6.21) 36.5±7.31)2)CRP(mg/L) 干預前 15.5±2.4 15.7±3.2干預后 11.5±1.61) 9.2±2.11)2)Fib(g/L) 干預前 6.4±1.0 4.7±1.2干預后 6.5±1.21) 3.1±1.01)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IMT、Tmax、Smax及CAPP積分比較(±s)

表2 干預前后兩組IMT、Tmax、Smax及CAPP積分比較(±s)
?
表3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ET水平的變化(±s,mg/L)

表3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ET水平的變化(±s,mg/L)
?
CAA及CAAP是誘發(fā)各種缺血性腦血管病變重要的獨立高危因素。研究顯示,腦卒中發(fā)病率隨頸動脈狹窄程度增加而呈升高趨勢,且與斑塊穩(wěn)定性密切相關(guān)〔5,6〕。頸動脈狹窄程度高于70%的病人行球囊擴張支架術(shù)或頸動脈內(nèi)膜切除術(shù)效果明顯,但手術(shù)風險較高,臨床應(yīng)用受限。近年來,內(nèi)皮損傷反應(yīng)的動脈硬化發(fā)病機制學說獲得不斷肯定,認為導致動脈硬化的因素包括血小板被血管內(nèi)皮激活,并異常聚集于血管壁,使血液黏滯度高等,而血管內(nèi)皮功能也與動脈硬化的發(fā)生有密切關(guān)系。研究表明,動脈硬化斑塊的主要組成成分包括:細胞內(nèi)外的脂質(zhì)(LDL-C)、血管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等,而任何一種成分降低均能夠減小斑塊體積〔7〕。
ATVS是一種具有高度選擇性的3-羥基-3-甲基戍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可降低TC、LDL-C,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減少炎癥反應(yīng),抑制血小板聚集,穩(wěn)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此外,ATVS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保護作用機制主要包括激活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提高LDL-C的氧化阻力,阻滯血管平滑肌組織細胞遷移〔8,9〕、增殖及抗炎,并可阻滯血管內(nèi)皮脂質(zhì)的沉積,并抑制內(nèi)膜新血管的生成,促進斑塊的穩(wěn)定。本組中,應(yīng)用阿托伐他汀后,兩組的血脂得到穩(wěn)定及改善的同時,IMT、Tmax、Smax及CAPP積分均較治療前獲得顯著改善。
馬來酸羅格列酮是過氧化物酶體生長因子活化受體-γ(PPAR-γ)的高度選擇性配體,能夠激動 PPAR-γ,從而導致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guān)基因表達物質(zhì)的合成受限,發(fā)揮對血管平滑肌增殖及遷移的抑制作用,保護血管內(nèi)皮細胞。除降糖作用以外,還可糾正脂代謝紊亂,提高血漿脂聯(lián)素濃度,降低血壓,改善凝血及纖溶異常,減少CRP水平,緩解血管炎性反應(yīng)而起到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降低IMT的作用〔10〕。且與另一種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比較,文迪雅在發(fā)揮抑制頸動脈內(nèi)膜增厚作用的同時,不會對環(huán)氧合酶-2(COX-2)產(chǎn)生不良影響。本組中,干預結(jié)束后,觀察組血管內(nèi)皮功能獲得顯著改善。推測其此類作用與抑制血小板活化,緩解炎癥反應(yīng)有關(guān)。而其他學者認為文迪雅在緩解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nèi)炎癥反應(yīng)同時還可改變斑塊內(nèi)組成(斑塊內(nèi)巨噬細胞、脂質(zhì)相對減少,而平滑肌細胞增多),也部分解釋了本研究結(jié)果。
1 許祖建,戴小華,顧健霞.養(yǎng)肝益水顆粒對高血壓病病人內(nèi)皮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2):182-4.
2 Mizuguchi Y,Oishi Y,Miyoshi H,et al.Impact of statin therapy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carotid arterial stiffness i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J〕.Circ J,2008;72(4):538-44.
3 方向陽,吳金玲,牛紅育,等.老年高血壓病人動脈僵硬度的影響因素〔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9;17(8):716-9.
4 王士雯.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及血管鈣化的臨床與基礎(chǔ)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0;9(1):5-7.
5 lkeda T,Sakurai J,Nakayama D,et al.Pravastatin has an additional depressor effec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s〔J〕.Am J Hypertens,2004;17(6):502-6.
6 李 征,李茹香,武新民,等.MMP-9與TGF-β1在高血壓血管重構(gòu)中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預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8;8(2):113-5.
7 杜祥穎,李坤成.鈣化性心臟瓣膜病的影像學診斷〔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0;9(1):12-4.
8 陳月云,王 星,程光華,等.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患者免疫炎癥因子的觀察〔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5):371-3.
9 段 欣.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對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5;6(3):212-3.
10 劉 靜,張向陽,黃 定,等.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對心功能及心律失常情況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0;17(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