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瓊 羅 勇 蔡志友 艾德惠 張燦晶 景星華 唐 秦 李金林
(重慶科技學院醫院,重慶 401331)
近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性癡呆(AD)在世界范圍內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據統計,北京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老年癡呆的發病率為l.38%〔1〕,老年癡呆嚴重危害了老年人健康,影響生存質量。我國最新城市普查結果顯示,其發病率為1.46% ~4.61%〔2〕。關于運動對老年癡呆的影響已有報道,但是對于影響AD的不同運動方式之間的比較研究較少,本文通過測試參加不同運動鍛煉類型的AD患者前后的癡呆程度、智力水平、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精神狀態,旨在研究不同運動方式對AD患者的影響,探討有助于提高AD患者生活質量的健康科學的運動方式。
1.1 研究對象 2008年1~6月石坪橋地區確診為AD 160名患者,符合美國國立神經病及語言障礙和卒中-老年性癡呆和相關疾病(NINCDS/ADRDA)推薦的臨床AD診斷標準,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2版(CCMD-Ⅱ),結合簡易精神狀態檢查(MMSE)量表檢測評分,確認其記憶、智能障礙程度。頭部CT或MRI掃描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癡呆。排除疾病繼發性癡呆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等;排除近期服用過降脂藥及維生素類藥物的患者。其中男65例,女95例,年齡60~89歲,平均年齡75.57歲。根據年齡、性別、病程、文化程度等基本相近隨機分為4組,每組40例。各組患者的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四組患者除了進行一般的治療外,第1組進行健美操運動,第2組進行跑步運動,第3組進行室內健身運動,第4組為對照組,不進行任何系統規律鍛煉。1 h/d,共6個月。治療前后四組均采用臨床癡呆量表(CDR)、簡易智力狀態檢查表(MMSE)、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3〕,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RSD)進行測定〔4〕。治療前各組老年人的CDR、MMSE、ADL、HRSD測定結果見表1。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AS8.2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結果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法。
表1 各組治療前評分表的比較(±s)

表1 各組治療前評分表的比較(±s)
CDR MMSE ADL HRSD第1組 40 1.30±0.25 16.82±5.3167.79±6.90 5.99±1.06組別 n第2組 40 1.34±0.20 17.90±4.7966.81±6.25 6.23±2.32第3組 40 1.32±0.20 17.63±3.9565.29±5.69 5.90±1.98第4組 40 1.42±0.25 17.55±6.2668.01±4.67 5.15±2.21 F值 2.16 0.32 1.74 2.27 P值0.0950 0.8095 0.1606 0.0824
試驗后四組評分的比較見表2。四組除MMSE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外,其他幾個量表測定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CDR中第3組與第4組,ADL中第2、3組與第4組,HRSD中第1、2、3組分別與第4組以及第2組與第3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各組治療后評分表的比較(±s)

表2 各組治療后評分表的比較(±s)
CDR MMSE ADL HRSD第1組 40 1.28±0.25 17.30±6.9066.50±6.73 7.83±1.39組別 n第2組 40 1.32±0.25 18.43±6.2563.30±9.44 8.50±2.32第3組 40 1.22±0.25 16.03±5.6961.60±10.006.90±2.02第4組 40 1.40±0.20 18.73±8.3768.77±5.54 4.93±2.59 F值 3.05 0.44 4.66 15.97 P值0.0314 0.7236 0.0041 <0.0001
本次研究顯示,通過CDR對各組的癡呆嚴重程度進行測定,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進行室內健身運動的組癡呆程度有所減輕。通過MMSE對患者的智力狀態進行測定,四組之間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采用ADL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變化進行測定,發現進行跑步運動和室內健身對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對患者的精神狀況采用HRSD進行監測,結果說明這三種運動對患者的精神狀況均有所影響,可能是患者還不適應如此系統規律的活動,比較而言跑步運動對于患者精神狀態的改善更為不利,可能由于這組老年患者從內心抵觸這樣的運動所致。
Singh-Manoux等〔5〕觀察了體育運動對10308名國家公務員認知功能的影響,發現缺乏體育運動是引起認知功能低下,尤其是智力水平低下的一個危險因素。鐘興明等〔6〕觀察了長期體育健身運動對126名老年人智力水平的影響,發現長期進行運動的老年人智力水平高于不進行體育鍛煉的老年人,并且運動項目的不同可能對老年人智力水平有所影響。
本次研究表明對于老年性癡呆患者而言室內健身運動相對于跑步運動、健美操運動更有利于患者癡呆程度的減輕、認知能力的提高,患者在心理上也易于接受。
1 李淑然,陳昌惠,張維熙,等.北京市社區老年期癡呆和老年期抑郁癥患病率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5):266-70.
2 周 盼,洪 震,黃茂盛,等.上海城鄉人群癡呆患病率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1;22:368-71.
3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65.
4 田金洲,謝呈秋.國際通用的老年性癡呆評價量表的選擇〔J〕.世界醫學雜志,2001;7:45-8.
5 Singh-Manoux A,Hillsdn M,Brnner E,et al.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middle age:evidence from the WhitehallⅡ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Am J Public Health,2005;95(12):2252-8.
6 鐘興明,周穎杰,姚鴻恩.長期體育健身運動對老年人智力水平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7;22(2):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