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聞丹
抓好實體投資關鍵在于解決影響浙江實體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更要把著眼點放在激發企業實體投資積極性,確保重大項目落地等實際工作上來
年前召開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切實加大有效投資,抓好實體經濟”,傳達出實體投資受高度重視的重要信號。加大實體投資,重塑競爭優勢,已成為2012年浙江貫徹中央提出“穩中有進”指導方針的重要手段。這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浙江應對投資增速持續較低、消費熱點減退、出口需求減弱現實挑戰的重要舉措。
——消費熱點減退,短期內難以承擔拉動經濟增長重任。居民消費具有相對“平穩”的特征。即使外部環境出現較大變化,消費增速也較少有大的波動。2001-2010年浙江扣除價格因素后的消費增速保持在11%-15%之間。2009年國家推出家電下鄉、汽車購置稅費減免等優惠措施,居民消費潛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挖掘,但消費增速也只提高了2-3個百分點。未來一段時期,住房、汽車等消費熱點逐步減退,新的消費熱點短期內也較難真正形成。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機制尚不完備,也是居民有錢而不敢消費的深層次原因,居民消費需求增長難度短期內仍較大。
——外部形勢變化,外需缺口需要實體投資補位。一方面是歐美市場難有根本好轉,今年一季度大批歐債將到期,歐盟區經濟形勢難以樂觀。美國則被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困擾,有學者稱美國經濟增長方式將進行強制性變遷,即改變過度依賴消費的增長模式,轉而鼓勵出口和制造業發展,同時貿易保護主義再次抬頭,影響出口依賴型國家(地區)的利益。另一方面則是國內供應成本上升壓力加大。受人民匯率持續上升,土地、原材料等成本上升過快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預計2012年出口下行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出口下降帶來的外需缺口需要實體投資補位。

——“標兵漸遠、追兵漸近”壓力下必須狠抓實體投資。標兵漸遠:經濟總量與第一方陣省份的差距逐漸拉大。“十五”期間處于第一方陣的省份GDP年均增速相差不大,均在13%左右,分別是浙江13.0%、廣東13.1%、江蘇12.9%、山東13.1%。而到了“十一五”期間浙江GDP年均增速降至11.9%,同期廣東12.4%、江蘇13.5%、山東13.1%,浙江與其他第一方陣成員的差距擴大。追兵漸近:河南、河北等后起省份大有趕超浙江之勢頭,投資總量尤其是制造業投資被趕超是主要根源。2010年浙江固定資產投資總量下滑到全國第8位。2011年1-11月制造業投資總量更是被河南反超63%。如再不在有效投資上狠下功夫,浙江經濟要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將面臨更大的困難,更談不上繼續“走在前列”。
需要指出的是,浙江近年來投資增速下滑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有國家大力發展中西部地區的戰略導向因素,也有浙江建設用地嚴重緊缺、項目落地難等資源環境制約、發展環境不佳的基本省情因素,還有實體經濟利潤少、產業轉型壓力大、民間投融資渠道不暢、浙商“走出去”投資,等等。
2012年,如何抓好投資尤其是實體投資是一個復雜的經濟命題。關鍵在于解決影響浙江實體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更要把著眼點放在激發企業實體投資積極性,確保重大項目落地等實際工作上來。
——激發企業實體投資積極性。要給予實體經濟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人才和資金政策要更傾向于實體經濟。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沒有良好的投資環境,不僅不能吸引外來投資者,恐怕連本地企業也會被迫“出走”。還要積極打開實體經濟的盈利空間,通過破除壟斷等改革來激發實體企業生產積極性,提高企業家重振實體經濟的信心。
——確保重大項目盡快落地。破解資源要素矛盾是確保有效投資穩定較快增長的關鍵。要著力保障土地供給,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推進工作機制,定期梳理和通報重大項目審批進展情況,加強用地計劃與各類投資計劃的聯動。要努力爭取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土地指標,用足用好省內重點項目建設專項用地指標,積極做好項目用地的占補平衡工作,確保重大項目盡快落地。
——協調好投資與消費之間的關系。投資與消費是密切相關的,民生與社會保障問題是鼓勵人們形成消費預期的基本前提。大規模投資對經濟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你增我補”的GDP數據帶動作用上。就浙江而言,加大投資更要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資力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對民生投資,形成居民消費的合理保障,為進一步拉動經濟增長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