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安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23醫院,陜西 西安 710054)
肩周炎是臨床常見的疾病,患者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廣泛的無菌性炎癥,以疼痛、粘連和功能障礙等為主要臨床表現。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肩周炎的發生逐年遞增,并有年輕化的趨勢[1]。我科門診采用肩胛上神經阻滯結合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治療肩周炎,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將結果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門診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經全面病史采集、系統查體、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明確診斷。同時排除腫瘤、骨折、脫臼、頸性肩痛、肩袖損傷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肩部疼痛。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各42例。A組患者女性28例,男性14例;年齡46~68歲,平均(56.12±9.05)歲;病程1~6個月,平均(2.93±1.02)個月。B組患者女性27例,男性15例;年齡46~69歲,平均(56.02±9.13)歲;病程1~6個月,平均(2.86±1.02)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表現、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行肩胛上神經阻滯結合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治療肩周炎。患者肩胛上神經阻滯成功后取自然端坐位行肩關節松解術。醫者立于患側,扶住患肢上臂,并進行牽引,另一手扶住患肩,做患肩前屈上舉、后伸上舉等矢狀面松解;外展上舉、內收上舉等額狀面松解;在水平面做內旋、外旋活動。術后于喙突外約1 cm處為注射點,經消毒后給予玻璃酸鈉25 mg關節腔內注射,注射完畢后采用無菌紗布覆蓋針眼,1次/周。注射后次日行肩關節功能鍛煉,注意時間和幅度的循序漸進[2]。
B組患者行傳統手法肩關節粘連推拿松解術治療?;颊呷∽匀欢俗?,先進行揉、按、滾、點等手法充分放松肩周肌肉,然后采用拇指按壓肩周痛點,使按壓部位軟組織與其行走垂直方向發生最大限度移位,并保持30 s。順著軟組織走向稍加按壓,理順放松,如此重復3次。幫助患者進行肩關節由后向前、后伸、屈肘、內旋等被動運動,然后進行肩關節被動分離牽引,做長軸牽引,并牽拉肱骨頭、上肢遠端。最后再行滾、揉、按、搓等手法放松肌肉[3]。術后觀察1個月并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1.3 判斷標準 痊愈:肩部疼痛、壓痛等臨床癥狀消失,肩關節活動范圍恢復正常;有效:肩部疼痛、壓痛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肩關節活動范圍接近正常;無效:臨床癥狀和活動范圍均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4]。痊愈率=痊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A組痊愈39例、有效3例,痊愈率為92.86%,總有效率為100.00%;B組痊愈30例,有效8例,無效4例,痊愈率為71.43%,總有效率為90.48%。A組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是疼痛科門診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由于風寒、外傷或過勞等因素所致?;颊呒珀P節肌腱、韌帶、滑囊、關節囊等發生充血、炎性滲出、水腫、粘連等無菌性炎癥癥狀,表現為肩部疼痛、關節活動受限。肩周疼痛夜間加劇,嚴重者甚至夜不能眠。近年來,人們的工作方式發生著較大變化,電腦工作者肩關節活動量較少,長期缺乏運動后肩周炎的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也逐漸有年輕化的趨勢[5]。
蛋白聚糖是人體結締組織基質和關節液的主要成分之一,由玻璃酸、硫酸軟骨素、肝素、硫酸角質等物質組成,具有增加抗炎、抗過敏、抗損傷的能力和潤滑、緩沖、抗粘連等作用。人體內蛋白聚糖的變化與年齡呈密切相關性,當年齡增大后,機體內蛋白聚糖的含量也發生變化,可引起骨贅生長、肩關節滑膜、滑液囊產生無菌性炎癥、肩關節周圍韌帶和肌腱發生變性、粘連、鈣化等病理改變而產生疼痛,并影響關節活動能力。此外當肩部遭受外傷、慢性勞損等不良因素的作用時,部分肌纖維、韌帶撕裂,局部出現出血、水腫、血液循環不暢,引起組織細胞缺氧,其代謝產物堆積后作為致痛物質,又進一步刺激肌肉和血管收縮,加重局部微循環障礙,最終導致肩周炎的發生。
目前臨床用于治療肩周炎的方法較多,常用的包括局部封閉、手法按摩、物理治療等。傳統的手法治療雖然可以取得一定的療效,但患者痛苦較大,依從性較差。肩胛上神經主要支配岡上、岡下肌,肩關節周圍的滑囊和肩鎖關節。采用肩胛上神經阻滯的方法,可阻斷疼痛的傳導通路,有助于肩關節的松解;以往局部封閉多采用糖皮質激素藥物配伍局部麻醉藥,如多次使用可腐蝕肩周肌肉、肌腱等組織,使其功能發生退化。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不僅可以改善肩關節囊潤滑功能,還可通過機械作用擴充關節腔,改善關節活動度,同時抑制炎性介質產生,減少炎癥反應,并保護肩關節面,對預防和修復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均有良好的效果,對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關節功能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6]。
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肩胛上神經阻滯結合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治療肩周炎可以取得較滿意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黃健琳.針灸治療肩周炎研究進展[J].海南醫學,2011,22(14):109-111.
[2]顧聽聽.玻璃酸鈉注射配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療肩周炎50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6):431.
[3]陳新云,賈 濤,沈凱秀,等.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治療肩周炎的療效分析[J].護理研究,2009,23(12):3325.
[4]馬薇濤,于 衛.肩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聯合痛點阻滯治療肩周炎20例[J].醫藥導報,2009,28(9):1154-1156.
[5]嚴為科,張 斌,楊 濤.肩胛上神經阻滯結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治療肩周炎的療效[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8):679-680.
[6]柳衛陽.痛點封閉聯合玻璃酸鈉關節注射治療老年人肩周炎[J].實用臨床醫學,2011,12(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