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艷
早發習慣乳腺癌患者年齡較小,年齡多在35歲以下。目前認為,乳腺癌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雖然發病率不高,但是早發性乳腺癌的惡性程度較高,侵襲性強,患者的預后差。對于早發性乳腺癌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是提高此類患者預后的關鍵[1]。本文觀察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早發性乳腺癌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8年9月~2011年9月早發性乳腺癌患者70例,上述患者均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為乳腺癌。上述患者中年齡大于35歲的患者共47例,作為對照組,年齡最小36歲,最大為70歲,平均年齡為(47.6±6.2)歲;其中浸潤性導管癌患者40例,浸潤性小葉癌3例,導管內癌2例,髓樣癌1例,混合性癌1例。年齡小于35歲患者共23例,作為觀察組,年齡最小為22歲,最大為35歲,平均年齡為(32.4±4.7)歲,其中浸潤性導管癌患者14例,導管內癌患者4例,混合型癌5例。
1.2 方法 本文70例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探討頻率為7.5~13MHz。患者在仰臥位下試試直接檢查,對乳腺的各個象限進行縱橫斜切面掃查,在掃查過程中,對病灶的最大切面的前后徑和橫徑進行測量,對病灶本身的縱橫進行對比,在觀察過程中,記錄超聲下病灶所在部位、病灶大小、病灶的邊界、病灶形態及病灶內部和后方的回聲情況,記錄病灶內有無鈣化,觀察病灶的血供情況。其中病灶大于1.0cm低回聲包塊為團塊型;病灶小于或者等于1cm低回聲結節,為結節型;條狀沒有回聲或者帶狀低回聲為導管型;沒有明顯邊界的回聲不均質區,為彌漫型。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0.05,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結果比較 兩組乳腺癌均以團塊型為主,對照組團塊型占82.8%,觀察組團塊型占65.2%,兩組團塊型所占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例)
2.2 兩組癌灶前后徑、橫徑和縱橫之比結果 觀察組癌灶前后徑、縱橫之比分別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橫徑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癌灶前后徑、橫徑和縱橫之比
目前乳腺癌的常用檢查方法主要有彩色多普勒超聲和鉬靶X線攝影。國外癌癥協會提出的傳統的乳腺癌早期診斷中,推薦應用鉬靶X線攝影適合年齡為40歲以上的較大年齡婦女。研究表明,我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癌灶以致密型為主[2-3],而彩色多普勒檢查在乳腺癌檢查時比鉬靶X線攝影有優勢。本文結果表明。早發性乳腺癌和大于35歲的乳腺癌都以團塊型為多。在超聲圖像中,乳腺癌灶表現為內部回聲不均勻,是程度不同的混合型癌。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橫徑大于對照組,前后徑及縱橫之比小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提示早發性乳腺癌的病灶橫徑較大,而縱橫比較小,這可能與早發性乳腺癌的周圍腺體較為致密有關,而前后生長突破腺體層也有關[4],所以表現為橫向生長為主,導致縱橫比例小于35歲乳腺癌患者。
綜上所述,與35歲以上的乳腺癌癌灶相比,早發性乳腺癌癌灶中橫徑較大,縱橫比較小,內部回聲較多見,后方無衰減等。了解彩色多普勒對早發性乳腺癌的超聲聲像特點,有助于早發性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對篩檢年輕婦女乳腺癌有重要診斷價值。再者,超聲具有無創傷性、可重復檢查、操作簡單等優點,值得借鑒。
[1]劉政紅.乳腺癌早期篩查臨床意義探討[J].當代醫學,2011,17(33):154-155.
[2]華晨,鄧甬川,陳麗榮.青年乳腺癌特點及預后[J].浙江預防醫學,2004,l6(7):12-13.
[3]董慧婷,王慧穎,邢鵬.青年乳腺癌臨床病理特點及預后分析[J].山東醫藥,2011,51(12):81-82
[4]何以牧,林禮務,高上達.乳腺癌超聲分型與病理分型關系的研究[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7,4(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