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瓊 劉文存 任白露
(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阿拉爾843300)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農牧團場遍布全疆各個區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能否協調好自身三次產業的發展,是否能夠充分發揮其優勢,對新疆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地區產業結構的合理與否是區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前提,它有利于充分利用區域的資源優勢、發揮區域的競爭優勢、提高區域產業競爭效益,增強區域的競爭優勢,而且還有利于滿足區域不斷增長的人口和社會需要,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1]。因此,分析兵團各師的第三產業競爭優勢,對兵團調整三次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有重要意義。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兵團第三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其發展速度明顯快于第一、二產業的發展,其產值在國民經濟總的比重逐年增加,第三產業在兵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整體地位日益增長,并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2008年兵團實現生產總值523.3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32億元,增長9.1%;第二產業增加值166.09億元,增長18.7%;第三產業增加值174.89億元,增長11.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6.7%、42.5%和30.8%。人均生產總值20291元,比上年增長12.6%[2]。
兵團正面臨著產業結構的大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大轉變。由于兵團產業結構的不合理,產業集約度低,技術裝備水平差,又因統計口徑的問題,兵團實際的第三產業產值結構比例很低,這也說明兵團第三產業的發展仍具有很大潛力。現在兵團產業趨于優化,二、三產業逐步發展壯大,三次產業結構由1990年的45.8:32.1:22.1調整為2008年的34.9:31.7:33.4。逐漸改變兵團產業結構中第一產業比重過高,非農產業比重過低的問題,使三次產業的發展趨勢日趨合理。
對兵團各師的第三產業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評價,有助于正確認識兵團各師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以便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策略,合理的調整產業結構,使第三產業向廣度和深度發展。這對增強兵團綜合實力,充分滿足兵團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主成分分析也稱主分量分析,它是利用降維的思想,把多指標轉化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3]。主成分分析是設法將原來眾多具有一定相關性(比如P個指標),重新組合成一組新的互相無關的綜合指標來代替原來的指標。通常數學上的處理就將原來P個指標作線性組合,作為新的綜合指標。最經典的做法就是用F1(選取的第一個線性組合,即第一個綜合指標)的方差來表達,即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線性組合中選取的F1應該是方差最大的,故稱F1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來P個指標的信息,再考慮選取F2即第二個線性組合,為了有效地反映原來信息,F1已有的信息不再出現在F2中,即要求Cov(F1,F2)=0,則稱F2為第二主成分,依此類推可以構造出第三、第四,……,第P個主成分。
然后根據特征根≥1或累計方差貢獻率達85%的準則確定主成分,計算初始因子載荷矩陣,再根據因子載荷絕對值的大小、值的正負符號解釋公共因子的意義;求綜合評價值,依據估計值可對各被評價對象進行排序比較,得出最后分析結論。
2.2.1 分析指標與數據
本文所選取的數據來自《兵團統計年鑒2009》中2008年的統計數據,在兵團十四個師的第三產業經濟狀況主要指標體系中選取了7個指標:X1—第三產業生產總值,X2—第三產業增加值,X3—第三產業就業人數,X4—比較勞動生產率[4],X5—固定資產投資,X6—營業盈余,X7—專業技術人員,見表1。本文選擇了能反應第三產業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的七個指標,通過對原始數據的比較,從總規模上可以清晰的看出農八師、農六師的第三產業總產值和第三產業增加值是非常可觀的,而相比較而言建工師、十三師、十四師的第三產業總產值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差距較大。農八師與農六師的固定資產資金的投入也具有相當的規模;建工師、十三師、十四師的固定資產資金的投入明顯的少于其他各師;農八師、農六師、農一師和農四師的每萬人擁有的專業技術人員數遠遠超過其他各師。

表1 各師第三產業經濟單位:萬元,%
2.2.2 數據處理
運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上述指標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主成分個數提取原則為主成分對應的特征值大于1的前m個成份,特征值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表示主成分影響力度大小的指標。如果特征值小于1,說明該主成份的解釋力度還不如直接引入一個原變量的平均解釋力度大,因此一般可以用特征值大于1作為納入標準。通過表2可知,提取2個主成分,即m=2,這兩個主成分對第三產業經濟發展的解釋程度累計達97.1%以上。其中第一主成分對第三產業經濟發展的解釋程度達83.088%。

