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偉
(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8)
戰略性新興產業視閾下黑龍江高職教育發展戰略選擇*
田英偉
(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8)
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黑龍江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本文通過對黑龍江高職教育發展的SWOT戰略分析,闡釋了黑龍江高職教育發展戰略,并進一步提出了戰略實施的保障機制。
新興產業;黑龍江;高職教育;發展戰略
在國家大力開展和推進職業教育的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理念日臻成熟,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漸入佳境。但仍缺乏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戰略思考,仍存在盲目追求快速發展、忽視內涵建設和教育本真的弊端。在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黑龍江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帶來新契機的背景下,黑龍江高職教育如何進行戰略調整值得深思。
高職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高職教育的目標是: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數以百萬計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那么,黑龍江高職院校應該首先立足服務地方經濟。2006年1月,黑龍江省“十一五”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計劃出臺,計劃明確指出:“‘十一五’期間全省高等職業教育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簡稱《決定》),以教育思想觀念轉變為先導,以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核心,以加強教學基本建設為重點,以服務黑龍江省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職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專門人才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之路,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注重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高等職業教育。”根據黑龍江的區域特點和黑龍江省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高職院校應更多考慮為農業生產和農業現代化服務,以“三農”服務為重點,以老工業基地建設為契機,以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為突破口,并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遇,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進而推動黑龍江高等職業教育健康、良性發展。
2011年,黑龍江省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職(專科)院校共42所。從數量上分析,處于中游水平,但從質量分析,與其他省份還有一定的差距。結合黑龍江省地方經濟發展現狀,考慮到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契機,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第三產業對人才需求量增加等因素,黑龍江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特點,制定科學、理性的發展戰略。利用企業管理中SWOT戰略分析方法對我省高職院校進行分析,見表1。
科學技術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勞動崗位的復合、職業變動的頻繁,都是影響職業教育生存與發展的外部因素。職業教育只有主動應對由此引起的從業者職業資格及其職業能力的動態變化,苦練內功,才能培養既能滿足社會需求,又能滿足個性需求的職業人才,才能使職業教育獲得更多生存與發展的空間。根據對黑龍江省高職教育進行SWOT分析的結果,結合目前黑龍江省高職教育的發展現狀,要發展黑龍江高職教育,就必須考慮每個院校的自身特點,樹立品牌意識,深入挖掘自身優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深入進行校企合作,進一步增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在戰略選擇上可以參考以下戰略:
表1 SWOT矩陣分析表
“品牌”發展戰略 美國著名市場營銷專家菲利普·科特勒對品牌的定義是:品牌是一個名稱、名詞、符號或設計,或者是它們的組合,其目的是識別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并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勞務區別開來。高職品牌,是指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形成的被社會公認的獨特專業品牌。品牌發展戰略,是指組織根據內部及外部環境,為了確立品牌的優勢并將此種優勢持續下去而對品牌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手段進行的總體謀劃。高職教育激烈競爭要求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具有戰略思考,高等職業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品牌在學校長遠發展中處于最重要的位置。很多高職院校都是由中專升格或老專科院校轉而成。黑龍江省的高職院校大多沒有20年的發展時間,知名度不高,家長和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識有誤區,很多企業對高職院校也不是非常了解,諸多因素使黑龍江高職教育發展艱難。因此,建立高職品牌,用品牌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去發展高職教育才是未來黑龍江高職教育的理性選擇。
“質量優先”戰略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活動。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教育雖然有其特殊性,但其教育本質相同,所以,黑龍江高職教育發展戰略的根本是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盲目追求快速發展,盲目增加招生人數,陷入非理性發展的流弊,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由于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是職業針對性,學校就必須加大調研力度,深入企業,以高質量的校企合作為依托,深入開展課程建設與改革,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既要滿足企業的需求,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教學方法上應大膽創新,給教師更大的空間。同時,加大對實驗實習課程的管理力度,保證學習效果。在教師培養方面,也要充分考慮師資的職業針對性,幫助教師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給予教師更多培訓和學習的機會,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甚至可以讓教師脫產1~2年直接參與企業工作,然后回校任教。學校在師資培養方面必須敢于創新,提高師資水平,否則,再好的教育模式沒有師資的支撐都屬空中樓閣。與此同時,學校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一定注重人性化管理,加強內涵建設,讓教職員工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中工作,避免優秀人才流失。
