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魏永路,周方杰,王星
(湖南農業大學生物安全科學技術學院,長沙,410128)
威劍紋夜蛾[Acronicta digna (Butler,1881)]隸屬于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劍紋夜蛾亞科(Acronictinae),屬完全變態昆蟲。Butler于1881年發現并命名[1],但未涉及其生物學特性、寄主范圍等方面的研究。1909年,我國首次報道其分布[2];1937年,Draudt等[3]在湖南衡山采集到該夜蛾標本,此為該蟲在湖南發生的最早記錄。以上文獻僅涉及威劍紋夜蛾的成蟲學名記錄和簡單形態描述,未記載該蟲的生物學特性、為害方式等。至今,關于該蟲的報道都非常少,僅有一些較為詳細的分布記錄。在國外,威劍紋夜蛾主要分布在朝鮮、日本、俄羅斯等;在國內,其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河南、陜西、湖南、湖北、臺灣等地[4]。
2010年,四川雙流蓮藕田威劍紋夜蛾大規模發生,但關于該蟲的報道甚少,且從未有該蟲為害蓮藕的記錄,致使人們對該蟲不能很好地識別,造成當年雙流地區蓮藕減產。針對國內外威劍紋夜蛾研究少,僅限于形態學特征簡單描述,其生物學、形態學等尚屬空白,筆者就威劍紋夜蛾的生物學和形態學特征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
以湖南農業大學生物安全科學技術學院飼養的威劍紋夜蛾試驗種群作為蟲源,收集若干對成蟲作為親代并進行飼養繁殖。
取初產卵置于人工氣候箱內,在溫度梯度為18,22,25,28,31,34,37℃,相對濕度為 60%±10%,光周期為 12∶12(L∶D)條件下飼養觀察。 18,22,25,28,31,34,37℃相對應的試驗卵數分別為 45,48,54,56,96,92,45 粒。 以卵為發育起點蟲態,記錄不同溫度條件下卵、幼蟲、蛹、成蟲的發育歷期、死亡率;觀察成、幼蟲的生活習性,并比較分析溫度對威劍紋夜蛾各蟲態發育歷期的影響。每天9:00和15:00分別記錄、觀察一次,及時更換新鮮蓮藕葉,清理飼養盒。
①卵 用萊卡顯微照相系統進行拍照,標記卵的大小,并觀察其形狀、顏色。每天9:00和15:00分別觀察并詳細記錄。
②幼蟲 每天9:00和15:00分別觀察并記錄各齡期幼蟲的頭殼大小以及不同時間點的顏色、體毛、體長等變化。隨著齡期的增加,觀察幼蟲體軀不同部位斑紋的變化,并拍照。
③蛹 觀察化蛹方式,新化蛹的顏色、形狀、柔軟度,蛹的顏色隨時間發生的變化等,并拍照。
④成蟲 取初羽化完成的成蟲展翅、制作標本。用直尺測量其體長和翅展長度,并通過萊卡顯微照相系統觀察翅的形狀、顏色以及頭部、足構造等,并拍照。
①發育歷期 由表1可得,威劍紋夜蛾卵的發育歷期為4~6 d;幼蟲共6個齡期,總發育歷期為14~22 d,蛹期為 12~16 d,成蟲壽命為 12~21 d。
②溫度對威劍紋夜蛾生長發育的影響 根據不同溫度下威劍紋夜蛾各蟲態發育歷期和存活率數據,構建威劍紋夜蛾生命表(表2)。由表2可得,威劍紋夜蛾生長發育最適溫度范圍為25~31℃。當溫度高于31℃時,其各蟲態存活率大大降低,溫度至37℃時,各蟲態存活率為零。
③生活習性 成蟲大多在夜間羽化,白天靜伏在葉面或枝條上,夜間活動,有趨光性。成蟲大多后半夜交配,交配始初雄蛾緊追雌蛾,交配后當天即可產卵。卵塊產于蓮藕葉片表面,以下表面居多,幾十粒成排或成塊。每頭雌蛾每次可產卵69~152粒,總產卵量最高可達800粒。
初孵幼蟲有取食卵殼或卵粒的習性,喜群集于卵塊附近,稍停片刻后開始取食蓮葉上表皮和葉肉,2齡分散。1~3齡幼蟲只取食上表皮和葉肉,4齡后開始取食全葉,5齡后進入暴食期,嚴重時能將整個葉片全部吃光,甚至吃掉新梢皮層,造成荷花的美感下降,并導致蓮藕減產。老熟幼蟲喜歡在葉片下吐絲結繭并將自己包裹其中。
①成蟲 翅展 26.3~58.5 mm,觸角絲狀,眼大,無覆蓋物;唇須中長,扁平;前翅相對窄,灰白色伴有似樹皮的黑色斑紋(圖1A)。
②卵 圓形、略扁,電鏡下呈包子狀,相互重疊呈鏈狀,表面密布線狀小孔。初產時為淡黃色略帶白色,隨后顏色不斷加深,臨近孵化為深黑褐色(圖1B)。
③幼蟲 幼蟲共6個齡期。a.1齡幼蟲。頭殼寬度為 0.306~0.356 mm(幼蟲數 n=9),體長為 2.263~2.858 mm。頭黑褐色,光滑且圓,無裝飾物;腹部黑棕色,背部瘤狀物上具長毛,腹足初孵時透明、白色有光澤,隨后變為淺棕色,趾鉤為中帶,肛板淺棕色(圖 1C)。
b.2 齡幼蟲。 頭殼寬度為 0.420~0.515 mm (n=9),體長為 3.843~4.128 mm,體色較 1 齡幼蟲深(圖1D)。
c.3 齡幼蟲。 頭殼寬度為 0.801~0.846 mm (n=4),體長為 7.162~8.178 mm,體色變為淺棕色略帶黃色(圖 1E)。

