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納德·弗因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曾經在2005年10月28日拍下了一張火星塵暴的照片。哈勃的天文學家為拍到了火星上的區域性塵暴而興奮不已,這片塵暴已經在火星上成長和發展了幾個星期之久。
這片塵暴幾乎位于哈勃照片中這顆行星的中部,對角線長約1500千米,大約是得克薩斯、俄克拉何馬和新墨西哥三個州的總合,業余天文學家甚至使用中等大小的望遠鏡就能夠看見這場塵暴。這張照片中最小的可分辨結構相當于一座大城市的大小,寬約20千米。塵暴發生的地方相當靠近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機遇”號火星漫游車在本初子午線灣的著陸地點。火星上的風速達到每秒180余米,而我們通常所說的12級臺風,風速為每秒32.6米,遠不如火星塵暴強度?;鹦菈m暴一旦刮起來可持續三個多月,從地球上望去,就像一個暗紅色的燈籠。
2005年的10月28日—29日,火星和地球抵達自2003年8月以來二者距離最近的位置。這顆以羅馬戰神的名字命名的紅色行星,直到2018年都不會再如此接近地球。2005年,火星最靠近地球時的距離為6900萬千米。火星與地球每26個月就靠近一次,每次兩顆行星的距離最小的時候,火星在夜空中就顯得更加明亮,在地球觀測者的望遠鏡中就變得更大。

2008年,美國航空航天局又展示了“鳳凰”號火星著陸探測器拍攝的火星表面塵埃顆粒的高清晰度照片。照片顯示,塵埃顆粒色彩斑斕、大小各異。美國航空航天局說,“鳳凰”號準備在火星上正式挖取土壤樣本,用以推斷火星過去、現在是否存在水和維持生命的有機礦物。美國航空航天局說,這是人類迄今所獲清晰度最高的火星塵埃照片,清晰度比“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之前拍攝到的照片高10倍。
大型區域性塵暴看起來就像是行星圓面中部更明亮、更紅的云層,它很可能就是哈勃望遠鏡、地面望遠鏡以及美國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的火星軌道探測器所看見的、遍布火星整個半球的偏紅塵埃霧和塵埃云產生的原因。偏藍色的水冰云也可以在火星的邊緣和圖片上部的北極區域中看到。
地球和火星的軌道使得兩顆行星可以與太陽排成一條直線。每隔26個月,火星就會處于夜空中與太陽相對的位置。自從1993年哈勃望遠鏡修復以來,火星已經經歷了六次沖日。六次哈勃拍攝的沖日彩色合成照片被排列在這張拼圖之中,展示了這顆紅色行星的美麗與壯觀。云層和塵暴以及極冠的大小每隔幾天、幾周和幾個月就會改變火星的外觀,可是火星上的其他特征,比如一些大型的暗紋,幾個世紀以來都沒有發生過變化,也許再過上幾千年也還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