“注重內涵”發展戰略 內涵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也就是概念的內容。黑龍江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要注重內涵建設,第一要逐步規范和加強對高職院校辦學標準的管理。通過多種途徑,尤其是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教育資源來發展高職教育。第二是加快教學基本制度建設,健全學校管理制度,加強對教學、實習、課程設置、教材建設的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第三是推動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有計劃地對在職教師進行輪訓,強化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第四是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采取模塊化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第五是加快體制和機制創新,使高職教育走上健康發展之路。第六是加強高職教育理論研究,提高高職院校管理水平。學校內涵建設要求學校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更要體現全員育人、環境育人。
“整合資源”發展戰略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東西通過某種方式而彼此銜接,從而實現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其精髓在于將零散的要素組合在一起,并最終形成有價值、有效率的一個整體。實踐證明,教育產業化道路是行不通的,但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和辦學模式的多元化是可行的。黑龍江高職院校應整合一切發展要素,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深層次開展校企合作,辦學主體多元化,適當引入企業管理的方法,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或開展技術培訓,加強教師與企業聯系,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同時為企業創造價值,實現多贏局面。同時,與行業協會合作,借助行業協會的影響力建立校企合作網絡,擴寬校企合作的廣度,通過開展訂單培養、師資培養、培訓交流等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
“錯位”發展戰略 邁克爾·波特曾說過:“戰略是定位、取舍和建立活動之間的一致性就是企業在競爭中做出取舍,其實質是確定什么可以不做。”黑龍江的優勢在農業,農業現代化是發展黑龍江農業的必由之路。同時,農產品深加工也是發展本地經濟的新路徑。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農業要逐漸實現現代化、機械化、網絡化。在這種背景下,黑龍江高等職業教育應把握黑龍江經濟的發展脈絡,為黑龍江經濟發展建設服務。因此,黑龍江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上應體現差異化,避免同質化。高職學院在充分調研和理性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每個學校的發展現狀與個性差異,發揮本校的資源優勢,形成核心競爭力。在專業差異化的同時,考慮人才培養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差異化,走特色發展之路。
“國際化”發展戰略 海爾CEO張瑞敏曾經說過:“要想成為下棋的高手就要和高手下棋。”近年來,國外職業教育思潮引入國內,帶來較大的影響,課程改革浪潮風起云涌。世界職業教育帶來的啟示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起點為工作崗位和工作任務,目標強調能力本位,方式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走國際化發展道路,一方面,可以學習和借鑒國外成熟的職業教育研究成果,同時與國際接軌,提高高職教育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利于實現國際化合作,吸收多元職教思想的精髓,開放辦學,打造國內一流、世界有影響的高等職業院校。
“集中優勢”發展戰略 所謂集中化戰略,是指將企業的經營活動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購買群體、產品線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性市場,通過為這個小市場的購買者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好、更有效的服務來建立競爭優勢的一種戰略。一個學校的成功往往是一個或幾個專業的成功,每個學校由于受資金、人員等因素的限制,全面均衡發展往往很難實現突破。集中優勢戰略就要求學校根據學校自身特點,深入挖掘自身優勢,全力培育1~2個品牌專業,突出優勢和特色,爭取在社會上有較高的認可度,然后再以點帶面地發展。這應成為黑龍江高職院校的理性選擇。
將戰略融入高職院校發展規劃 戰略最終要通過具體的工作來實現,所以,高職院校要將學校的發展戰略有效地融入到年度計劃、學期計劃中去,將戰略任務進行有效的分解,并落實責任制。在年度總結中發現戰略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找到解決辦法,通過各種制度保障戰略的實施。
建立適度寬松的教學管理平臺 創新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永恒主題,但創新需要空間和平臺。打破繁瑣管理制度的枷鎖,為教育教學創新提供良好的平臺。但“打破”不代表沒有制度,而是在必要規范的同時減少無意義的細化約束。近年來,黑龍江省很多高職院校實施精細化管理,借鑒企業的管理理念用于學校管理。但管理本身具有雙重性,學校又具有特殊性,必須十分慎重借鑒企業管理思想。精細化管理用于學校行政后勤的部分管理也許可行,而用于教學管理值得商榷。教學過程應是一個開放和不斷創新的過程,如果采用精細管理,很容易束縛教師的改革創新思想和行為,不利于教育教學改革。
建立開放的運行機制 職業教育的開放性是由職業教育自身特點決定的,只有建立真正開放的運行機制,才可以吸收各方面的社會力量,“筑巢引鳳”、引企入校才成為可能。增強高職院校的辦學活力,適當引入外部資金,激勵企業參與辦學的熱情,建立“校中企、企中校”的模式,為人才培養提供更多資源優勢。開放的運行機制要求高職院校在學校治理結構及管理制度上要有所突破,解放思想是前提,制度建設是保障。實踐證明,開放的運行機制有利于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
優化發展環境,建立保障機制 高職教育教學的特點決定了其實驗實習設備設施投入大,教師隊伍建設投入和教學運行成本高。黑龍江省應在國家職業教育立法的基礎上,構建適合于黑龍江省職業教育發展的規范與制度,制定并完善黑龍江省高職教育發展規劃,建立高職教育資金保障機制,由政府牽頭,幫助學校與企業成功對接,通過法規的形式保障各方利益。同時,建立黑龍江高職院校教學及管理評價體系,定期考核與監控,為黑龍江高職教育的理性發展優化環境。政府應采取各種激勵措施,鼓勵和獎勵發展較好的院校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并加大輿論導向宣傳力度,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聲望,形成全社會尊重技能人才、崇尚技術和技藝的良好風尚。
[1]姜大源.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思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4):19-21.
[2]李友清.創建特色學院 打造高職品牌[J].高等教育研究,2006(10):63-66.
[3]尚久悅.黑龍江省高職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戰略定位與發展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8):160-162.
[4]姜大源.世界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對我們的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08(11):41-42.
[5]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6]馬若義.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高職院校發展問題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8):25-26.
[7]馬樹超,郭揚.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及對策思考[J].職教論壇,2008(1):10-14.
(本欄責任編輯:楊在良)
G710
A
1672-5727(2012)09-0004-02
田英偉(1981—),男,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與經濟管理。
*本文系2011年黑龍江省職業教育學會課題《戰略性新興產業與職業教育發展研究》(課題編號:GG0273,主持人:田英偉)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