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香 劉臘梅(鄭州大學護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腦卒中由于其高度的致殘性,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卒中后抑郁(PSD)不僅可以使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時間延長,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可以使死亡率增加。近年來,有關PSD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多,但大多主要集中于在醫院處于急性期的患者,而對于社區康復期腦卒中患者抑郁狀況的研究尚不多見〔1~3〕。鑒于此,為了解鄭州市社區康復期腦卒中患者的抑郁情況,我們于2010年7~9月對鄭州市177例腦卒中患者進行了隨訪調查,以了解患者的抑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以便為之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指導,從而緩解患者的抑郁癥狀,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1.1 調查對象 根據鄭州市經濟發展水平及本研究的實際情況,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在鄭州市中原、二七、金水3個區中選擇康復期腦卒中患者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的納入標準如下:①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并經CT或MRI證實;②患者意識清楚,無智力障礙及失語,能夠理解并自愿完成所有測評者。
1.2 調查方法
1.2.1 調查內容 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患者的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情況。
1.2.2 調查工具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調查社區腦卒中患者的抑郁情況。該量表為自評量表,用于衡量抑郁狀態的輕重程度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評定時間跨度為最近1 w。SDS量變由精神病性情感癥狀、軀體性障礙、精神運動性障礙、抑郁的心理障礙4個維度共2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根據備選答案賦予0~4的分值,標準分為總粗分乘以1.25后所得的整數部分。標準分范圍為25~100分,分數越高,抑郁程度越重。SDS評分在50分以下者為無抑郁;50~59分為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度抑郁;70分以上為重度抑郁〔3〕。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況。該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包括進食、床椅轉移、修飾、如廁、洗澡、平地行走、上下樓梯、穿衣、大小便控制。每個條目根據是否需要幫助及其幫助程度分為0、5、10、15四個等級,總分為100分。得分100分為完全獨立,75~95分為輕度依賴,50~70分為中度依賴,25~45分為重度依賴,0~20分為完全依賴。
1.2.3 資料收集方式 由研究者、護理系本科學生及社區工作人員組成調查小組。所有成員參加統一培訓后入戶將問卷發給研究對象,向研究對象交代填寫的注意事項,患者填寫完后當場收回。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77份,有效回收率為88.5%。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用±s對計量資料進行描述,用百分數對構成比進行描述,用多元回歸分析法對腦卒中患者抑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2.1 患者的一般資料 見表1。
2.2 患者的抑郁情況 177例腦卒中患者中發生PSD的有96例,發生率為54.2%。其中輕度39例,占22.0%;中度33例,占18.6%;重度24例,占13.6%。
2.3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況 177例腦卒中患者中有63例(35.6%)ADL得分為100分,這部分患者日常生活完全獨立,其余114例(64.4%)ADL得分均小于95分,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部分或全部日常生活需接受幫助。
2.4 影響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 采用多元回歸的方法,以患者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等為自變量,患者的抑郁癥狀總分為因變量,對影響患者抑郁癥狀的因素進行分析,進入回歸方程的因素有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婚姻狀況、疾病類型、患病年限。見表2。

表1 177例腦卒中患者的一般資料

表2 腦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因卒中帶來的身體殘疾和功能障礙嚴重地限制了腦卒中患者參加工作和各種日常活動,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較大的影響。有研究顯示〔4〕,PSD發生的峰值在病后2~6個月內,以后逐漸降低,可以分為內源性抑郁和外源性抑郁,前者多出現在急性階段,后者多發生在病后3~6個月的康復階段,主要是由于肢體功能障礙、社會功能減退、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低下等引起。患者表現為語言減少、情緒抑郁、睡眠障礙、食欲減退、易產生沮喪、自卑甚至絕望等負性情緒。PSD的發生率在國內報道中變化較大,從20%到80%均有相關報道〔5,6〕。PSD發生率變化之大的原因,可能與研究者所選擇的人群樣本、卒中后評估時間及所使用的診斷工具等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177例腦卒中患者中發生PSD的有96例,發生率為54.2%,但其抑郁程度以輕、中度為主。