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沈北新區黨校 渠 曉艷
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一般是由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所主導的一種商業發展模式。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CCDI)統計,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近幾年保持7.6%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到2011年突破5000億美元。服務外包正成為跨國企業全球布局并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國際外包服務定義的理論倡導者以Mary Amiti和Shang-Jin wei為代表。他們把國際服務外包定義為從國外獲得商品或服務的中間投入品,既包括從獨立于本公司的國外企業獲得的商品或服務的中間投入品,也包括從國外子公司獲得的公司內貿易[1]。
關于國際外包服務的影響因素也是眾說紛紜,比較流行的觀點有以下三種:第一種觀點,Lawrence、Venkatraman(1992)和Grossman(2004)等人從工業規模、法律等宏觀經濟層面去探討外包服務的影響因素問題。我國學者鄂麗麗政府政策、國家風險以及基礎設施等宏觀經濟因素概括為外生因素[2]。第二種觀點,Cheon(1995)等人則從企業微觀要素角度進行分析,提出業務績效、可替代性和可讓渡性三個考核指標。我國學者宋麗麗(2008)通過對41個東道國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得出影響信息技術國際服務外包東道國選擇的因素是勞動力成本、勞動力素質、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狀況以及東道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等幾個方面。第三種觀點,Yeats(2001)等人把以上兩種觀點進行綜合分析,提出了綜合指標的觀點。
隨著歐美、日韓服務外包業務市場的不斷擴大,傳統外包服務強國印度、愛爾蘭等加快擴大其市場占有率,新興的發展中國家也積極發展信息技術。國內承接外包服務的城市增多,由于產業的趨同性,各個城市之間的競爭加劇。因此,遼寧省如何避開惡性競爭建設適合本地區的服務外包業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結合國內承接外包服務的經驗,可以發現市場因素、IT基礎設施、人才和企業等因素是影響能否承接服務外包的關鍵因素。
造成國際服務外包行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發包國和承接國之間勞動力成本的差異,國外發包國的企業將一些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無需創新能力的非核心業務轉移到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國家,比如印度和中國。由此可見,發達國家跨國企業在外包非核心項目時,仍然是把我國作為其低價勞動力的供應基地。雖然這幾年我國在服務外包領域的相應技術水平有所提升,但大部分企業仍處于勞動力密集型的低端產業鏈。
結合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外包服務發展經驗,市場因素是一個地區能否發展外包服務的關鍵因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市場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國內外許多研究文獻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市場規模是影響離岸服務外包發包商在選擇接包方的重要決定因素。發包國為了探求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往往尋求市場規模較大的國家,使外包服務提供商能夠從近岸或者遠岸為本土提供服務,實現開拓市場,增加利潤等目的。
從2005年以來,遼寧省的經濟增長率超過9%。經濟學者預測,未來5年,遼寧省將成為中國經濟版圖上的新坐標,在國家經濟發展格局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是實現信息技術外包(ITO)的基礎因素。對于服務外包來說,互聯網的延展性和靈活性可以使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對企業的約束化于無形,市場得以無限制地延伸到任何地方,為發包方與承接方搭建了合作與溝通的橋梁,從而提高了服務外包的成功率,減少了履約成本。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為服務跨國外包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
自80年代以來遼寧省的科技投入不斷提高,科研人員大量增加,科技水平極大提升。但在科技活動人員總數、技術市場成交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專利申請受理數和專利申請授權數等幾個方面,遼寧省都處于劣勢。人才聘用合同方面的制度性缺陷使得企業技術創新人員過度流動,破壞了企業技術知識的持續性積累,間接地削弱了企業研發和創新能力,進而不能使自己承接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外包業務。這樣就導致了我國企業偏重于模仿和遵循,而不是獨立創新。發包國指派的很多工作已經高度標準化了,這些工作的本質并不是高端科技和核心創新,而完全是勞動密集化的,就是說,承接企業做這些工作的人遵循一個事先嚴格設定的流程來開展工作,機械化的工作內容和評估體系。
完善可靠的基礎設施是離岸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最基本因素。基于技術的服務外包產業決定了其本身對于交通、通訊網絡、能源和IT基礎設施及應用服務平臺的高度依賴。近30年的改革開放使遼寧省的基礎設施建設迅猛發展,網絡規模、通訊系統、交通運輸等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遼寧省的基礎設施成本卻十分低廉,優良而低廉的基礎設施為中國服務外包業務的順利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人才的成本是國際服務外包最主要的驅動因素,各承接國的成本差異是承接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重要影響因素。由于遼寧省的消費和生活成本不高,其勞動力的工資水平相對較低,因而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具有相對成本優勢。
