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孫明 王學鋒 楊海站
新亞歐大陸橋開通營運20年來,在政府和沿大陸橋鐵路部門等共同努力下,陸橋運輸業務不斷擴展,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大陸橋聯運業務也由初始的純過境運輸拓展向散雜貨、特種大件等運輸發展[1]。為充分利用新亞歐大陸橋的優勢、與中亞、歐洲快速通聯,連云港港、天津港、青島港、日照港、上海港等東部沿海港口都在開拓大陸橋貨物運輸市場。
我國境內沿大陸橋主要各省市經濟發展現狀并不均衡,大體上陸橋沿線城市以第二產業為主導,西部內陸省份第一產業仍占有主要地位。貿易促進航運物流需求,憑借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過境運輸的優勢,東部沿海港口擁有大量東北亞或美西方向的貨物過境及中轉需求。
在服務產業集聚理論的發展和服務產業創新實踐過程中,人們對航運物流服務業集聚發展的認識不斷提高,提出建設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的設想。新亞歐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建設與各種經濟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相關,其核心在于競爭力的提升,而競爭力的提升核心動力來源于創新。創新過程的規律并不是一種線性過程,而是一個個體和群體共同參與的演化過程[2]。服務產業創新需要特定部門、特定技術個體的參與,也需要集體行動和不同服務部門、企業之間的互動學習。航運物流服務業集群內不僅存在大量有創新壓力的服務企業和研究機構,而且擁有穩定的促進學習、交流和進步的共生機制。因此,創建新亞歐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業集聚區能為航運物流企業和各種組織的創新活動提供良好環境,催生和推動集聚區內航運物流服務的創新和發展。
新亞歐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是指在我國境內新亞歐大陸橋海陸結合部區域所建設的基于現代服務理念,實現航運物流服務企業、金融機構、海關、檢驗檢疫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的集聚互動,并具有較強資源整合和輻射帶動能力的集聚區域。
從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和現代服務產業集群之間的關系來看,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是現代服務產業集群的基礎,現代服務產業集群是多個或多種包括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在內集聚區,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組成的有機聯系群落。從航運物流服務價值鏈角度來看,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并不是簡單的航運物流服務功能要素在空間上的集中,而是以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物流服務需求為導向,以區域特色航運物流服務產業價值鏈為軸線,相互聯系的企業以及相關輔助機構等的在一定具有優勢區位上的專業化聚集。從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形成機理來看(如圖1所示),航運物流服務業的集聚以航運物流服務功能的形式集聚,是以區域航運物流資源和自然秉賦為基礎,依靠新亞歐大陸橋的運輸經濟和特色資源優勢,加之相關輔助機構和社會資本的作用,形成的具有較強資源整合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優勢競爭區域。因此,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建設對大陸橋經濟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圖1 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形成機理
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作為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一種存在形式,是指按照現代理念統一規劃設計,依托交通樞紐和信息網絡,將提供航運物流服務的相關企業和機構合理有機地集中,在某一區域內形成集服務成本、質量、便利性優勢于一體,資源共享,具有較強航運物流服務產業集聚能力的區域。
1.2.1 航運物流服務企業對成本節約的追求
航運物流服務企業經營都有追求成本節約的趨勢,航運物流服務企業在空間的接近帶來專業化和規模經濟的益處,服務越復雜、專業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足夠大的市場規模支撐以降低成本,集聚也就成為必然;而且集群能夠最小化外部交易所帶來的交通、通訊、信息交換和搜索等成本的節約,形成所謂的空間勢差,引導服務企業形成集聚[3]。
1.2.2 航運物流服務企業對知識的獲取與創新的追求
航運物流服務企業把對知識和的獲取和創新發展視為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的動力源泉。通過在空間布局上的集中,有利于提供航運物流服務的企業和相關機構之間實現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與信息傳播,提高自身獲取知識,尤其是外部隱性知識的能力。
1.2.3 航運物流企業對更廣闊市場發展空間的追求
航運物流服務業集聚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接近全球網絡。由于服務業的特性,要求服務盡可能地實現“面對面”,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適合在與國際市場接觸的大陸橋近端形成。航運物流集聚區接近全球網絡,為包括大型的航運物流服務企業在內,尤其是提供專業服務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個廣泛接觸國外客戶、參與國際競爭、擴大市場空間的一個便捷平臺。
航運物流服務業集聚產生的集聚經濟是指因貨物進出港口派生的運輸、代理、報關、報檢等基本活動以及包裝、配送等增值活動在空間集中而引起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相關手續辦理便利性的增加,及由此產生的成本節約、收入或效用增加。
從外部經濟看,較大規模的航運物流服務企業的集聚,必然導致航運物流人才的集聚。通過人才市場的調節作用,供求雙方均能從中獲得集聚經濟利益。這種人才資源的集聚,使得人才更加容易流動,也使得人才的教育、培訓方便開展,有利于專業性較強的航運物流人才的優化配置。航運物流服務業集聚區也是信息流量大、信息流動最為迅速的中心地域,能方便信息的交換和技術擴散、降低信息交換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同時,信息傳播和技術擴散產生的知識溢出效應有助于航運物流服務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從規模經濟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聚集區經濟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特征。隨著規模的增加,單位成本會下降,因此便產生了規模經濟效應。在城市某一區域內,基礎設施和通訊、交通、醫院、學校等公共資源的投入,都具有明顯的不可分性。集聚在一起的航運物流服務企業可以共享這些公共資源,從而節約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資源的費用。
從減少交易成本看,由于選定區域內航運物流服務企業與機構的大量集聚,使得企業辦理各項業務和手續變得相對容易,從而大大減少交通成本和人力成本;另外,航運物流服務業集群內企業容易建立信譽機制和相互依賴的合作關系,從而大大降低合同談判成本,提高合同執行效率。
從土地價值看,集聚區建設地址多考慮備選地域的土地價格的影響,追求較低的土地成本。隨著越來越多的航運物流企業在聚集區落戶,酒店、餐飲、等配套服務的需求也會增加。于是,供求關系的變化就不可避免地使土地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上升,使原來的土地資源財富增加,進而推動區域經濟的增長。
航運物流服務業集聚而產生的集聚不經濟是指因貨物進出港口派生的運輸、代理、報關、報檢等基本活動以及包裝、配送等增值活動在空間上的過度集中所引起的額外成本費用或收益、效用損失。
