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陳仕萍
財務管理外包模式主要是指企業將財務報表編制、報稅、基本審計、往來賬目管理等專項業務通過合同的形式,委托專業財務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并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向受托方提出具體的要求。專業管理機構提供財務咨詢方案及財務系統服務。
企業通過財務外包, 原來崗位財務管理及操作人員的工薪費用支出大幅減少,包括納稅申報、會計內部審計、一般財務管理等均由外包機構承擔,管理費用也大大降低,企業今后不必為此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從事那些繁瑣的日常財務事務,與此同時,中小企業也可以把部分銀企業務轉化為由外部機構承擔的銀行內部業務。
目前專業的財務管理公司具備明顯的財務管理、財務人才、財務審計等優勢,委托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能有效的解決企業財務管理中的許多問題。能確保企業的財務質量與保障機制,增厚企業管理利潤。
委托專業財務管理公司,通過金融機構并利用專業財務管理公司大量的信息資源,使企業的資產價值得以保障,同時也可以通過合同或協議的形式轉嫁分散風險,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基礎上保證資金增值。
企業要實現財務外包,必須確定哪些業務能夠外包哪些業務不能外包,同時外包必須事先就企業內外環境因素進行分析,最終確定是否外包。
企業本身內因分析是決定是否進行財務外包的核心要素,企業首先要從本企業原有財務人員素質、年齡、工薪水平等方面分析,決定實施外包的意義并實施外包。
首先,我們要對待選外包機構進行調研與考察,第一是對銀行等金融機構,會計與審計事務所進行考察。第二是對各類會計咨詢公司、收賬公司的財務能力進行標準化細分,隨后進行細致地分析研究。還有,部分金融機構已經展開了針對企業各項理財服務的業務, 比如說企業網上銀行、電子結算業務、票據匯兌業務、經營與融資、離岸理財、投資與理財、負債業務等項目都提供專人服務。企業和銀行之間關系的改善與變革,使原有必須經過企業財務人員親自操作的相關業務可以委托合作銀行來完成。
企業財務外包是企業實際管理手段市場化的重要一步,因此,這一決策的方法對于確保外包成功至關重要。
企業要從外包實際價值角度判斷是否應當財務外包,企業的經營目標是利潤與效益的最大化,而外包能否滿足相關要求才是關鍵,對內則在于各職能部門創造財富價值的能力。而公司內部的各個職能部門也不可以將其已經存在或必須存在來作為其在公司內部繼續存在下去的借口。所有部門的設置和運行都與項目投資以及產品開發相同,應該將成本效益原則放在首位, 必須以創造財富價值作為其存在的準則, 而不具備此類優勢的部門則可以外包。比較優勢理論提到, 企業在運作中, 可以將部分處于絕對劣勢的業務部門外包出去, 而把現有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投向企業最擅長的業務中, 這樣可以坐享外包帶來的收益。為了使相關部門的成本效益得以體現, 可以通過對部門價值、部門費用與收入、外包費用等相關指標做大概的統計分析。外包成本小于部門費用是進行外包的先決條件。另外還應注意, 不要因為一個組織整體(包括財務部門)正在創造價值就完全相信其所有的業務往來都是在創造財富價值。
根據自身企業財務要求,確定外包的程序并進行量化,從一個企業的實際出發,當企業內部某部門沒有存在的意義時,應當堅決的選擇外包業務。而怎樣才能正確判斷財務部門外包的程度呢?這就需要對其進行詳細地成本效益研判。企業實現利潤途徑有二:一是擴大經營,提供產品附加值從而創造收入的最大化;二是實行科學的內部管理降低能耗及非合理性開支從而使成本的最小化,財務部門本身并不創造價值。
以梯次排列及定量分析來對財務外包實施決策。梯次分析法:這種決策方法行之有效,并且已經在眾多財務管理環節被廣泛應用。首先對組成評價系統的目的、評價準則以及替代方案等要素建立多級階梯層次模型:必須要達成的總目標為最高層(目標層);實現預定目標應該考慮到的因素為中間層( 準則層), 可以分為多個層次; 解決問題的各種措施、方法及方案則表示為最低層。然后根據外包合同與決策目標對財務外包實行對比與權衡,并根據不同的商業企業規模、資金規模、人員條件等因素,確定符合自身要求的標準。
好的財務外包策略能夠使企業降低成本、規避風險、提高業務能力以及提升對核心業務的關注程度。但必須考慮到, 財務外包是優缺點并存的,財務外包的實施也存在很大的風險。
其表現為溝通不暢與時效性差兩方面。外包商介于企業和與企業有業務往來的其他企業或金融機構之間, 是兩者之間溝通的紐帶。信息傳遞的次數環節越多,影響信息真實性與可靠性的風險也就越大, 進而還會影響到企業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有些企業在外包中采取的一包了事的做法是十分錯誤的,這樣做不但不能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降低非合理性開支,反而由于缺乏與外包機構的溝通使得企業財務工作陷入被動與混亂。
