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不拉音·西力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友誼醫院普外科,烏魯木齊830000)
腹股溝疝是外科常見病,治療措施以手術治療為主。傳統的腹股溝疝修補術術式存在復發率高、術后并發癥多等問題,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提高,腹腔鏡疝修補術已成為目前疝手術的主流[1]。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友誼醫院普外科對74例和72例腹股溝疝患者分別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及開放疝修補術治療,并進行了5個月~4年追蹤隨訪。本研究通過對患者進行遠期隨訪來評估腹腔鏡疝修補術的長期效果。
選擇在本科治療的腹股溝疝患者146例,按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2組。腹腔鏡疝修補術組74例,男40例,女34例,年齡19~72歲,中位年齡56歲。其中單側斜疝32例,單側直疝20例,雙側斜疝14例,雙側直疝8例。基礎疾?。焊哐獕?例,肺疾病3例,前列腺增生3例,2型糖尿病6例。開放疝修補術組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齡18~71歲,中位年齡55歲。其中單側斜疝31例,單側直疝19例,雙側斜疝14例,雙側直疝8例。基礎疾病:高血壓7例,肺疾病5例,前列腺增生2例,2型糖尿病5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腹股溝疝類別及基礎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腹腔鏡疝修補術組:均平均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患者取仰臥位傾斜10°~15°。采用三孔法正中途徑腹膜與腹直肌后鞘之間入路[2],在臍下緣作1.5 cm弧形切口,切開患側腹直肌前鞘,撐開腹直肌后顯露后鞘以手指沿此水平向下稍作分離后,插入腹腔鏡,充入二氧化碳氣體,維持氣壓0.133~1.87 kPa,繼續插入腹腔鏡擴大此間隙并向恥骨結節方向及患側腹股溝區分離,直視下在臍恥連線中上及中下1/3處作2個戳孔,分別置入2個5mm troear。繼續擴大腹膜前間隙分離出腹股溝區各重要的解剖標志,根據疝囊與腹壁下血管的位置關系可判定是直疝還是斜疝,進入陰囊的疝囊應在頸部結扎疝囊后橫斷,遠端曠置。精索需要與腹膜小心分離開完成精索壁化。處理好疝囊并徹底止血后置入聚丙烯補片 (美國巴德公司)。補片平鋪后內側應越過中線,下方過Cooper韌帶,外側至腰大肌表面并覆蓋內環口和精索,在腹直肌、髂恥束、恥骨結節及Cooper韌帶處釘合固定補片,解除氣腹后利用腹內壓補片可固定于原位。雙側疝患者,對側疝同法處理。
2)開放疝修補術組: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常規斜形切口約6 cm,逐層切開找到疝囊,將疝囊于精索內后方分離至疝囊頸,高位結扎。若疝囊較大進入陰囊,則橫斷疝囊,遠端止血后曠置;Ⅲ、Ⅳ型疝用網塞填至疝環內。精索后方放置聚丙烯補片10 cm×5 cm。補片分別固定于腹內斜肌、腹股溝韌帶、恥骨結節、聯合腱等組織上,逐層關閉切口,術后沙袋加壓24 h。
2組均順利完成手術,無腹腔內臟器官及血管神經損傷,無神經感覺障礙。腹腔鏡疝修補術組的住院時間、術后腹股溝區持續疼痛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開放疝修補術組,但手術時間長于開放疝修補術組(均P<0.05);2組切口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腹腔鏡疝修補術組62例患者獲5個月~4年的隨訪,失訪12例,隨訪率為83.8%;開放疝修補術組59例患者獲5個月~4年的隨訪,失訪13例,隨訪率為81.9%。腹腔鏡疝修補術組術后復發1例,開放疝修補術組術后復發1例,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持續疼痛時間、切口感染及并發癥的比較
成人腹股溝疝是普外科的常見病,傳統手術分離廣泛、損傷較大,強行將不同組織縫合在一起,5年的復發率為10%~15%[3]。本研究經長期追蹤觀察,中位隨訪時間37(4~61)個月,腹腔鏡疝修補術組復發1例,開放疝修補組復發1例,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到目前為止,腹腔鏡疝修補術仍存在很大爭議,反對者認為傳統的疝修補術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對其有豐富的經驗,只需要局部麻醉,無須特殊器械,操作簡單,不需要進入腹腔,對腹腔影響少,手術費用低[4]。而支持者則認為腹腔鏡疝修補術美容方面效果好,術后疼痛輕,不限制活動,能早期投入工作,所收益遠遠超出其所多付的部分住院費用[5]。
腹腔鏡疝修補術不進入腹腔,幾乎沒有腹腔內并發癥,避免了腹腔內網片覆蓋法(IP0M)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手術損傷小、并發癥低、恢復快,成為腹股溝疝修補的常用術式。盡管腹腔鏡疝修補術學習曲線相對較長、手術時間和費用方面較開放手術高,而優點除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外,對于雙側疝及合并腹腔疾病的腹股溝疝患者,腹腔鏡疝修補術不需要另作切口或另加操作孔即可完成,不增加復發率[6]。腹腔鏡疝修補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效果好的優點,但與開放手術相比其缺點主要是需要全身麻醉下進行,一次性耗材費用較高,操作技術難度較大。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及技術、材料的進步,腹腔鏡疝修補術將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
[1] 劉權溢,阮必行,岑海洋,等.完全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1,8(7):42-44.
[2] 張海添,林堅.腹股溝疝腹腔鏡下全腹膜外補片植入術入路探討:附 35 例報告[J].中國實用醫刊,2009,36(19):16-18.
[3] 磨鵬詩,何暖堅,譚浩明.腹腔鏡腹膜前補片修補術與完全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比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15(10):777-778.
[4]Neumayer L,Giobbie Hurder A,Jonasson O,et a1.Open mesh versus laparoscopic mesh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J].N Engl JMed,2004,350(18):1819-1827.
[5] Lomanto D,lyer SG,Shabbir A,et a1.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ventral hernia mesh repair:a prospective study[J].Surg Endosc,2006,20(7):1030-1035.
[6] 粱存河,譚嗣偉,陳志雨.腹腔鏡疝修補術的手術進展[J].國際外科學雜志,37(12):79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