表2 總方差分解表
從表3初始因子載荷矩陣分析,第一主成分中第三產業生產總值、第三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就業人數、比較勞動生產率、營業盈余、專業技術人員等指標有較高的載荷,說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兵團第三產業增長、投資效率、勞動效率方面的信息;第二主成分中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這項指標有較高的載荷,說明第二主成分基本反映了兵團第三產業發展潛力和第三產業總量方面的信息。所以提取兩個主成分可以基本反映全部指標的信息。

表3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決定用第一、第二主成分做為兩個新變量來代替原來的七個變量,進行第三產業綜合排名。

表4 各師三次產業綜合主成分排名
2.2.3 結果分析
從表4可看出,第一主成分排名前三位的是農八師、農六師和農一師,表明這三個師在兵團第三產業的產值增長、投資效率、勞動效率有競爭優勢。第二主成分排名靠前的是農十四師、農三師和農六師,說明這三個師第三產業具有較大發展潛力。兵團第三產業綜合排名前三位的是農八師、農六師、農三師,反映了這三個師的第三產業有較強勁的競爭力。
從第一主成分來說,第三產業生產總值、第三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就業人數、比較勞動生產率、營業盈余、專業技術人員等指標有較高的載荷,第一主成分的排名靠前的是農八師、農六師、和農一師,但是在綜合排名時農一師只排在了第五位,究其原因是第二主成分排名靠后,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一師固定資產投資的相對不足,將影響其發展后勁。農八師、農六師第一主成分得分全兵團排名第一位、第二位,說明兩個師經濟增長速度快,投資效益高,勞動生產率水平高,這些因素是帶動其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從第二主成分來說,固定資產投資這項指標有較高的載荷,農十四師、農三師、農六師第二主成分得分兵團排名前三位,說明三個師經濟總量和發展潛力較大,投資是推動兩師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農十四師雖然第二主成分排名第一位,但是綜合排名只排在了第六位,是因為第一主成分對第三產業經濟發展的解釋程度累計達83.088%,而農十四師的第一主成分排名為第十四位,故表現出第三產業競爭力相對不足。
兵團第三產業主成分綜合得分排名最后四位的十師、十一師、十二師和十三師,其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幾乎都排名末位,表明它們的第三產業總體上缺乏競爭力,發展潛力不足。
為了詳盡了解兵團各師第三產業的產業部門的發展優勢,通過對各師第三產業部門原始數據的比較分析,研究兵團各師第三產業產業部門的定位。
由于各師所處地理位置不同,環境的差異,在發展第三產業時各具其特色,本文根據兵團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將各師第三產業部門按統計口徑分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社會消費品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進出口五個部門,從這五個部門分析研究兵團各師的第三產業各部門的競爭優勢,見表5。