從交通流量看,隨著集聚區落戶的航運物流服務企業和相關機構的增加,道路通過能力受到限制,而交通流量的迅速增加會產生交通擁擠成本。
從服務效率看,集聚區內的公共管理部門,會因為區內相關申報、審核等業務量的大幅增加而出現辦事效率下降、服務水平降低。
從公共資源看,過度的集聚,可能會導致醫院、學校等公共資源的供給不足,降低人們的公共設施利用率水平[4]。
從負外部性看,空間上的過度集中會使得當地自然環境遭受汽車尾氣、噪聲、生活垃圾等各種形式的污染,給企業和居民帶來危害,從而形成社會福利的損失[5]。
從知識外溢的負效應看,集聚所導致的激烈競爭在削弱服務企業間信任和合作的同時,也會發生知識泄漏,從而降低企業的創新動力。
航運物流服務業集聚發展趨勢,越來越成為業內認識的一種共識。但在集聚給航運物流服務業以及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正面效應同時,也應看到由于過度的航運物流服務企業集聚給航運物流服務產業以及社會、生態環境所來帶來的負面影響。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建設應當充分發揮集聚經濟,避免集聚不經濟。
根據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的定義和功能定位,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的主體行為要素主要包括航運物流服務企業(航運企業、物流企業、船代企業、貨代企業、保險企業、理貨企業等)、政府、行業相關機構(海關、檢驗檢疫、海事局、港口管理機構、海事法院與海事仲裁機構、科研機構、航運物流培訓與教育機構、航運物流行業協會、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等。根據行為主體要素所組成的網絡結構,構建如圖2所示的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發展支撐體系。
圖2 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發展支撐體系
根據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發展的需要,集聚區內的知識劃分為一般性知識和關鍵性知識。關鍵性知識是那些與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發展緊密相關的知識,決定著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的發展方向。就我國當前航運物流服務業發展的現狀來看,這些關鍵性知識包括航運金融、物流技術等。在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內,關鍵性知識轉移效果越好、擴張速度越快,越有利于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從而促使特色航運物流服務產業的發展。
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發展的關鍵在于創新,創新不僅包括技術創新,還包括制度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金融創新、營銷創新等。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的創新支撐系統的主體是企業和企業群。在開展創新活動中,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會遇到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困難。因此,航運物流功能集聚區的創新主要依靠集群式創新活動來解決集聚區發展中的共性問題。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的創新活動具有很強的外部依賴性(如圖3所示)。在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發展過程中,要以企業的自身優勢為基礎,充分發揮航運物流類科研和教育機構的力量,實現創新。
圖3 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的創新系統外部性
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擴散系統的支撐。借助投融資服務機構、科技咨詢評估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的專業性服務,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才能有效地實現技術擴散和成果轉化。
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的發展要依靠以特色資源稟賦為基礎的優勢資源轉換為產業優勢。作為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的行為主體之一,當地政府的引導和支撐在集聚區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航運服務功能集聚區由于資源稟賦的地域特點,受產業發源地政策的影響非常明顯。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和硬環境支撐才能為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供基礎。同時,政府可以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因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所帶來的交通擁擠、生態惡化等集聚不經濟問題。
除了上述基本支撐條件外,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的發展還與集聚區文化具有密切的關系。這種航運集聚區文化始于集聚區形成之初的社會資本狀態和特征,并在集聚區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涉及與其相關的多各方面,一方面,外延涉及金融、商務、貿易、旅游、法律、會展、人才等多個方面的部分相關內容,如圖4中的交集部分;另一方面,內涵包括口岸、綜合運輸、物流分撥、航運物流信息、航運物流交易以及航運物流增值等諸多服務功能。
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體系,內聯內陸物流,外接國際海運,服務功能體系具有內外聯通性,并且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涉及到眾多的方面。因此,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一方面,以航運物流基礎服務為核心;另一方面,由于對城市功能擴展豐富,又具有更能大的延伸性、分割性和開放性。
圖4 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體系
為了更好地發揮新亞歐大陸橋的經濟作用,推動我國的對外經貿往來,促進西部和中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發揮新亞歐大陸橋建設有利于國家安全和民族團結、有利于我國能源戰略安全等政治作用,建設新亞歐大陸橋航運物流服務功能集聚區是十分必要的。集聚區應當具有較全面的功能體系,并發揮航運物流服務功能。
[1]王學鋒.發揮新亞歐大陸橋的經濟、政治作用[J].大陸橋視野,2009(08).
[2]Keebl D, Nachum L.Why do business service firms cluster? Small consultancies, clustering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London and Southern England,Working Paper No.194.ESRC Centre for Busines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01.
[3]何俊.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的創新系統與重點模式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9(08).
[4]代文.現代服務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
[5]蔣三庚.現代服務業集聚若干理論問題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