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蓮
近年來婦科宮頸癌前早發呈現出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而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宮頸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宮頸癌為患者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引起了社會以及醫學界的廣泛關注[1-3]。對宮頸癌前病變進行早期的診斷,這對于早期的治療以及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臨床價值。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發展,新柏氏液基細胞學檢測(TCT)聯合陰道鏡對宮頸癌前病變能夠對宮頸癌前病變進行準確地檢測[4]。本研究對2007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婦科的行宮頸細胞學檢查89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將TCT聯合陰道鏡用于診斷宮頸癌前病變之中,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07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婦科的行宮頸細胞學檢查89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57.7±5.6)歲。檢查的主要原因包括:體格檢查,白帶增多,性交之后出血以及異常陰道出血等。本組患者選取的入選標準:已婚或是有性交經歷者,有性交之后白帶增多或是出血,伴血絲,宮頸發生糜爛且在1年之內沒有做過任何關于宮頸細胞學方面的檢查。
1.2 診斷方法 對宮頸細胞學進行檢查,主要借助的方法就是TCT技術。將上述患者按照不同的年齡段分為4組:A組(20~29歲組),B組(30~39歲組),C組(40~49歲組)以及D組(50歲以上的小組)。按照美國新柏氏公司所生產的TCT檢測儀的說明來加以采樣,應用TCT專門的采樣器對子宮頸細胞的相關樣本進行采集,然后將上述細胞采集器裝入有保存細胞作用的細胞液之中進行一定的漂洗,待漂洗數次之后,將這些細胞樣瓶送往實驗室,運用全自動細胞檢測儀將樣本分散且進行過濾,取濾后的上皮細胞制成直徑為2cm薄層細胞于載玻片,用純度為95%的酒精對其加以固定,常規巴氏染色。具體而言,細胞學的一般診斷標準為:(1)正常范圍(WNL);(2)意義不明確的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3)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m);(4)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IJ);(5)鱗狀細胞癌(SCC)。對細胞學診斷為臨床懷疑的不典型者及其以上病變者行陰道鏡檢查[5]。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TCT聯合陰道鏡檢測宮頸癌前病變檢出率分析 890例中,出現異常的患者有146例,宮頸病變檢出率為16.4%。其中宮頸上皮內發生病變以及鱗癌的患者有106例,占總檢查例數的11.9%。
2.2 宮頸上皮內病變各年齡組發病率比較 宮頸上皮內病變發病率超過50歲組稍低,為1.7%,但與其余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組之間比較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宮頸癌是嚴重威脅著婦女健康的第二位惡性腫瘤,其僅次乳腺癌,而我國系一個宮頸癌發病率與病死率約占世界1/3的國家。宮頸癌的預防可通過早期的篩查與干預來進行,其中細胞學檢查和陰道鏡是篩查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宮頸癌的2種互補手段。有資料顯示細胞學檢查結合陰道鏡診斷宮頸疾病的敏感性高達96%[6]。其中TCT為宮頸疾病診斷的初篩方式,若對TCT陽性者,其經陰道鏡檢查可進行宮頸病變定位,病理組織學檢查為診斷金標準。

表1 宮頸上皮內病變各年齡組發病率比較(例)
以往用巴氏涂片,由于取樣器上的大量細胞不能轉移到載玻片上及涂片質量差,過多黏液、血液或上皮細胞過度重疊使異常細胞被遮蓋,假陰性率達50%以上。TCT改變了常規巴氏涂片操作方法,標本采集后立即注入細胞保存液中,保存液中的細胞經程序化處理,隨機取樣制成均勻的薄層涂片,涂片中的細胞結構和背景清晰,有利于正確診斷[7-8]。本研究宮頸病變篩出率達1.9%,宮頸上皮內病變106例。這說明對宮頸病變處理應重視,需及時采用TCT配合陰道鏡下活檢,避免漏診而延誤病情。從本研究數據還可看出,若宮頸上皮內病變患者年齡超過50歲,其發病率最低,僅1.7%,但與其余年齡組比較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TCT聯合陰道鏡能夠準確地對宮頸癌前病變進行檢測,從而為宮頸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提供一種可靠而又準確的方法。
[1]陳美瓊.TCT聯合陰道鏡在檢測宮頸癌前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6):8.
[2]錢德英.陰道鏡在宮頸癌變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19(3):137-138.
[3]劉洪梅,孫玉琴,解正新,等.宮頸癌前病變和早期宮頸浸潤癌的監測[J].中國基層醫藥,2008,15(11):1815-1817.
[4]鄭小彬.418例TCT聯合陰道鏡活檢宮頸癌前病變的診斷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0(7):27-28.
[5]鮑為民,鄭江林,張燕萍,等.TCT聯合陰道鏡在檢測宮頸癌前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24(10):49.
[6]郎景和,沈鏗,劉繼紅,等.宮頸病變的診治[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5,14(5):341-352.
[7]衛愛民,葉春萍,哈寶書.3種方法治療妊娠期細菌性陰道病及預防不良妊娠結局的效果比較[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1):4446-4447.
[8]耿力,宋學紅,都增平,等.國產硝呋太爾制霉茵素陰道軟膠囊治療陰道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7,8(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