表5 各師第三產業部門匯總表單位:萬元
2.3.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和批發和零售業
交通運輸是關系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如表5所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競爭勢頭比較強的農六師、農七師和農八師。其中,農八師以交通運輸倉儲總額48 430萬元位居第一,農六師和農七師分別以30 867萬元和22 036萬元位居二、三位。這三個師都位于新疆經濟核心區域,可以便捷利用中心城市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帶動其經濟的發展。這三個師在批發零售業方面也十分強勢。農六師以批發零售總額為69 364萬元位居第一,農八師和農七師分別以47 872萬元和35 046萬元位居二、三位。發達的交通網有利于貨物的輸入與輸出,再次說明便利的交通對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2.3.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位居前兩位的分別是農八師和農六師,農八師和農六師位于中心城市附近,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流動人口較多,工業集聚,社會消費水平較高。社會消費品零售農二師以135 449萬元排名第三位,農二師位于庫爾勒市周圍區域,庫爾勒市是南疆的第一大城市,該地區工業園區,產業集聚,人口相對集中,消費水平較高,因此帶動了農二師的社會消費品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營業總額農一師以23 164萬元排名第三,阿克蘇市位于南疆盆地中部,向東連接庫爾勒市,向西連接喀什市,向南可達和田,是南疆公路交通樞紐,這一區域又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有一定數量和規模的高校、職業技術和中等專業學校,這些因素對農一師住宿和餐飲業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3.3 進出口總額
兵團雖地處祖國大西北,但新疆是歐亞地理中心,與新疆接壤的國家很多,有中亞五國、巴基斯坦、阿富汗等。這有利于兵團發展對外貿易,在進出口貿易中占比較優勢的是農四師、農十四師和農六師(如表5所示)。農四師的進出口總額為160 840萬美元,位居第一。農四師地處西北邊境線,擁有對外貿易的天時地利,其境內的霍爾果斯口岸是對外貿易比較繁榮的一個口岸;農六師離中心城市比較近,工業集聚,交通網道密集;農十四師進出口總額以66 029萬美元排在第二位,其進出口總額比較高,從目前所掌握的資料,還無法確切的解釋其原因。
綜上所述,將兵團十四個師在第三產業五大產業部門中位列前三的師做了簡單的分析,分析結果顯示農八師與農六師第三產業具有鮮明的比較優勢。農八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均占兵團十四個師榜首,進出口總額排名第四位;而農六師同樣除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三外,其余四個產業部門的優勢在十四個師均居第二位。農八師與農六師的第三產業發展優勢及競爭力是十分強勁的。
根據定性、定量分析的結果,在兵團十四個師中,農六師、農八師的第三產業發展相對平衡,農八師除進出口貿易總額排在兵團第四位外,其余產業部門的發展均居兵團之首。故農八師應將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社會消費、住宿和餐飲業作為服務業發展的主導產業,兼顧平衡,加強進出口貿易;農六師應將批發和零售業作為其主導產業,其它產業均衡發展;農一師應將住宿餐飲業作為其主導產業;農二師應將社會消費品零售業作為其主導產業;農四師與農十四師應將進出口貿易作為其主導產業。其它各師也應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狀況,產業發展潛力和優勢,選擇有利于自身發展產業。協調好產業內部結構,在選擇自身最優主導產業后,注重各產業的均衡發展,例如,農七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社會消費品、住宿和餐飲業均在兵團前列,但是其進出口貿易卻排在末位;農十四師除進出口貿易排名兵團第二位外,其它產業部門發展均在倒數之列。
人才是發展第三產業的關鍵,沒有知識和人才就沒有現代化的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需要相當一批素質高、能力強、懂經營、會管理的各類人才做支撐,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資源發展戰略。針對不同類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特點,培養吸納一批有較高層次素質全面的外向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增加第三產業發展的智能含量,搞好第三產業的科學研究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優化人才的培育和發展機制,特別要加快培養和吸引社會急需的信息服務、金融保險、各類中介服務業政策與管理,以及熟悉服務貿易規劃等方面的人才;積極吸納房地產、物流等方面的中高端人才,重點培育科技含量較高的行業,提高現代第三產業的競爭力,為兵團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從而加快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和產業層次的升級。
第三產業的發展要以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為基礎,但同時也要為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對兵團而言,應首先抓住對口援疆這一有利時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加快邊境團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穩步推進農牧團場小城鎮建設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發揮團場城鎮功能,促進團場經濟繁榮;積極推進城市和技術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對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其次應建立全社會化的服務體系,促進第三產業與第一、二產業的協調發展,擴大為工農業服務的深度、廣度,提高服務質量與水平[5] ;再次,應因地制宜的建立工業園區,形成產業的集聚,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形成規模帶來規模效益。
兵團要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就要淡化行政界限,強化區域經濟觀念,發展兵地融合經濟,以利益主體自愿結合為基礎,與地方開展全方位多種形式的經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共同繁榮加強師與師之間、墾區之間和團場之間的相互聯合,取長補短,形成合力,聯合開拓國內外市場,增強整體競爭能力順應產業結構加速升級趨勢,以服務方式規范化、第三產業多樣化、生活服務社區化和生產服務專業化為方向,改造提升傳統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第三產業,拓展第三產業發展領域,本著運用現代科技,采用現代經營、管理和服務方式,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的宗旨,重點發展旅游業、連鎖商業、餐飲業、公共交通、房地產業、金融業、物流配送、技術推廣和良種培育等行業。把加快第三產業發展與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拓寬就業渠道推進城鎮化進程結相合,提高為工農業生產和職工群眾生活服務的水平,全面提高第三產業整體水平和效益。
[1] 石晶,喻曉玲.新疆巴州工業產業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 .新疆農墾經濟,2008(10):26.
[2]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統計年鑒(2009)[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3] 何曉群.現代統計分析方法與應用[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11.
[4] 李萬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特色經濟問題[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66-67.
[5] 李青松.兵團農業龍頭企業競爭力的培養路徑分析——以新農開發為例[J] .塔里木大學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