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 熊雷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信息化的突飛猛進,物流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三利潤源”。如何在適當的時機給物流企業一個進一步發展的推動力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在前人對物流企業研究的基礎之上,從物流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視角出發,構建了物流企業財務績效的評價指標,并通過主成分分析法確定了影響物流企業財務績效的關鍵成分,如物流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風險抵御能力、發展能力以及營運能力等;同時通過這些因素對物流企業財務績效貢獻率和影響程度等的分析,提出了推動物流企業進一步提升財務績效的相關對策建議。
本文對物流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分析數據庫,即由深圳市國泰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設計開發的China Stock Market Financial Database—Financial Ratio,這一數據庫在國內外受到了學術界的眾多好評,因此從該數據庫所獲取的我國上市物流企業財務方面的相關數據具備了一定的準確性、實時性、權威性和可靠性等,可以為物流企業財務績效的研究評價提供相應的數據支撐。
本文的物流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樣本通過一定程度的剔除選取了截至2009年底滬深兩市全體上市的A、B股交通運輸業公司65家為研究對象;同時還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可靠性等原則刷選了最終的研究樣本。其中剔除的公司主要包括了剔除數據缺乏一定連續性的交通運輸公司如中海集團、中國遠洋、西藏天路以及連云港等,還剔除了有異常值或者缺失值的公司如東方銀星、東莞控股、ST東北以及寧波富邦等。經過進一步的研究選取了55家物流上市公司作為本文物流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研究對象。
1.3.1 評價指標的初步篩選
首先通過對不同物流上市公司的指標數據進行統一口徑的確定,把非同一口徑的指標剔除,再在此基礎之上剔除了37個指標;然后剔除存在著缺失值的指標如現金比率、留存收益率、現金等指標,因此經過評價指標的初步篩選被納入到物流企業財務績效的評價指標有65個,其中6個指標反映了物流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10個指標表現了長期償債能力,有9個、12個、3個、10個、10個、5 個評價指標分別反映了物流企業的營運能力、盈利能力、風險水平、股東獲利能力、現金流量能力以及企業的發展能力等。
1.3.2 評價指標的進一步篩選
應用聚類分析法并充分結合相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對物流企業財務績效的評價指標進行進一步的篩選,最終確定的指標如下:(1)短期償債能力指標最終選取速動比率和營運資金對資產總比率來表現;(2)營運能力指標最終選取應收賬款周轉率和長期資產周轉率來表現;(3)長期償債能力指標最終選取所有者權益比率和固定資產比率來表現;(4)盈利能力指標最終選取總資產凈利潤率(Roa)和投入資本回報率來反映;(5)風險能力指標最終選取經營杠桿系數和總杠桿系數來表現;(6)股東獲利能力指標最終選取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潤和每股資產等三個指標來表現;(7)現金流量能力指標最終選取每股現金凈流量和股權自由現金流來體現;(8)發展能力指標最終選取資本積累率和總資產增長率來表現[2]。
1.3.3 物流企業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的最終構建
綜上所述,本文最終篩選出物流企業財務績效的評價指標及每個指標對應的計算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物流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指標表
物流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從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單向指標體系的局限性,使得指標體系對物流企業財務績效的評價更具有科學性和全面性等;但是由于指標體系之間存在著交縱復雜的關系,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來對這些指標相應地處理,從而從中總結出物流企業財務績效相應的規律和結論等。
所謂主成分分析法主要是指從眾多的指標體系之中通過一定數量處理構建出幾個具有代表性意義、能反映出所要描述問題關鍵的主成分變量。主成分分析法對數據以及指標有一定的要求,原有變量之間需要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因此主成分分析法首先對變量進行檢驗,通過KMO測度和巴特利球體檢驗可以初步判斷出哪些變量可以用來進行主成分分析[3]。
如表2所示,是物流企業財務績效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方差貢獻率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等。其中前五個指標的累積貢獻率達到78.94%,即這五個成分可以對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進行比較詳細的描述等,因此可以將這五項指標定義為Z1、Z2、Z3、Z4、Z5。

表2 主成分累積貢獻率達到78.94%的部分成分的特征值和貢獻率
然后根據主成分原理,每個主成分之間存在著高度的相關性,當某個因子在這個主成分上所占的負荷即相關系數很大時,說明該主成分與該因子之間的相關性很強。通過主成分的轉秩特征向量分析,可以得出Z1、Z2、Z3、Z4、Z5五大主成分的命名,具體分析如下:Z1可以命名為盈利能力,分別代表了營業毛利率、ROA、投入資本回報率、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以及每股未分配利潤等指標因素;Z2可以命名為償債能力,分別代表了速動比率、營運資金對總資產比率以及所有權益比率等指標因素;Z3可以命名為風險能力,分別代表了經營杠桿系數以及總杠桿系數等指標因素;Z4可以命名為發展能力,分別代表了資本積累率和總資產增長率等指標因素;Z5可以命名為營運能力,分別代表了應收賬款周轉率、長期資產周轉率以及固定資產比率等指標因素。
結合各個主成分與其對象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可以得出物流企業財務績效的評價模型如下:


由上述物流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實證分析,最終得出物流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綜合模型(5)即由此可以得出物流企業財務績效的相關結論如下。
(1)從物流企業的盈利能力來看,相比其他幾個主成分而言,物流企業的盈利能力對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貢獻為0.296%,但是物流企業的盈利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2)從物流企業的償債能力來看,物流企業的償債能力對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貢獻為0.143%,其償債能力還比較低下,需要得到更多的投入改善;(3)從物流企業的風險抵御能力來看,物流企業的風險抵御能力對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貢獻為0.129%,其風險抵御能力還比較低下,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4)從物流企業的發展能力來看,物流企業的發展能力對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貢獻為0.114%,其發展能力還比較低下,發展潛力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挖掘;(5)從物流企業的營運能力來看,物流企業的營運能力對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貢獻為0.107%,可見物流企業的營運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需要得到更多的改善。
(1)從物流企業的盈利能力方面來看,物流企業需要給予整個公司的主營業務更多的投入和關注,從而從關鍵點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個公司的利潤、盈利能力的高低很多程度上取決于企業主營業務的好壞,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生死存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物流公司的發展更需要明確公司的主營業務,并對其給予充分的投入挖掘盈利潛力,從而提升物流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4]。
(2)從物流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來看,物流企業需要對企業的整體運行安全給予更多的關注,提升公司的償債能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在國際金融風暴的沖擊之下安然渡過,提升整個物流行業的安全性和整體競爭力。
(3)從物流企業的發展能力和營運能力角度出發,物流企業需要根據市場化、國際化以及信息化的需求,不斷地更新物流企業運作流程的改造,通過物流企業采購流程、生產流程以及銷售流程等各個環節的改善更好地提升物流企業的營運能力,從而讓物流企業具備更好的發展潛力,最終提升整個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
[1]龍麗.我國高科技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研究[D].湖南大學,2009.
[2]云虹,姜麗莎.物流業財務績效指標體系的構建與評價[J].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4).
[3]韓蕾,鄭義彬.物流類上市企業財務風險實證分析及控制策略探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0(2).
[4]孫曉媛.物流企業財務管理的探討[J].中國商貿,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