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潔 龔玉環
卵巢癌治療方案是以手術為主、術后化療為輔的聯合治療,術后腫瘤灶均有不同程度的殘余,僅42%的手術術后腫瘤細胞減滅程度達到滿意效果,因此術后化療是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的有效手段,應該在較短的時間內開始化療,使腫瘤得到有效的控制[1]。本組探討應用皮下植入化療泵及常規穿刺術治療兩種化療方法,在中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應用,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經病理證實為中晚期卵巢癌患者57例,年齡42~65歲,平均(52.9±9.4)歲。其中轉移瘤13例,上皮性腫瘤23例,生殖細胞腫瘤9例,顆粒細胞瘤11例。臨床分期,I期14例,Ⅱ期16例,Ⅲ期22例,Ⅳ期5例。根據化療路徑將57例患者分為皮下植入化療泵組30例,常規穿刺組2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臨床分期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化療前以肝素沖洗腹腔,化療藥物為順鉑,劑量為100mg/ml灌入腹腔化療后給予肝素液沖洗。化療泵組,化療泵皮下植入,與原切口處進入經皮下組織處做隧道,將導管引入腹腔;常規穿刺組20例,取左側臍與髂前上棘連線l/3交界點,常規腹腔穿刺。均以5d為1療程,兩組給用6個療程。
1.3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組間應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程完成情況對比 化療泵組93.3%完成療程,常規組48.1%完成療程,兩組比較,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程完成情況比較[n(%)]
2.2 穿刺情況比較 常規組穿刺53次,1次成功率為83.0%,2次成功率為17.0%,化療泵組總穿刺例數42例,1次成功率為97.6%,2次成功率為2.4%。兩組穿刺情況比較,P<0.05。
2.3 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化療泵組無腹痛及腹腔感染出現,惡心嘔吐者24例,占80.0%,白細胞下降者22例,占73.3%。6例輕度肝功能損害,占20.0%。常規組惡心嘔吐者25例,占92.6%,白細胞下降者25例,占92.6%。4例輕度肝功能損害,占14.8%,1例出現腹腔感染,占3.7%,1例出現腹痛,占3.7%。兩組比較,P>0.05。
卵巢癌為病死率較高的女性多發性生殖器官腫瘤,其發病率位于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之后位于第三位,臨床發現時已多為卵巢癌中、晚期,因其發病早期無明顯臨床表現,一般發病時病灶已為癌細胞腹腔內擴散種植,成為極易轉移和復發狀態,并發惡性腹腔積液,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2]。化療是治療卵巢癌的主要手段,術后短期內即可行化療以實現治療的連續性,雖然化療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如脫發、腹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中性粒細胞減少、紅細胞、白細胞降低、血小板減少、疲勞乏力等,但是臨床上為了延長患者的生命,還是有許多患者選擇了放化療治療[3]。目前選擇化療方式的標準,即增加化療療效,提高臨床救治率,減少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
卵巢癌中、晚患者的治療選擇應用腫瘤細胞化療聯合術中腹腔灌注進行[5]。殺滅腫瘤細胞的標準化療方案是以鉑類化療藥物為基礎。順鉑在腫瘤細胞內可以水解為雙羥雙氨鉑,與腫瘤細胞的DNA的交叉聯結,從而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復制增生。腹腔化療將化療藥品直接輸入病灶部位,增加腫瘤組織中藥物濃度,使腫瘤組織能夠長時間與細胞毒性藥物接觸,殺滅和清除腹腔內游離癌細胞;抗癌藥通過其它途徑給藥在體循環內的清除率較高,而腹腔內用藥物代謝的速度相對于體循環則較慢,使病灶部位保持藥物高濃度。減少卵巢癌癌灶再種植復發的機率[6]。順鉑結合腹腔治療中、晚期卵巢癌可延長中位總生存期和中位無進展[7]。其有效率高而毒副反應可以耐受。通過腹腔給藥可以減輕全身的副反應,但局部反應增加。
本組應用常規穿刺術與皮下植入化療泵兩種進行腹腔給藥,相對于常規給藥,化療泵組穿刺例數明顯減少,1次穿刺成功率明顯優于常規穿刺給藥,有效提高臨床治愈率,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術中并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患者完成療程的比率也顯著增加。皮下化療泵穿刺給藥簡便易行,其中的化療管裝備防反流裝置保留時間長,化療期間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對于需要反復多次腹腔穿刺者是一個良好的局部給藥方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Le T,Alshaikh G,Hopkins L,et a1.Prognostie significance of postoperative morbiditi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delayed primary surgical debulking[J].Ann Surg Oncol,2006,13(12):1711-1716.
[2]李寧,李楠,吳令英.卵巢癌中紫杉醇耐藥機制與克服耐藥策略的研究進展[J].癌癥進展,2008,6(1):58-64.
[3]文華,蘇小茵,高玲玲.化療期乳腺癌病人抑郁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22-324.
[4]李萍,彭莉.兩種不同化療方案治療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1,17(18):100-101.
[5]溫繼育.中晚期卵巢癌術后化療4O例臨床療效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1,17(16):1988-1989.
[6]Fujiwara K,Armstrong D,Morgan M,et a1.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traperitoneal chemtherapy for ovarian cancer[J].Int J Gynecol Cancer,2007,17(1):1-20.
[7]王志君,王軍青.紫杉醇聯合卡鉑治療進展期卵巢癌的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0,21(4):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