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華,黃 新,朱壽鴻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廣西 南寧 530011)
隨著現代生活的發展,顱腦損傷發病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顱腦損傷是一種嚴重病損,其病死率及致殘率均很高。全國22個省市及少數民族地區創傷性顱腦損傷的患病率為442.4/10萬人口,年死亡率為 9.72/10萬人口[1]。為加強對顱腦損傷的治療康復,筆者系用自擬中藥祛瘀開竅湯內服聯合高壓氧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 選擇2008年6月~2010年6月,受傷后24h內到本院神經外科住院的84例患者,符合顱腦損傷診斷標準,主要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頭痛、意識障礙、語言障礙、肢體功能障礙、聽力障礙、大小便失禁等,并經CT或MRI檢查確診,發病時所有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均在12分以下。
1.2 排除標準 (1)合并有嚴重的胸、腹、脊柱等重大損傷或合并原發性心肺疾病的顱腦損傷患者;(2)婦女妊娠期、哺乳期;(3)患者家屬中途放棄治療的;(4)入院后24h內死亡;(5)凡未按規定治療,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的。
1.3 一般資料 84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2組年齡20~68歲,平均(38.76±5.27)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致傷47例,跌落傷15例,打擊傷18例,其他致傷因素4例;入院時GCS評分:3~5分26例,6~8分34例,9~12分24例。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檢查確診,其中腦挫傷48例,顱骨骨折23例,硬膜外血腫19例,硬膜下血腫28例,合并腦干損傷9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傷因構成、入院時GCS評分、顱腦損傷診斷,經方差齊性檢驗,方差齊,組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1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規治療方法,即吸氧,監護,保持生命體征穩定,脫水、止血、降顱壓、補液、糾正水及電解質紊亂、防治感染、營養支持、護胃、預防并發癥等治療,有手術指征者及時手術。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觀察組和對照組均進行高壓氧治療。方法:采用空氣加壓艙加壓25min,壓力達0.2Mpa(2ATA)后戴面罩吸純氧,氣管切開者雙面罩吸氧,吸氧時間共80min,中間休息10min吸艙內空氣,最后經30min減壓出艙。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觀察組聯合自擬中藥祛瘀開竅湯內服,處方:當歸10g,桃仁10g,紅花6g,丹參15g,赤芍15g,黃芪30g,地龍15g,石菖蒲15g,郁金10g,枳殼10g,茯苓20g,澤瀉15g。便秘者加大黃;高熱去黃芪,加石膏、黃芩;咳嗽痰多加膽南星、橘紅;嘔吐、呃逆加法夏、竹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昏迷者給予鼻飼,每次150mL,每日2次。
2.2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GCS評分比較,治療90d后根據GOS評分表,對患者生存狀態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進行GOS評分。
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 10.0進行數據資料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雙因素的方差分析;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從而評定出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是否優于對照組。
3.1 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GCS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GCS評分比較(±s)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GCS評分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第5d,2組(P>0.05);治療第10d、第20d,(P<0.01)。
20d觀察組 427.02±2.679.14±3.2010.57±3.3712.07±3.1組別 n 入院時 治療5d 治療10d 治療30.9510 0.8377 0.0000 0.0000對照組 427.07±2.639.10±3.489.50±3.4110.52±3.47 F 0.0038 0.0425 27.9263 45.6215 P
3.2 傷后3個月隨訪 對2組患者生存狀態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進行GOS分級。Ⅴ級:恢復良好,成人能工作,學生能學習;Ⅳ級:中度殘廢,生活能自理;Ⅲ級:重度殘廢,需要人照顧;Ⅱ級:植物生存,長期昏迷;Ⅰ級:死亡。治療結果見表2。

表2 3個月后2組GOS分級比較 n(%)
顱腦損傷初期僅為部分性損傷,在數小時至數天內會出現繼發損害。繼發性腦損害是因腦血管發生痙攣或麻痹,微循環功能障礙,靜脈壓增高、腦充血、腦缺氧,導致發生腦代謝紊亂,腦水腫而引起。要及時阻斷顱腦損傷患者的繼發性腦損傷,改善腦微循環障礙,對已受損傷的腦組織功能進行保護,避免創傷后引起的顱內大動脈血管閉塞,有效糾正顱內高壓,預防腦損傷后繼發其他臟器系統的損傷[2]。本研究2組84例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在治療第10d,第20d的GCS評分比較,觀察組評分比對照組提高明顯,統計學處理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觀察組在傷后3個月的療效評定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祛瘀開竅湯聯合高壓氧治療顱腦損傷優于常規治療。
中醫認為:顱腦損傷后腦脈絡破裂、血溢脈外、積而成瘀,血瘀氣滯是顱腦損傷的主要病機,如《靈樞》所云:“有所擊墮,惡血留內”,由此致痰聚、水停、濕滯、毒積。瘀阻清竅,心神受阻,故傷后昏迷不醒;水停腦竅,則腦水腫、高顱壓;濕滯三焦,則腹脹尿閉;痰聚蒙竅,則神志昏迷,喉中痰鳴;毒積化熱,可引起高熱不退。治療上應以化瘀理氣,開竅醒神為核心,把握痰聚、水停、濕滯、毒積的輕重緩急,合理配伍化痰開竅、利水消腫、祛濕利尿、清熱解毒。祛瘀開竅湯中當歸、桃仁、紅花、丹參、赤芍、地龍活血化瘀開竅,郁金、枳殼行氣通絡,黃芪益氣使氣行血則行,石菖蒲化痰開竅、茯苓、澤瀉祛濕健脾。現代研究證明:黃芪、當歸、川芎、丹參、天麻、地龍、石菖蒲等益氣補腎、活血通絡、行脈止痛、醒腦開竅之類中藥,可增加腦部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通過減少細胞凋亡及下調相關基因c—fos的表達,提高機體抗應激能力來實現神經保護作用[3]。活血化瘀藥物可以透過血腦屏障,維護腦損傷時血腦屏障的結構完整,改善其功能,并可間接地拮抗清除自由基,阻斷神經細胞的凋亡[4]。
顱腦損傷后繼發性腦缺血、缺氧所致的腦水腫、顱內壓增高是影響康復的主要原因。腦血流量減少可加重繼發性腦損害。高壓氧通過腦血管收縮降低顱內壓,在高壓氧作用下既可提高血、腦組織、腦脊液氧分壓,又有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雙重作用,從而打斷腦缺血、缺氧的惡性循環[5]。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可優勢互補,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外傷后綜合征的發生,改善其生活質量。在臨床上,筆者用祛瘀開竅中藥聯合高壓氧治療對顱腦損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為治療顱腦損傷提供一種新方法。
[1]趙雅度 .神經系統外傷[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3~5.
[2]王忠誠 .適應現代社會化要求,加強對顱腦創傷的救治工作[J].醫學臨床研究,2002,19(1):1.
[3]李新田,林昱,朱學莉,等 .腦康靈口服液對大鼠腦外傷后腦組織c—fos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華醫藥學雜志,2003,2(2):13.
[4]尹明華,徐曉虹 .燈盞花素對缺血性記憶障礙和血腦屏障的保護作用[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1(1):72~76.
[5]李溫仁,倪國壇 .高壓氧醫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