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廣東廣州 510120)
據廣州市總工會的調查,“農民工幸福感顯著低于本地人”、“新生代農民工幸福感略低于傳統農民工”、“家庭因素是幸福感最重要源泉”。該調查表明,54.78%的傳統農民工和29.75%的新生代農民工認為政府幫助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能顯著提高其幸福感。隨著新生代農民工步入婚育階段,子女教育問題必將越來越成為他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性、緊迫性問題。
2011年12月24日,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在中國共產黨廣州市第十次代表大會上所作報告指出:將文化民生作為改善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文化幸福作為幸福指數重要衡量尺度,進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力度,率先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使文化的享受轉化為幸福的感覺。
農民工子女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否享受免費基本公共服務,這是關乎農民工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是社會成員終生學習的教育機構,是一個平等對待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理應采取各項措施,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工及其子女的閱讀需要,不斷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幸福感,從而提升生活幸福指數,為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發展盡一份力量。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為了解現有的圖書館服務網絡在為農民工子女服務方面是否能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2010年11月,我們對農民工子弟公共圖書館服務進行了實證調查。本次調查共設計和印制了“廣州地區農民工子弟公共圖書館服務需求調查表”1000份,向廣州地區農民工子女較集中的黃埔區滄聯小學、從化鐵崗八一小學、海珠區東風村第二小學、花都區雅瑤小學等四個區縣的四所學校一至六年級學生發放,回收有效調查表980份,占總數的98%。調查表項目包括一至六年級學生男女比例、年級分布、是否持有借書證、到圖書館周期、接受服務種類、阻礙利用圖書館原因等幾方面,通過深入農民工為主體學校的實地調查,對農民工子女對公共圖書館服務需求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見表1。
3.1.1 調查對象持圖書館借閱證的情況
在被調查者中,有309人持圖書館借閱證,377人沒有。絕大部分學生持有的借書證是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流動汽車圖書館的借書證。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流動汽車圖書館在廣州市范圍內總共有6條服務線,13個服務點,服務延伸觸角是城鄉結合部和城效地區的學校,主要服務對象是外來務工者子女,由于廣州市面向少兒的流動圖書館只有一臺車,覆蓋面有限,只能對部分交通特別不方便的農民工子女提供定期每月一次上門免費圖書借閱服務。
3.1.2 調查對象接受服務的種類(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接受圖書館服務情況表
表2顯示,被調查農民工子女中,課余時間能夠到公共圖書館接受服務最多,首先是圖書外借服務,其次是閱覽室閱覽圖書服務,再次是上網服務。接受基本服務較多,其它服務項目較少。
3.1.3 調查對象利用圖書館的周期(見表3)

表3 調查對象利用圖書館的周期表
上表顯示,調查對象利用圖書館的各種周期,每月1次的對象占48.79%,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每周1次,占調查者的13.43%,另一方面,有28.54%的被調查對象表示從未去過圖書館。
3.2.1 調查對象獲得圖書的途徑(此項為多選,見表4)

表4 調查對象獲得圖書途徑
上表顯示,調查對象中,44.29%選擇從學校圖書館獲得圖書,38.98%選擇通過公共圖書館獲得,由此說明,公共圖書館在農民工子女的課余生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3.2.2 調查對象的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分析(見表5)

表5 各年級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分布表
采用數據分組后計算平均數的方法,求得一至六年級每天平均閱讀的時間分別是:31.02分鐘、33.3分鐘、38.72分鐘、42.02 分鐘、43.36 分鐘、40.71 分鐘。
3.2.3 男、女生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差異分析(見表6)

表6 男、女生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分布表
表6顯示,男、女生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分別是39.48分鐘和40.8分鐘,女生略高于男生,但是,兩者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差異,須經過平均數差異的顯著性檢驗,才能得到驗證。
編碼注明:此題共有5個題項,采用5點計分,即1:沒有時間;2:15-30分鐘;3:30-45分鐘;4:45-60分鐘;5:1小時以上。根據編碼把答案量化,統計出平均值為男生3.15,女生3.25,標準差都為 1.25,由此得出 Z 值為 1.2,1.2 <1.96,即P>.05,因此,在調查對象中,男、女生平均每天的閱讀時間差異不顯著。
表8顯示,阻礙農民工子女利用公共圖書館的首要原因是“對圖書館沒興趣”,其次是“沒有時間”,“對圖書館不了解”排在第三位。