這可能與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存在一定差異有關,但不論其抑郁程度如何,其抑郁的發生率均比較高。因此,在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同時,也應重視其心理社會因素,定期的有針對性的做好心理康復護理,減輕患者的抑郁癥狀,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腦卒中患者(77.3%)年齡在60歲以上,除患有腦卒中外,還同時合并一種或多種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等疾病。有研究顯示〔5〕,腦卒中患者合并的疾病種類越多,PSD的發生率也越高,因為這部分患者不僅要承受卒中后造成的身體殘疾、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功能缺失的影響,同時還要忍受其他疾病帶來的各種痛苦,其心理負荷必然加重。因此,對合并有其他疾病的老年腦卒中患者更應該受到重視和支持,通過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減輕各種疾病帶來的痛苦,緩解其抑郁癥狀,促進其康復。
本文結果顯示,患者的婚姻狀況對心理健康狀況存在顯著影響,已婚的患者比離異、喪偶或再婚的患者抑郁癥狀要輕。這與Kim等〔7〕的研究結果相似,該研究認為東方社會與西方社會不同,大多數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后都與自己的伴侶或子女生活在一起,良好的家庭關系可以預防PSD的發生。家庭是人類生活最重要的一種社會組織,而在這種特殊的社會組織中夫妻的婚姻狀況對雙方的心理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人口老齡化及家庭結構小型化形勢的今天,這種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本研究中,調查對象大部分屬于老年空巢家庭,夫妻雙方一旦有人患病,患病一方所需的生活上的幫助和心理上的慰藉大部分來自于夫妻關系的另一方。因此,已婚且夫妻關系相對較好的家庭其在生活上、精神上得到的支持和幫助也較多,心理負荷也相對較小,而對于喪偶或離異的家庭,這種支持和幫助就會缺失,必然會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對屬于老年空巢家庭且婚姻狀況為離異或喪偶的患者應給予更多的社會支持和幫助,如實行每日探望制度,在家中安裝應急求助設施,定期入戶咨詢等,及時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壓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疾病診斷類型和患病年限也是影響患者心理健康的兩個因素之一,其中卒中類型為腦出血和腦栓塞的患者比腦梗死或其他類型者抑郁癥狀重,這可能與不同類型患者其癥狀嚴重程度不同有一定關系。另外,患病年限時間越長其抑郁癥狀越重。有研究發現〔8〕,卒中嚴重程度或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既直接影響腦卒中患者的生存率,也關系其生活質量,其嚴重程度與PSD明顯相關。腦卒中患者由于愈后多有不同程度的肢體、言語障礙,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沮喪、自卑甚至絕望等負性情緒,而長期不良心理反應不僅可以影響疾病康復,甚至會引起疾病再度復發,而疾病的再度復發又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焦慮、抑郁等癥狀,二者相互影響,最終導致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負性情緒進一步加重。因此,社區護理工作人員應針對患者的疾病類型及癥狀的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個體化康復治療和護理方法,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癥狀,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同時還可以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1 朱鳳玲,劉 琳,曾昭祥.心理干預對老年腦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生活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8):707-9.
2 夏 穎,張紅靜,郭洪志,等.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期抑郁、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研究〔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7;20(1):18-21.
3 孫鳳環,陳明霞.60例腦卒中患者抑郁情緒調查分析及護理干預〔J〕.現代護理,2006;12(15):1383-5.
4 宮曉玲,蘇秀榮.卒中后抑郁的影響因素及護理措施〔J〕.河北醫學,2010;16(11):1387-9.
5 郎衛紅,趙艷茹.腦卒中后抑郁的發病機制以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6(2):66-8.
6 吳慶文,邢鳳梅,董勝蓮,等.社區老年腦卒中后抑郁影響因素的現況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27(11):778-9.
7 Kim JS,Choi-kwon S.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emotional incontinence:correlation with lesion location〔J〕.Neurology,2000;54(9):1805-10.
8 Anu Berg,Heikki Palomki,Matti Lehtihalmes,et al.Poststroke depression:an 18-month follow-up〔J〕.Stroke,2003;34(1):1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