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體熱議,中國居民凈資產總值超過美國居民。這一結論源于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6月底發布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2012》 (下稱《調查》)。相關數據如下:2011年中國家庭凈總資產值達69.1萬億美元,高出2010年美國家庭21%。按照2011年美元和人民幣平均匯率6.48計算,69.1萬億美元相當于447萬億元人民幣。全國約4億城鄉家庭,相當于每戶家庭有110萬元資產凈值。在此,有必要對這些數據進行理性評估。
首先,城市居民除房產之外的非金融資產數值偏高。《調查》顯示,城市居民金融資產平均才11萬元,但除了房產外的非金融資產居然有146萬元之多。據《調查》所言:“在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家庭資產包括非金融資產和金融資產兩大部分。家庭非金融資產包括農業、工商業等生產經營資產,車輛資產、家庭耐用品等資產、房產與土地資產。”這部分數值高是因為把私人企業的生產性經營資產都算入家庭資產。這會有很大誤導性,也不符合國際規范。如果查閱美國聯邦統計署所做的美國居民家庭資產匯總數據,就會發現,只有金融資產、房產和車輛等大件。
造成“中國人比美國人富”的第二個誤會,是高估了房產凈值。《調查》數據稱,中國城市住房資產凈值為150萬億元,農村為48萬億元,合計198萬億元。而2011年中國城市每套住房價值平均為85萬元,戶均擁有1.22套,戶均住房價值達103萬元。如果僅限城市戶籍,城市家庭戶均1.22套住房倒還在可以理解的范疇,但每套住房價值為85萬元則明顯高估。2011年中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均價每平方米5011元,套均85萬元相當于每套城市住房面積平均下來都有170平方米,這與事實不符。根據住建部公布的2011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積31.6平方米乘以4.7億城市戶籍人口,可以得出2011年中國城市住房存量面積約在148億平方米,即使全按照每平方米5011元來估計,城市住房資產的市場價值僅為74萬億元。

2011年中國 GDP為 47萬億元,即使保守估計的城市住房資產價值74萬億元,也相當于GDP的1.5倍;而調查提出的全國城鄉198萬億元住房資產,相當于GDP的4倍。而國際上一般認為,當一個國家的住房資產價值超過GDP的1.5倍,就具有很強的泡沫風險。
根據《調查》中的家庭金融資產數據顯示,如果撇除城鄉私人企業主的生產性資產220萬億元,并把城鄉住房資產從198萬億元降到120萬億元,2011年中國城鄉居民家庭資產凈值的合理估計就應該是149萬億元,折合23萬億美元,相當于2010年美國居民家庭資產凈值的40%。這才與2011年中美GDP的1∶2比例基本相當。
所以,且慢唱高調,自認為中國人已經比美國人富有。這種虛假的幻覺可能導致錯誤的經濟決策,從而不利于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而且,盡管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但城鄉差別和貧富差距折射出來的財富分布不均問題較為嚴重。為了中國未來,我們需要更多更扎實更理性的居民資產調研,從而幫助制定更科學合理的縮小居民財富差距的戰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