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曉東
“年度天文攝影師”評比由位于英國格林威治的英國皇家天文臺舉辦,共涵蓋“我們的太陽系”、“外太空”、“最佳新人”和“年度青年天文攝影師”等多個評獎類別。2011年的評選還首次設立了一個特別獎,以獎勵全自動天文望遠鏡攝影作品中的佼佼者。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將免費展出全部獲獎圖片,展覽將一直持續到2012年2月。

攝影師為達米安·皮奇。這幅在巴巴多斯群島上拍攝的照片細致地表現了木星的兩顆衛星“伊奧”和“蓋尼米德”。

攝影師為馬爾科·洛倫齊。我們都知道超新星遺跡十分美麗,但這幅照片描繪的船帆座超新星遺跡仍然令我們震撼。
攝影師為杰弗里·沙利文。畫面中仰視銀河的人正是攝影師自己,而天空中奇異的淡黃色光暈則是拜大氣中的污染物所賜。


攝影師為邁克爾·西多尼奧。這幅作品是整個評選中最精彩的部分。這幅圖片生動地表現了天壇星座NGC 6188星云和NGC 6164星云相會的情景,圖片左下方是一顆新生的恒星。

攝影師為馬爾科·洛倫齊。洛倫齊使用RCOS36.25厘米、f/9望遠鏡和APOGEE U16 CCD相機拍攝的這幅圖片讓他成為此次評選中兩項大獎得主。

攝影師為通奇·泰澤爾。這是攝影師在庫克群島曼加亞西海岸的一個小村莊中拍攝的圖片,將天空中的塵埃云表現得如同夢幻一般。


攝影師為特瑞·漢姆庫克。螺旋星系M31距地球250萬光年,位于仙女座中。M31是不用望遠鏡就可觀測到的最遙遠天體,但在沒有月光的夜晚,用肉眼看上去它就如同一團光的污漬。來自美國密歇根州的這位攝影師利用設置在自家后院中的天文臺,揭示了這個包含上億顆恒星、灼熱氣體和黑暗塵埃的巨型旋渦星系的細節影像。在今后的45億年時間中,仙女座將會與我們的銀河系發生碰撞,屆時它將會變得愈發燦爛。

攝影師為法比亞·尼爾。這張獵戶座部分區域的深空影像展示了呈旋渦狀的粉紅氫氣云和黝黑的星際塵埃簇。獵戶座星云是圖中靠右側的光亮區域,它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星云之一,距離地球約為1250光年。在冬日的夜晚,利用肉眼就可以輕易觀測到它。位于獵戶座腰帶(左側)中的明亮恒星在圖中亦清晰可見,中心偏左正對粉紅氫氣云的是馬頭星云的微小輪廓。

攝影師為光司。2010年6月13日在澳大利亞南部拍到的“隼鳥”號太空飛船返回地球。“隼鳥”號于2003年發射升空,其任務是探測小行星絲川。“隼鳥”號于2005年抵達目的地,并成功降落在這顆小行星上,取到珍貴的小行星塵埃樣品后便返回了地球。圖中,太空艙摩擦所產生的炙熱光芒從右至左劃過了夜空,它的顏色和亮度隨著其穿過不同的大氣層而發生變化。

攝影師為杰弗·蘇利文。照片長時間的曝光讓人產生了如同白晝一般的幻象,但實際上這是滿月帶來的光芒,它在約塞米蒂瀑布的霧靄中生成了一道彩虹。星跡是利用長達幾小時的500余次曝光綜合而成的效果。

攝影師為弗德瑞克。這張挪威科瓦羅亞島的全景照片是由四張照片拼接而成的,展示了多種不同的天體和天文學奇觀。北極光如同光幕一般在大氣中閃爍,圖片中間一輪明月在云層中若隱若現。而距離地球異常遙遠的昴宿星團在月亮之上閃閃發光,其他遙遠的恒星則高懸在北極圈的夜空中,讓這幅美景變得更加完整起來。

攝影師為塞爾蒙森。挪威烏爾斯約德山區的北極光,圖片的標題即揭示了這種奇妙自然光學效果的物理學原理。太陽風中的微粒與地球高層大氣中的氣體分子發生碰撞,它們將部分能量轉移,并導致分子中的電子達到激發態。當電子在返回到正常的基態時,氣體分子會發出各具特色的彩色光:氧氣為綠光,氮氣為紅光。它們是大氣層中最主要的兩種氣體。

攝影師為艾迪。人們日常用肉眼觀測到的月球會呈現出灰色的單調陰影,但在這幅不同尋常的圖片上,月球巖石和土壤中礦物質組成的差異使其帶上了清晰可見的顏色變化。

攝影師為安托。安納普爾納峰上空中的星跡是從位于尼泊爾安納普爾納保護區海拔4130米處的探險營地拍攝的。這幅長曝光照片揭示了恒星隨地球旋轉在夜空中留下的軌跡,它們的光跡同時也被倒影在湖面上。

攝影師為麥克爾斯。這張圖片展示了寬達3000光年的蜘蛛星云,它距離地球17萬光年,位于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云之中。星系之間線狀和簇狀發光氫氣在宇宙中縱橫交錯的巨大結構占據了圖片的主要部分。蜘蛛星云是一片巨大的恒星溫床,有數以千計的恒星在此誕生,其中的某些恒星要比太陽大130倍。

攝影師為卡多佐。這張拍攝于厄瓜多爾某處登高點的延時照片展示了地球在2010年春分時刻的旋轉。太陽從頭頂越過并漸漸西沉,在天空中部留下了一條明亮的路徑。隨著天空慢慢變黑,恒星變得可見起來,地球的旋轉使它們繞著南北天極留下了圓形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