簽訂外包合同的雙方,不可能完全考慮到過程實施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因素, 所以在外包契約中也無法將其完全體現出來。即便現有的外包服務條款也不能保證其完整有效地執行, 這必將導致收益分配方面的不確定性。還有, 企業相對有限的能力、當前還不夠健全的市場機制與法律監管體系也無法使企業得到有效的利益保障。因此, 企業失去對外包業務控制的可能性極大, 這會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無法正常運行, 同時也會影響到企業整體業務的發展。
我國經濟正處在一個轉軌時期,財務外包商市場也是個新興行業,各種制度尚不健全。一部分市場規模不足、管理不到位、缺乏企業管理經驗的承包商都是把短期盈利作為其目的,依靠低廉的收費標準來拉攏客戶,這極大影響了財務外包市場的正常運作。另外,許多承包機構的從業人員流動性較大,業務素質相對比較低,并且缺乏財務管理的沉淀和更新。基于信息的不對稱,財務外包企業也難以對承包商的業務能力進行實地考察,這會影響到我們對于合適承包商的選擇。如果企業不幸選擇了管理水平低下、業務能力較差的承包商,不僅無法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質量,還會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加重企業負擔。
目前財務外包業務還只是一項初級業務,各種標準尚不健全,現在承包商的能力、信息及服務觀念各不相同,如果要確定條件較好的承包商,需要支付的服務費可能會高于不外包時的成本,甚至會使中小企業無法承受,而一旦選擇了服務質量較低的承包商,又可能增加企業的風險。根據以往調查,大概有38%的外包企業公司承認它們取得了一定的利益,29%的企業認為它們在外包方面受益比較少,8%的公司則認為外包打破了企業原有的財務平衡標準,而3.5%的企業認為它們最終因外包而虧損。另外,財務外包也可能會造成企業財務人員辭職,使企業增加隱性成本。因此說,財務外包并不一定能夠使企業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企業在依賴風險方面可表現為以下方面:財務外包一定會導致原有財務人員的流失,這對于企業自身財務人員的培養方面是不利的,一旦承包商要求提高服務價格、降低服務質量或突然中斷服務,將會使企業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由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不斷快速發展,使得企業的運行情況也發生了些許變化,并且服務商的服務方式和水平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但是如果服務商不能根據企業發展水平來做出適當的調整,那么企業的發展就肯定會受其制約;如果企業更換服務商,那就必將增加額外的轉換成本。
劃準邊界,并與外包機構明確他們的業務操作程序以及自身的業務范圍。眾所周知,企業無論規模大與小,資金實力強與弱,都擁有獨立的技術與產品,都有所不同的財務管理方式,尤其是企業的核心業務,這就關系到企業產品持續競爭力的問題。如果把財務職能外包,對企業的關鍵理念與經營問題是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不會構成對核心業務的沖擊,同時又能夠大幅度減少開支,提高業務管理水平,那就可以實施財務外包。如果所進行的外包業務,經過調查研究與科學論證,有一定的風險,也就是說有可能涉及企業核心產品的秘密問題,對企業潛在沖擊比較大時,就不能進行外包,這是關于企業生命力的重要問題,這一點一定要把握好,不能出現任何問題。
俗話說的好,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許多專業財務外包機構雖然具有較高的服務標準及服務技能,能夠使企業產生服務依賴,然而,長此以往也能夠使企業出現財務信息泄漏的問題,因此,具有高超服務技能并不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企業只有通過細致的調查研究,發展那些既能有效實施財務外包,又能相互保密,雙方又都致力于長期戰略合作思想,這樣與合作企業之間的關系不能簡單的是買與賣的商業關系,而是立足于財務合作這么一個基本點,具有長期的戰略協作思想的合作伙伴,與之長期共同發展、利益共享。
與外包機構所簽訂的合同里面不僅要涵蓋外包的具體業務、價格、期限以及雙方的責任與義務, 還要根據財務外包的特殊性,就某些特殊問題進行詳細說明,并且一定要進行有效的公正。
[1]殷曉.外包、ERP和企業財務管理的整合[J].現代商業,2008(27)
[2]李心合.外包的財務管理與財務的外包管理[J].財務與會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