表8 阻礙調查對象利用圖書館的因素
大部分農民工子女希望能從學校或家里到公共圖書館采用步行方式到達,選擇采用公共汽車和自行車的比例不太高,但由于公共圖書館距離學生家或學校較遠,許多被調查學生表示沒有時間到公共圖書館。由于家庭經濟問題,許多學生沒有或很少有課外圖書閱讀。從公共圖書館得到課外書大多從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汽車圖書館每月一次上門服務之中獲得。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很多。據我們調查分析,其中,公共圖書館建設規劃、布局不合理,公共圖書館服務不到位等因素是造成這種情況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公共圖書館建設規劃方面,由于戶籍制度的壁壘,加上事實上的農民工非市民待遇,外來農民工在城市里沒有話語權,各級政府基本上都是根據區域內戶籍人口的數量和需求開展公共圖書館規劃布局,而以農民工為主的城市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各項公共服務需求則被排除在規劃之外,政府缺乏為農民工做出公共圖書館建設安排的內在動力。
二是公共圖書館布局方面,由于戶籍人口一般集中在老市區,加上歷史的因素,公共圖書館集中在老市區中心區域。比如,廣州的公共圖書館主要集中在老城區,如省立中山圖書館、廣州圖書館都在越秀區中山四路和文明路沿線,在農民工工作和生活較聚集的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廠礦企業,缺少可以就近利用的公共圖書館社區服務。“離圖書館太遠,沒有時間去”成為農民工子女不去圖書館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從總體上看,圖書館離居住地越近,利用圖書館的頻率越高。
三是缺乏為農民工子女利用圖書館提供服務的意識和措施安排。比如,針對城市戶口的貧困居民,政府都會出臺公共文化服務的免費措施,但對農民工而言,因為農村戶口,則不能全部享受政府提供的上述各項便利。由于是農村戶口,農民工及其子女不能像城市有困難的居民一樣免費辦理圖書證,進入公共圖書館在網上獲取經濟、文化、科技、職業招聘等信息。同時,在認為農民工文化素質低,沒有圖書館服務需求的錯誤認識下,城市圖書館普遍缺乏為農民工及其子女服務的意識,不注意為農民工及其子女利用圖書館提供便利和不提供圖書館利用培訓,甚至在一些圖書館工作人員中,存在對農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視心理。上述因素的存在,加上農民工及其子女自身文化知識水平和經濟水平的差距,都使農民工及其子女難享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
各級政府首先要有為農民工及其子女服務的意識。城市發展不單單是城市居民的事,也是城市農民工的事,城市居民和農民工都是城市發展的主體。廣州市原市長黎子流說:“廣州市經濟建設和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尤其是地鐵工程建設,農民工兄弟立下汗馬功勞,沒有農民工偉大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就沒有廣州經濟高速發展,就沒有廣州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忽視農民工及其子女的發展,這是畸形的發展,忽視農民工及其子女文化信息需求,難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不利于城市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因此,在信息服務方面,政府要高度重視新生代農民工及其子女的需求,在公共信息服務方面為其做出適當的制度安排。據統計,201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2.42億,農民工日益成為城市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廣州統計年鑒2011》統計,2010年廣州市總人口中,戶籍人口為806.14萬,常住人口為1270.96萬,其中外來常住人口已超過戶籍人口一倍多,常住人口已成為城市人口中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進城農民工占常住人口比例較大。但是由于傳統戶籍制度原因,以及傳統轄區管理模式,無論是區域或社區文化設施規劃和服務,包括公共圖書館(室)、文化中心(站),經費保障機制和管理人員編制,還是停留在原戶籍人口統計上,農民工及其子女未能與城市戶籍人口享受均等文化權益。根據三部門意見,切實將農民工文化工作納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將農民工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服務對象,打破城市傳統戶籍制度,城市社區要以常住人口為主要依據,充分考慮轄區內農民工及其子女的規模、特點和文化需求,規劃建設和優化配置社區文化設施和服務,構建以區域或社區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為服務對象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使農民工及其子女能夠享受與城市戶籍居民均等化的公共圖書館服務。
由于農民工工作時間長,工資待遇較低,加上住所在城市郊區居多,距離圖書館等文化信息服務場所路程遠,交通費較貴等原因,新生代農民工及其子女雖然有信息需求,但還是很難到達公共圖書館獲取信息服務或享受其它公共文化服務,較難融入城市和諧文化生活之中。因此,2011年9月25日,國家文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見》,根據這一意見,到2015年,我國將形成相對完善的“政府主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農民工文化工作機制,建立相對穩定的農民工文化經費保障機制,農民工文化服務將切實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是我國第一次對農民工文化建設進行全面部署,進一步加強政府在農民工文化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明確常住地政府的主體責任。圖書館應采取有利措施,科學合理布點,采取上門服務、網上服務、移動閱讀機或手機服務等種種方式,積極拓展服務渠道,借助城市積極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契機,爭取政府各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為農民工及其子女提供與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信息服務條件和環境。在新生代農民工聚居較多的城鄉結合部、郊區等地多辦圖書館分館和服務點等靈活的服務形式,為新生代農民工及其子女提供就近、快捷、便利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務。
因此,在建設文化強省和華南地區中心城市中,廣州市政府應重視和解決農民工子女的閱讀需求問題,加大對公共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少兒圖書館建設財政投入,構建分布合理、功能齊全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特別是城鄉交合區域和城市邊緣地區,要增加建設公共圖書館館舍,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實現“4.23世界讀書日”倡導的“讓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每一個人都能讀到書”的目標,保障和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均化目標。
社區分館的建設和流動書車的開通,解決了農民工及其子女去圖書館路途太遠和交通費較貴的障礙。而針對農民工及其子女的圖書館信息服務需求,則是農民工能夠利用圖書館、用好圖書館的關鍵。近年來,針對農民工的需求,城市圖書館積極開展各類公共圖書館服務。比如方便農民工辦理圖書館證,上門集中辦證或是免費辦證,如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流動書車免費為農民工子女辦理借書證,開通免費閱讀電子圖書和查閱數據庫,開通圖書預約和續借服務等等。
針對新生代農民工及其子女最為關心的就業信息、職業培訓、權益保護及身心健康等內容,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要轉變不重視農民工服務觀念,應多舉辦相關的專題講座或現場專家咨詢活動,設立農民工閱讀、上網專區等等,為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立足和發展需要提供免費信息援助。通過這些服務的開展,使農民工及其子女愿意利用圖書館、知道利用圖書館帶來的各項信息服務,加快農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生活步伐。
1.幸福廣東.〔2011 -12 -20〕.http://baike.baidu.com/view/5050099.htm
2.廖靖文,史功匯.夫妻團聚比錢重要農民工幸福感較低.廣州日報,2011年4月29日AII8版
3.萬慶良:在中國共產黨廣州市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http://www.gz.gov.cn/business/htmlfiles/gzgov/s2342/201112/888280.html
4.用文化架起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橋梁——解讀文化部等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見》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i/jryw/2011_09_26/contrnt_3889650.html
5.廣州市統計局.廣州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