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平
異常子宮出血是婦科門診就診的常見癥狀之一。本病的病因復雜、多樣且具有變化性,如不及時診斷治療可延誤病情[1]。近年來,隨著宮腔鏡的廣泛開展,在子宮出血診斷方面有了很大進展。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03月至2011年03月期間利用宮腔鏡檢查診斷的220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以評價宮腔鏡對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03月至2011年03月,我院婦科行宮腔鏡檢查220例,年齡22~78歲。主要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或血性分泌物,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月經頻發、絕經后子宮出血、血性分泌物等,經婦科檢查及B超檢查提示子宮腔內有異常回聲或未見異常。
1.2 儀器及膨宮液 采用德國“狼”牌持續灌流式宮腔鏡,患者取膀胱結石位,常規消毒后麻醉,使用5%葡萄糖作膨宮介質,冷光源,膨宮壓力為80~110 mm Hg。
1.3 方法 一般選擇在月經干凈后3~7 d進行檢查,不規則出血患者在止血后任何時間,對絕經后出血患者無特殊規定。宮腔鏡檢查后,從宮頸管由外向內檢查,再從宮底由內向外檢查,注意觀察宮腔內形態,查看有無贅生物,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定位取材,行常規刮宮,刮出組織全部送病理檢查。
本組220例子宮異常出血患者,其中宮腔鏡檢出子宮內膜增生28例,子宮內膜息肉52例,子宮黏膜下肌瘤31例,宮內膜炎12例,不全流產20例,子宮內膜癌3例,正常正常子宮內膜74例,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分別為85.7%、90.4%、80.6%、100%、90.0%、66.7%、95.6%。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220例宮腔鏡檢查與病理檢查的符合情況(例)
宮腔鏡檢查是近年來在婦科領域發展的新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對診斷異常子宮出血、不孕癥、宮腔內異物等疾病有重要意義[2]。隨著檢查技術及診斷水平的不斷提高,宮腔鏡檢查在異常子宮出血診斷中的敏感性也隨之提高。宮腔鏡利用連續灌流技術和電視圖像顯示技術,可以直觀清晰的觀察整個宮腔,能直接觀察視子宮內膜的變化情況,能準確描述病灶部位及其形態特征,使復雜的宮腔環境一目了然,還可以對病變進行定位取材活檢,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本文資料顯示宮腔鏡檢查與病理診斷符合率在90.0% 以上,特別是診斷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黏膜下肌瘤、不全流產等。研究表明,在宮腔鏡定位下活檢,可大大提高診斷的敏感度和準確率[3]。
在異常子宮出血的疾病診斷中,尤其以絕經后出血癥狀越來越引起婦科醫護工作者的重視。主要是原因為絕經后出血常常是婦科惡性腫瘤的信號,故探究其出血原因非常重要[4]。目前用于臨床診斷異常子宮出血的方法很多,包括診斷性刮宮、經腹B超、經陰道B超、宮腔鏡及CT檢查等。在上述各種檢查方法中,宮腔鏡和陰道B超的敏感性相對較高,但宮腔鏡的特異性比陰道B超高,尤其是在宮腔鏡定位下活檢最為準確,是絕經后出血患者的首選檢查方法。
本組部分患者在宮腔鏡下治療,其中電切術72例,無任何并發癥發生,效果滿意。我們總結出宮腔鏡檢查的優點有:①能直接觀察宮腔內情況,發現宮腔內的病變。②能在直視下活檢、取異物及粘連分離等,實現定位取材。③大大提高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等病變的診斷率,對預防異常子宮出血引發的疾病具有積極作用。④能夠避免部分剖腹手術,對子宮內膜息肉可以在宮腔鏡檢查的同時進行治療,起到同步診療。⑤宮腔鏡檢查是一種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微創、恢復快、價值高的診療方法。
盡管腔鏡檢查結果是診斷異常子宮出血的有效方法,與病理診斷符合率超過90%,但是只有不斷提高醫療水平,才能減少漏診、誤診,宮腔鏡檢查還可以與陰道B超、組織病理學相結合使用來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1]程亞輝.宮腔鏡檢查用于診斷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價值.臨床影像技術,2009,8(12):154.
[2]甄小文.宮腔鏡檢查對診斷異常子宮出血的診斷價值.廣東醫學院報,2004,22(4):378-379.
[3]劉璐.宮腔鏡在異常子宮出血中的臨床應用.中國實用醫藥,2009,4(23):96-97.
[4]張麗.宮腔鏡診治異常子宮出血226例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