遼寧省處于外包興起的初始階段,企業承接外包項目所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力成本因素。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外包,利用外部組織低廉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資源,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信息技術外包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有外語、計算機、通訊技術等專業技能,所要求的是既懂技術又懂管理和營銷的復合型高精尖人才。雖然遼寧省一直是全國的工業基地,但是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依然少于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員,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最多,且第三產業就業人員的教育水平偏低。
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決定了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類型和潛力。一定程度上,一個省市擁有大企業數量的多少決定其是否具有吸引國際服務外包的能力。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很多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將生產制造流程大量轉移到中國,將服務環節大量轉移到印度等國家。我國很多企業對創新的認識不足,習慣于通過傳統營銷手段來擴大自己的利潤,滿足于自身現有利潤獲取方式,缺乏企業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我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和多層次的消費者需求弱化了企業對新技術的追求,很多大集團公司把規模而非關鍵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e)視為成長壯大的主要動力。遼寧省在發展服務外包方面起步早、發展快,已經形成了一批有實力的龍頭企業,推動相關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比如,沈陽形成了動漫產業群,大連成為國內承接軟件外包的重要城市。但是,遼寧省仍然很缺乏以面向國內市場、自主研發為主的較大規模的企業,而較大規模的東軟、華信、海輝等企業的業務也僅限于大連、沈陽等大城市,很難輻射全省。
根據以上承接國際外包服務業的影響因素分析,結合當前遼寧省的產業、企業規模等現狀,得出遼寧省發展外包服務的具體SWOT分析如表1。

表1 遼寧省承接國際服務外包轉移的SWOT分析
遼寧省擁有人才和基礎設施的優勢,面對政府支持、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等機會,同時面臨高端人才匱乏、缺乏核心外包流程等劣勢和威脅。目前遼寧省服務外包業總量在全國省(市)中排名第五,而且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因此建議遼寧省采取SO戰略(增長型戰略),抓住機遇,促進外包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對于外包企業來說,“聯盟”或“集團”的成立實際上就是一種應對匯率風險的戰略。對于聯合起來的中小型外包企業而言,競標時更雄厚的談判資本、接包成功后更強大的實施能力。這些舉措將會帶來更穩定的客戶群與更良好的市場秩序。這可以讓人非常形象地聯想起“白蟻戰術”:集團性出擊是自我保護的有效戰略。迅速做大,對于國際外包業是非常關鍵的。這一點可以從大型企業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應變市場的能力中看出。對于國際發包企業來說,它們考慮更多的是接包企業的研發能力和信用度,而不僅僅是價格因素。也正因為如此,大型的外包企業才能輕易地化解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
遼寧省應加快構筑載體優勢,打造一批集國際化、信息化、社區化為一體的高品質服務外包集聚載體,根據“十二五”發展綱要的規劃,遼寧省要建立健全產業體系,利用遼寧省的勞動力低成本、基礎設施的優勢,大力引進國際服務外包落戶遼寧,不僅要加大對沈陽、大連等基礎條件好的大城市的支持,而且要利用錦州、營口等沿海城市交通便利的條件,加快服務外包向這些沿海城市擴展。在政府政策方面,遼寧省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服務領域改革,建立公平、規范的市場準入標準,擴大外包服務業開放領域,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的服務業市場。另一方面,要完善服務業政策。通過拓寬承接外包服務業的企業、個人的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類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
遼寧省是日、韓服務外包落戶比較集中的省市,比如日韓的ITO、金融外包、研發外包、物流外包、呼叫業務外包業務均在遼寧省投資和發展。在鞏固對本地市場的占有率的前提下,沈陽、大連等城市要推動本地企業承接國際外包業務,繼續鞏固和擴大對日、韓服務外包的市場占有率。政府、企業可以利用傳統文化交流方式,組織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軟件企業赴日本、韓國進行人才交流活動,培養能適應漢日、漢韓雙文化人才;同時,要利用遼寧省日語人才較多、水平較高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日語、韓語培訓。此外,對已經形成比較優勢的動漫和軟件產業,要特別注意引進特殊技能人才,給予高待遇的保障。
[1]陳迎春.江蘇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影響因素與發展模式[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0.
[2]鄂麗麗.服務外包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中國的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