表1 威劍紋夜蛾各蟲態發育歷期d

表2 不同溫度下威劍紋夜蛾生命記錄
d.4 齡幼蟲。 頭殼寬度為 1.328~1.547 mm(n=9),體長為 12.1~13.4 mm,身體棕色,背部中央具一寬大的黑色縱帶,間以黃色條斑;背部黑帶兩旁的瘤狀物具淺棕色略帶白色的長毛(圖 1F)。
e.5 齡幼蟲。 頭殼寬度為 2.088~2.428 mm(n=8),體長為 25.8~28.5 mm,除體表黃色斑紋變得更為明顯外,體色與4齡基本相似 (圖1G)。
f.6 齡幼蟲。 頭殼寬度為 3.125~3.311 mm(n=8),體長為 40.2~42.5 mm,除體毛顏色變淡外,整個身體形狀與5齡相似(圖1H)。
④蛹 蛹紅褐色,有光澤,長 12.2~15.2 mm(n=3),用手輕觸,腹部會左右旋轉(圖 1I)。
本文首次對為害蓮藕的新害蟲威劍紋夜蛾進行了生物學特性及形態學特征研究。結果發現,威劍紋夜蛾1~3齡幼蟲取食蓮葉表皮或葉肉,生長發育最適溫區為25~31℃,當溫度高于31℃時,其各蟲態存活率大大下降;當達到37℃時,1齡幼蟲全部死亡,不能完成1個世代的生長發育。該蟲在8~9月室溫下完成整個生命周期平均需要40 d以上。低齡幼蟲喜群居,取食蓮藕葉片的葉肉,僅剩下表皮,隨著齡期增大,則直接啃食葉片,僅剩葉脈。每頭雌蟲一生約產800粒卵,有些雌蟲一次即可把卵產完,有些則分多次產完。
從蓮藕生長期和威劍紋夜蛾各蟲態發生來看,每年4~5月為蓮藕種植初期,蓮藕經歷藕萌動、地下莖生長、浮葉抽生和立葉抽生期[5],而此時威劍紋夜蛾成蟲開始出現,蓮藕的生長為威劍紋夜蛾成蟲的交配和產卵提供場所,并為其后代繁殖提供了充足的食料。 蓮藕最適生長溫區為 22~32℃[6,7],炎熱的夏季正是其生長最旺盛的時期,這與威劍紋夜蛾的適宜生長發育溫區22~31℃相重合,因此極易造成威劍紋夜蛾的暴發,給蓮藕生產帶來巨大損失。由生長發育適宜溫度范圍可預知威劍紋夜蛾適應溫帶和亞熱帶氣候,因此凡屬于溫帶和亞熱帶氣候的蓮藕產區均有可能遭受該蟲為害。

圖1 威劍紋夜蛾各蟲態形態特征
[1]Hua L Z.List of Chinese insect (Lepidoptera)Ⅲ [M].Guangzhou:Sun Yat-sen University Press,2005:168.
[2]Hampson G F.Catalogue of the Lepidoptera Phalaenae in the British Museum (Acronyctinae)[M].London:The Museum of National Nature History,1909:181.
[3]Draudt M.Neue Agrotiden-Arten und Formen aus den Aubeuten von Herrn Dr. H. H?ne, Shanghai[J].Entomologische Rundschau,1937,54(30/32):373-401.
[4]Han H L, Kononenko V S.New species of the genera Acronicta Ochsenheimer,1816 and Craniophora Snellen,1867 from China with notes on synonymy and checklist(Lepidoptera,Noctuidae:Acronictinae)[J].Zootaxa,2010,2 678:48-68.
[5]胡乃飛.蓮藕生長特點及種植技術[J].吉林農業,2010(1):51.
[6]顏亮.荷花的繁殖與管理[J].現代種業,2005(6):36-37.
[7]張行言,王其超.熱帶型荷花的發現與荷花品種分類系統[J].中國園林,2006(7):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