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洪
近年來,由于肺炎支原體的易感性及高發性,導致肺炎支原體肺炎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1]。肺炎支原體無細胞壁,對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及喹諾酮類等影響合成病原微生物蛋白質的抗生素較敏感,而對僅參與細胞壁作用的頭孢菌素類及青霉素類不敏感[2]。因此,為探討米諾環素聯合普米克令舒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本研究現分析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抽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2年2月確診收治的78例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內科學分會關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齡6個月~11歲,平均年齡(6.8±2.6)歲。胸片檢查示左下肺炎18例,右下肺炎20例,右上肺炎12例,雙上肺炎6例,左側肺炎9例,右側肺炎8例,左上肺炎5例。臨床表現主要以劇烈咳嗽為主,部分患兒在肺部聞及濕!音。按入院的先后順序在自愿的基礎上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38例給予普米克令舒治療,試驗組40例在此基礎上聯合米諾環素治療。將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情等臨床資料進行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均先行綜合常規治療:即先行止咳化痰、阿奇霉素靜滴,并注意糾正酸堿代謝紊亂,預防水鹽失衡等。對照組在綜合治療基礎上給予普米克令舒治療:應用L.C.D面罩,霧化吸入普米克令舒1mg,氧氣驅動,6~8L/min的氧流量,2次/d,療程5~7d,并注意霧化吸入后半小時內禁食、禁飲,避免嗆吸。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米諾環素治療:口服鹽酸米諾環素,首劑量4mg/kg,以后維持2mg/kg,2次/d,依據患兒情況治療7~10d。
1.3 評價標準 所有患兒治療后均進行1~2個月的隨訪,平均隨訪時間(45±8)d,無患兒死亡、隨訪丟失的現象,均定期回院進行血氣復查,對比兩組患兒的用力肺活量(FVC)、用力1s肺活量(FEV1)、最大呼氣流速值(PEF)等肺功能變化[3]。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及處理,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評分數據,采用t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組間顯著性測試,若P<0.05則表示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試驗組患兒的用力肺活量(FVC)、用力1s肺活量(FEV1)、最大呼氣流速值(PEF)等肺功能變化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兒肺功能變化比較(χ±s)
小兒支原體肺炎是臨床呼吸內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具有感染原及過敏原的雙重特性,其病原體常通過飛沫直接傳播,損壞黏膜上皮,且變異原特性可誘發變態反應,引起氣道高反應性及炎癥[4]。如若不能進行早期診斷及治療,肺炎支原體易侵犯人體心、腦、肺等器官,使多種細胞因子及炎性介質釋放,導致多種肺外并發癥的發生。以往對于患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主要采用止咳化痰及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進行治療,該病由于療程長且易反復,容易產生耐藥株,使療效欠佳[5]。近年來,普米克令舒作為一種糖皮質激素,在臨床逐漸推廣開來,其主要成分為丁地去炎松,具有局部活性高、不良反應少、抗炎效果好等優點,且療效確切,安全性好,但臨床單用尚待提高[6]。本研究中治療后試驗組患兒的FVC、FEV1、PEF等肺功能變化均優于對照組(P<0.05),可見,米諾環素作為四環素類第2代半合成的廣譜抗生素,抗菌作用廣泛,具有組織穿透力強、親脂性高、抗菌作用好等優點,兩者聯用可有效改善患兒的呼吸功能。
綜上所述,應用米諾環素聯合普米克令舒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上推薦應用。
[1]楊亞茹,趙曉燕,閻進曉.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89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15):87-88.
[2]溫切木.吾吉,萬江生.支原體肺炎肺外并發癥52例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4):53-54.
[3]楊躍珍.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案例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7):118-119.
[4]辛德莉,史大偉.肺炎支原體耐藥機制、檢測方法及控制策略[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4(10):721-723.
[5]齊建光,張韶杰,陳永紅,等.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征和治療探討[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8,10(6):719-722.
[6]謝育琴,謝麗蘭.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