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麗
(金堂縣第二人民醫院,四川 金堂 610404)
臨床護理路徑是為已確診為某一種疾病中的一組患者擬定的從入 院至出院的一套整體醫療護理計劃,其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成效管理模式,正引起醫務界的日益關注[1-2]。臨床護理路徑是醫護人員對患者每一診斷的常規護理綜合而成,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提高護理服務品質[3]。子宮肌瘤手術治療具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其變化較小,適合臨床護理路徑。因此本文筆者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共160例,探討臨床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共160例,均進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年齡36~69歲,平均年齡(52.3±3.6)歲。排除標準:肌瘤惡變者;合并其他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貧血等并發癥者。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8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患者采用精心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內容包括:①按照患者疾病的進展與特點,結合實際的臨床情況,由婦科醫療及護理組擬定出對子宮切除術病人的臨床護理路徑表,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其中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檢查、指導、健康教育、術前準備、術后護理、活動、飲食指導及出院計劃等為縱軸。②入院: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作入院介紹,客觀、詳細地講解有關醫院環境、規章制度、醫護人員、作息時間和注意事項等。同時對患者進行入院評估,向其介紹相關的疾病知識、疾病與心理因素的關系、心理調節的手段等。護理人員對患者介紹有關的術前檢查目的、飲食選擇及注意事項,使患者在各方面做好術前的充分準備。③術前1天: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的名稱、麻醉形式、手術時間和禁食時間等,做好皮膚準備、麻醉皮試、抗菌素皮試、陰道準備及腸道準備,正確地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排痰、沐浴更衣和便器使用等,讓患者維持充足的睡眠與良好的情緒。④術后:護士需了解患者的手術名稱、麻醉方式、手術結果及回房時間,認真觀察患者術后的生命體征、頭腦意識、輸血輸液、腹部切口和術后用藥等情況,同時指導患者正確臥位、適當活動、飲食要求和進食時間,觀察患者有無出現不適等,在必要時應做出相應的處理。每班護理人員均根據當天的臨床護理路徑內容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觀察與分析,并采用相應的護理措施,將健康教育與心理指導貫穿于臨床護理全過程中。⑤出院:護理人員對護理效果的好壞進行評價,并對患者進行自我保健、飲食、用藥、復診等指導。每班護理人員均根據臨床護理路徑內容,進行一系列護理工作,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分析其病情進展,采取相應的護理操作,同時展開健康與衛生等宣傳教育。若患者出院后病情平穩,每天根據臨床護理路徑方法進行而未出現變異,且患者對護理效果滿意,則在相應的內容旁用“√”標識;若出現患者或護理人員造成臨床路徑的推遲或中斷,應及時查找與分析原因,及時做出處理,在“變異記錄單”登記,盡量做到不影響臨床護理路徑的進行。而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干預。
①觀察和記錄患者的初次下床時間、初次排氣時間、傷口拆線時間、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②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兩組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內容包括住院須知、術前檢查、手術治療、麻醉方式、護理知識、術后護理、用藥知識、飲食營養、休息活動及出院指導,共10個問題,設知道、大部分知道、小部分知道和不知道4個答案,分別記為3、2、1、0分,總分得分≥24分則為掌握,<24分而≥18分則為基本掌握,<18分則為未掌握;③采用100分制對兩組患者及醫護人員的滿意度進行評價。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若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臨床情況比較見表1。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初次下床時間、初次排氣時間、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驗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初次下床時間(h)初次排氣時間(h)傷口拆線時間(h)住院天數(d)住院費用(元)實驗組 80 16.9±1.3*39.7±2.8* 176.6±9.8 9.5±1.3* 4130±260*對照組 80 29.1±2.8 59.1±5.2 187.6±11.5 11.3±1.6 4372±251
兩組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見表2。結果顯示,實驗組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度達88.75%,而對照組僅65.00%,兩組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n,%)
兩組患者與醫護人員滿意度比較見表3。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而兩組醫護人員滿意度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與醫護人員滿意度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與醫護人員滿意度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患者滿意度 醫護人員滿意度實驗組 80 97.68±1.27* 97.35±2.51對照組 80 89.20±2.26 95.26±2.88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整體護理模式,是臨床護理標準化工作的方式。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疾病的情況設計最佳的醫療及護理方案,同時結合患者的病情合理地安排患者住院時間,不僅規范了護理技術操作,減少一些不合理與不必要的護理行為,并保證了醫療、護理等工作在既定時間內實現并達到預期的效果,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務品質[4]。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初次下床時間、初次排氣時間、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實驗組患者的健康教育獲得了充分的落實,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及患者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具有以下優點:①患者事先了解到臨床護理的基本情況,因此能積極地配合治療,從而減少護患間的摩擦,提高協作程度;②能縮短醫囑下達與執行的時間,從而減少檢查及報告等候時間,顯著縮短住院時間;③能有效規范醫護行為,降低隨意性,從而減少了患者住院費用;④對臨床變異因素進行了分析,故更利于醫療和護理的質量改進,可獲得更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5]。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地提高臨床療效及護理質量,因此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方立珍.臨床路徑—全新的臨床服務模式[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6.
[2] 張靜.臨床護理路徑對肝膽管結石手術患者的效果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7): 1398-1400.
[3] 朱靜,戴曉冬,王丹,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腔鏡下甲狀腺次全切除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7):28-29.
[4] 翟紅強.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和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5):92-93.
[5] 柯麗芳,肖德英,張華.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21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