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均科,李為觀
(1.江蘇昆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15300;2.昆山市城區農副產品實業有限公司)
近年來,小西瓜在市場上熱銷,成為新型禮品西瓜,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其價格高出普通西瓜1倍以上,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已成為高效農業項目之一。但由于秋季氣溫較高,病蟲為害重,大部分西瓜品種在秋季種植表現不是很理想,如瓜型小、品質差、植株易早衰等現象時常發生,因此秋西瓜在昆山市種植面積一直很少。為選出較為適合秋季栽培的西瓜品種,于2011年秋季引進5個小西瓜品種進行品比試驗,以從中篩選出適合昆山市設施栽培的品種,從而為生產上推廣應用提供依據,現將試驗結果小結如下。
參試品種中江紅麗、秋玲、花花公子由中江種業提供;秀玲、惠蘭由臺灣農友生產,以昆山市春西瓜主栽品種早春紅玉為對照。
試驗在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姜巷村玉葉蔬食產業園單體塑料大棚內進行。土質為壤土,因是新建大棚,前茬為荒地,未種植過蔬菜,土壤為生土,肥力較低。試驗田面積480 m2,共2個大棚,大棚南北走向,長30 m,寬8 m。采用覆膜定植,畦寬1.5 m,每畦種2行,株距45 cm。試驗設3次重復,隨機排列,共18個小區,小區面積12 m2,每個小區種植34株。
各品種均于2011年7月13日浸種催芽播種,7月28日定植,定植前每667m2施腐熟雞糞2000kg,復合肥25 kg,過磷酸鈣50 kg。各品種均采用吊蔓栽培單蔓整枝方式,開花期人工輔助授粉,果實膨大期667 m2施復合肥20 kg。各小區栽培技術、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相同,生育期間考察生物學性狀、經濟性狀及綜合抗性等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
由于育苗期間恰逢高溫,秧苗徒長,定植后長勢較弱,加上9月初遭遇大約1周的連陰雨天氣,各參試品種生育期普遍較長,長勢較弱,瓜型偏小。田間試驗結果表明(表1),坐果期在8月下旬,果實成熟期在9月下旬,各參試品種生育期基本相似,果實發育期32 d左右。從坐果率來看,秋玲的坐果率最好,達到92.5%;早春紅玉不耐高溫,前期坐不住果,坐果率僅為85.6%。始花期秋玲相對最早;始收期也是秋玲最早,9月20日即可采收。平均單瓜質量惠蘭最大,中江紅麗最小,只有0.8 kg。

表1 不同禮品西瓜品種生物學性狀比較
由表2可以看出,惠蘭、秀玲、中江紅麗、早春紅玉長勢強,不易早衰,其余2個品種長勢一般。通過田間觀察,試驗區西瓜主要病害為炭疽病,其中中江紅麗抗病能力最強,其他依次是惠蘭、秀玲、花花公子、早春紅玉、秋玲。經分析,667 m2產量惠蘭最高,達到2 834.8 kg,其他品種由高到低依次為秀玲、秋玲、花花公子、早春紅玉、中江紅麗。
通過表3果實主要性狀的比較,花花公子的皮最薄,只有0.32 cm,中江紅麗的皮最厚,達0.53 cm,其他4個品種瓜皮厚度差異不明顯;惠蘭和早春紅玉的中心糖度最高,達12.0%,中江紅麗的中心糖度最低,只有10.0%;花花公子的邊心糖度梯度最小,僅為1.7%,秀玲的邊心糖度梯度最大,達到2.8%;瓤色除了惠蘭是黃色外,其他品種都是紅色;瓜形除了惠蘭是球形外,其余品種都是橢圓形;其中花花公子與秀玲果皮堅韌,裂果少;口感因人而異。經田間品嘗,綜合比較各品種的品質,以惠蘭、早春紅玉、花花公子品質較佳,這3個品種不僅糖度高,梯度小,而且纖維少,肉質極其脆嫩,汁水豐富,口味鮮甜,明顯優于其他品種。

表2 不同禮品西瓜品種產量及抗病性比較
從試驗結果看,秀玲生長勢及抗病性強,產量也較高,但品質風味稍差;秋玲早熟,產量與品質都屬中上等,但長勢弱、抗病性較弱,生產上要注意肥水管理和炭疽病預防;早春紅玉雖然品質上乘,但抗病性差,不耐高溫,早期坐果困難,采收期偏遲;中江紅麗瓜型太小,產量較低,瓜皮厚、糖度偏低,不宜在生產上推廣應用;惠蘭瓜型適中,含糖量高,產量高、抗病性較強;花花公子在瓜型、產量、口感品質等方面都與早春紅玉不相上下,但比早春紅玉耐高溫、抗病性強。綜合田間表現、產量、果實品質和商品性等各項經濟性狀,惠蘭、花花公子2個品種可考慮在昆山市秋季大棚生產試種推廣。

表3 不同禮品西瓜品種果實主要性狀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