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亭(宿遷市檔案局,江蘇宿遷,223800)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總體決策部署,省委把文化建設列為加快現代化建設“八項工程”之一。宿遷市委審時度勢,提出了“大力推進文化建設特色化,加快向文化強市目標邁進”重大戰略。作為黨和政府職能機構的檔案部門,如何在文化強市建設的征程中,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為文化建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推動檔案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是新時期檔案工作面臨的嶄新課題。
檔案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真實記錄,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也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工作擔負著保存歷史文化財富,延續民族優秀文化的光榮使命,在文化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檔案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檔案真實記錄了人類文化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是人們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檔案記載了歷史、傳說、文學等一切文明成就,凝聚了歷史文化積淀的成果,延續了人類文明。
二是檔案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文化傳播的媒介很多,如圖書、雜志,檔案也是其中之一。檔案作為文化傳播的媒介,其原始性、真實性,其參考憑證價值、權威性,是其它媒介無可替代的,檔案必然成為承載文化的主要載體。
三是檔案是文化發展的重要佐證。檔案的存在和發展是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條件,繁榮和發展文化事業必須重視對現有文化檔案資源的研究、開發、利用,才能儲存、傳播和傳承社會文化,從而發揮檔案在城市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市的檔案工作緊緊圍繞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全省檔案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突出檔案館建設重點,不斷夯實檔案基礎業務工作,加強檔案資源、利用、安全體系建設,著力強化檔案工作服務能力,檔案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楚地認識到,盡管我市檔案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方面仍有差距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參與文化建設的意識有待強化。檔案工作參與文化建設“無用論”、“無為論”的錯誤觀念仍然存在,主動服務文化建設意識還不明顯。開發檔案文化資源,傳播文化信息,無論在力度上,還是在方式、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是提供文化產品的數量比較稀少。檔案文獻的編研與開發是一項文化建設和文化創造,為文化事業提供文化產品。我市檔案編研工作起步晚,檔案文化精品數量少,質量也有待提高,開發利用檔案文化資源的力度不夠大,與社會和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投身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不足。檔案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檔案人員是文化建設的實踐者和直接參與者,肩負著文化建設的重任。我市檔案部門人員數量少,高級檔案專業人才不足,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與現階段檔案工作服務文化建設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既為檔案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又對檔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市檔案工作者應搶抓機遇,強化檔案部門參與文化建設的意識,積極探索檔案工作服務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途徑。
推進文化興起,建設文化強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戰略抉擇,事關全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全面小康進程,意義重大,任務繁重,檔案部門必須進一步提高參與文化建設的認識,自覺主動地服務文化強市建設。
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積極爭取將檔案文化建設納入黨委、政府推進文化建設的總體部署,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成立檔案文化建設領導組織機構,負責全市檔案文化建設的工作領導、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和實施計劃,建立工作責任制,強化任務分解落實,將檔案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二要切實加大投入力度。積極爭取黨委、政府財政扶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落實檔案文化建設的經費保障;廣泛募集社會資金,鼓勵民間資金參與,探索檔案文化項目社會化運作方式;設立檔案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統籌安排,重點扶持,開發一批帶動力強、影響力大的檔案文化項目。
三要切實加強隊伍建設。采取定向培養、進修培訓、交流鍛煉等多種途徑,加大對檔案人才隊伍培養教育力度;重視檔案文化人才的引進、培養和資源配置,加強領軍人物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完善檔案文化建設獎勵機制,設立宿遷檔案文化貢獻獎,定期表彰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按照“五位一體”的功能要求和文化事業機構的定位,緊扣新一輪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利時機,積極做好檔案館新館建設和館舍改造工作,將檔案館建成地方重要文化陣地,成為城市文化標志性建筑,滿足檔案事業長遠發展的需要。
一要充分發揮檔案館的文化存儲功能。檔案是人類存儲文化的最有效手段,是人類文化的存儲器。作為檔案集中保管基地的檔案館,也就成為地方文化存儲中心。各級檔案館要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認真履行檔案收集保管職能,發揮文化存儲功能,為國家和地方積累檔案文化遺產。
二要充分發揮檔案館文化傳播功能。檔案的信息傳遞具有原始性、直接性、持續性和不可爭辯的權威性。各級檔案館征集、接收并整合利用檔案信息,是歷史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和場所。各級檔案館要認真做好查檔接待、編研開發等工作,充分發揮文化傳播功能。
三要充分發揮檔案館文化教育功能。檔案館是人類歷史文化知識的存儲基地,必然要參與社會文化教育。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同時,進一步發揮公共檔案館在青少年教育、科學普及與文化傳播等多領域的文化服務功能,把檔案館建設成可以提供集中性、系統性、高層次文化服務的重要文化陣地和文化交流合作平臺。

加強檔案文化資源建設,重點接收反映地方歷史文化特點的檔案資料,是檔案館真正融入社會大眾文化洪流并產生積極影響的重要基礎和前提,能不斷提升我市檔案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
一要加強文化檔案的征集力度。主動介入西楚文化節、創業文化節等重大文化活動,爭取把檔案工作納入其中,同步部署、同步開展;與市內各收藏協會、名人學者建立廣泛聯系,借勢文化工作者的專業特長,豐富檔案文化建設資源;聘請有影響的社會各界名人擔任征集顧問,借助民間力量進行征集,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資源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
二要拓寬文化檔案的征集范圍。對大專院校、文化團體等文化單位進行業務指導,確保各種門類、載體的文化檔案收集齊全、整理規范;征集我市知名專家、學者等的書信、手稿、照片等檔案;接收能突出反應宿遷特色的名企業、名產品等檔案;開展市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實物影像資料、口述資料的征集。
三要做好珍貴文化檔案的搶救。對現有館藏中的珍貴文化檔案資料存在的破損等,要及時進行修補;對反映地區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北大鼓、云渡桃雕、洪武花棍舞等,及時進行著錄;對重要聲像檔案、地方特色檔案,開展收集、搶救和保護;對散存于民間和海外的珍貴文化檔案開展廣泛征集,確保重點文化檔案得到永久保管和有效利用。
做好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工作,充分發揮檔案文化功能,不斷提升檔案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推進地區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
一是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館藏檔案數字化建設,推動實現珍貴檔案、重要檔案和部分利用率高的檔案全文數字化;推進數字檔案館建設,實現網上檔案查詢;推進縣區開展檔案網站建設,舉辦網上檔案展覽,為社會和人民群眾提供熱情周到、及時準確、方便快捷的檔案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二是要著力打造檔案文化精品。實施檔案編研精品工程,推出一批反映宿遷特色的高質量檔案文化精品;選擇主題突出、富有新意、趣味性強的檔案故事,與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開展檔案宣傳合作;突出檔案文化特色,辦好檔案展覽,組織好檔案文化講座,增強檔案對社會公眾的影響力。
三是著力開發檔案文化產品。充分認識地方檔案的精神內涵和館藏資源的特色,進行檔案文化產品開發;制作書籍、畫冊、影集等珍貴館藏檔案資料的高仿復制件;依托特色館藏、展覽等主題內容,設計制作具有實際功能用途的畫冊、光盤、日用品、工藝品等;與相關部門聯合發行具有地區特色的紀念郵票、明信片等。
宿遷是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檔案資源。檔案部門應該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圍繞市委、市政府戰略決策,及時把握有利時機,充分依托自身的獨特資源優勢,積極發揮檔案服務功能,在文化強市建設征程中有所作為,創造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