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呂智敏 宋振霞 許鵬
宮頸癌(cervical cancer)是女性常見的三大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年齡呈雙峰狀的分布,高發年齡段在35~39歲和60~64歲,此病的死亡率高,及早發現,早期治療是緩解病情和延長生命時間的關鍵。本文探討雙側子宮動脈化療及栓塞在宮頸癌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56例宮頸癌患者,年齡30~58歲,平均年齡(46.4±1.1)歲;均經過細胞活檢和病理檢查確診為宮頸癌,常規進行肝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顯示無異常;按照1995年FI-GO關于宮頸癌的臨床分期標準,可將其分為IV期1例,IIIb期2例,IIIa期5例,IIa期20例,IIb期24例,Ib期4例;依據病理將其分型為小細胞癌6例,宮頸腺癌20例,宮頸鱗癌30例;依據其分化程度可分為高分化12例,中分化40例,低分化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8例,觀察組采取雙側子宮動脈化療及栓塞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宮頸癌根治術治療,治療一個月后,觀察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并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理分型及臨床表現等方面對比差異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觀察組 采取雙側子宮動脈化療及栓塞治療,先選取左側或右側的腹股溝部皮膚進行常規消毒,鋪設好無菌布后,采用Seldinger技術以一側股動脈向對側的髂內動脈進行穿刺并插管,將碘造影劑通過靜脈注射注入,對病變部位進行造影,以觀察期動脈供血的情況,然后經子宮動脈將化療藥物(60mg/m2順鉑DDP)灌注入,同時加注30mg/m2的博來霉素,最后以明膠海綿進行動脈栓塞;再采用相同的方法對另一側進行處理,雙側皆處理完畢后,加壓包扎并進行拔管,操作側肢體24h制動,并常規實行3d水化,兩次治療間隔時間為10d,持續2個周期為一個療程[1],治療一個月后,觀察記錄其治療效果。
1.2.2 對照組 采取常規宮頸癌根治術治療,術后若出現不良預后的因素,再給予化療或者盆腔外照射放療,治療一個月后,觀察記錄其治療效果。
1.3 療效評價標準 參考WHO中關于實體腫瘤的療效標準,進行療效評價如下[2]:完全緩解:腫瘤全部消失,患者癥狀消失,肌體恢復正常;部分緩解: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腫瘤縮小50%以上,但又沒有完全消失;病情穩定:患者經過治療后腫瘤縮小<50%而又<25%;病情進展:經過治療后腫瘤縮小<25%或增大或有新發病灶;總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療效的數據經χ2軟件V1.61版本檢驗,期間采取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完全緩解3例占10.7%,部分緩解16例占57.2%,病情穩定7例占25%,病情進展2例占7.1%,無治療后死亡案例,總有效率67.9%;對照組完全緩解0例,部分緩解有13例占46.4%,病情穩定有6例占21.5%,病情進展有7例占25%,治療后死亡有2例占7.1%,總有效率為46.4%;兩組療效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術后膀胱功能恢復、脈管浸潤、淋巴結轉移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術后出現非正常發熱(體溫≥38.5℃)1例,肺部感染1例,延遲愈合1例,對照組出現非正常發熱(體溫≥38.5℃)2例,肺部感染1例,延遲愈合1例,尿道感染1例,淋巴囊腫1例,陰道殘留感染1例,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膀胱功能恢復、脈管浸潤、淋巴結轉移及并發癥比較[n(%)]
臨床上對于宮頸癌的治療一般采取放射治療、手術治療、化療及綜合治療為主要手段,針對早期的宮頸癌IIa~IIb期患者通常主張采取手術治療,但針對晚期患者出現復發和轉移情況應使用化療治療,可是傳統上使用單純化療往往無法有效地控制復發和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本文中采取雙側子宮動脈化療及栓塞治療,其總有效率為67.9%,術后膀胱功能恢復率為89.3%,脈管浸潤率僅為7.1%,淋巴結轉移為0,并發癥發生率為10.7%,均較采取常規宮頸癌根治術治療的效果占有優勢,顯示出術后膀胱功能恢復良好,脈管浸潤、淋巴結轉移及并發癥均較低,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動脈化療與化療栓塞實現的,通過對宮頸癌患者的髂內動脈及其側支循環動脈進行插管后,準確對其血供情況進行分析后,再進行栓塞,以阻斷其血供,同時不影響主干供血[3],此方案能有效減少盆腔臟器出現壞死等嚴重并發癥,并且其化療效果明顯,還能持續加強,延長藥物作用在局部的時間,最大限度地提高藥物對于局部的滲透性及濃度,有效加快藥物滲透并進入到腫瘤組織的內部,徹底截斷腫瘤內部的血供,從而導致腫瘤組織缺血、缺氧,導致其最終壞死,起有效防治出血的作用[4]。
綜上所述,采取雙側子宮動脈化療及栓塞治療宮頸癌療效良好,明顯優于常規手術治療,具有方便、經濟、不良反應小、并發癥少等優點,能夠有效減小腫瘤的體積,控制癌前出血,降低腫瘤分期及手術切除率,相對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上合理推廣應用。
[1]陳華,黃新階,彭榮,等.超選擇子宮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宮頸癌的臨床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6,7(22):851-853.
[2]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91-293.
[3]張惠潔,郭衛東,狄紀君.超選擇子宮動脈化療栓塞治療晚期宮頸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9,26(2):167-168.
[4]張桂萍,梁桂玲,梁寧安等,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腺肌病的療效評價[J],當代醫學,2011,1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