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穎
視可尼喉鏡(Shikani Seeing Stylet.SSS)是一種纖維光導可塑性硬鏡,為氣管插管、困難插管而設計的新型輔助工具,可引導氣管插管插入氣管內,具有組裝簡便、操作簡單、提供即時可視的氣道和喉頭解剖等優點[1]。本院于2010年1月至12月選擇100例全麻手術患者,觀察全麻中應用視可尼喉鏡引導氣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 擇期普外、骨科、婦科、神經外科、五官科手術患者100例,ASA I~Ⅱ級,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齡18~86歲,體重45~82 kg。所有患者無胲胸粘連及下頜關節強直、無內分泌及心肺功能障礙。
1.1.1 麻醉方法 術前30 min肌內注射安定10 mg,阿托品0.5 mg,入手術室后開放靜脈通路,連接多功能惠普監測儀,連續監測血壓(BP),心電圖(ECG)及脈博血氧飽和度(SpO2),麻醉前面罩吸氧3 min(5 L/min)。采用快誘導插管,經靜脈依次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芬太尼2~3 μg/kg、異丙酚1.5 mg/kg、維庫溴銨0.1~0.15 mg/kg。待肌松完全后施行氣管內插管,由專人用視可尼喉鏡引導插管,成功后連接麻醉機進行機械通氣、潮氣量8~10 ml維持正常的呼吸末二氧化碳,麻醉維持采用靜-吸復合麻醉。
1.1.2 插管方法 插管準備要及就緒進行視可尼喉鏡插管操作,患者取平臥位,操作者站在患者頭端,右手持視可尼喉鏡,左手將患者口腔打開,上提患者下頜,打開光源,將套有氣管導管的喉鏡管沿口腔中線位插入,調整鏡管前端的方向,以便尋找會厭,看見會厭后,將喉鏡上提,前端稍撬起,即可顯露聲門,對準聲門喉鏡繼續緩慢下行,通過聲門后可見氣管環,這時環甲膜處出現光斑,松開固定器輕柔地將氣管導管推入氣管內,退出視可尼喉鏡將氣管導管插入適當深度,完成插管操作。
1.2 觀察項目 記錄麻醉誘導前(T1)、誘導后(T2),氣管插管開始時(T3)、氣管插管后(T4及氣管插管后5 min(T5))的SBP、DBP、HR、SpO2值。記錄氣管插管操作期時間(T3-T4),插管操作次數,及插管并發癥。
100例患者98例插管成功,成功率為98%。98例患者在氣管插管過程中SBP、HR、SpO2平穩,各時點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DBP在插管后升高,與誘導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5 min后即恢復正常(表1)。所有患者插管后未出現無明顯咽喉疼痛,牙齒松動,口咽部黏膜損傷。

表1 患者各時點血流動力學變化
視可尼喉鏡是結合了纖支鏡和光束引導技術引導氣管插管的新型器材,能在鏡下直視聲門插管也可作為光棒使用,且管徑較小,對患者張口度和頭部后仰度基本沒有過多要求,可以方便地解決因張口受限、頭后仰受限等導致的困難氣道。視可尼喉鏡的優點更在于可控性強、活動度大、操作靈便大大減少了插管用時。本文觀察的患者中氣管插管操作時間絕大部分均短于1 min,且成功率達98%,無缺氧等不良后果,而且氣管插管過程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無明顯影響。本法于快速誘導全麻下使用視可尼喉鏡進行常規插管安插管迅速,成功率高。其獨特的設計帶來氣管插管方法的創新,是氣道管理很有前途的輔助措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紀文新,楊金利,史紹鼎.光導纖維可塑芯硬喉鏡用于氣管插管對應激反應的影響.臨床麻醉學雜志,2006,21(6):42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