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
乙型肝炎是我國感染率和發病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目前乙型肝炎的診斷及療效判斷常用指標有乙肝病毒熒光定量PCR、血清免疫學標志物。血清標志物(乙肝兩對半)組合模式多樣且復雜這導致臨床上部分患者的HBV感染復制狀況難以判斷,甚至漏檢,外周血中HBV-DNA是病毒復制活躍最直接和可靠的標志。我們對乙肝血清標志物與HBV-DNA定量檢測結果相關性進行分析,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門診診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6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乙型肝炎診斷標準;其中男97例,女70例;年齡21~78歲,病程6個月至5年。
1.2 方法
1.2.1 標本 本組病例抽取空腹靜脈血2管,每管3 ml,分別進行乙肝血清標志物和HBV-DNA定量檢測。
1.2.2 儀器及試劑 乙肝五項定性試劑為上海科華實業有限公司,酶標儀AUTHOS LUCY-2,乙肝DNA擴增儀是上海宏石全自動SLAN全自動熒光定量PCR檢測系統,試劑是上海之江有限公司。
1.2.3 檢測方法 乙肝血清標志物:采取ELISA法檢測中其操作及結果判斷均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HBV DNA定量檢測采用熒光定量PCR,樣品經常規裂解法從血清中提取HBV DNA,加入到已配制好的PCR反應管中(試劑盒中已備有),同時設置陰性對照和陽性定量梯度對照,放入PCR儀中,按使用說明的PCR程序(93℃2 min預變性,93℃45 s,55℃120 s)進行40個循環,反應結束后,通過電腦分析直接定出定量結果。所有檢測均由同批檢測人員進行操作及分析。HBV-DNA正常參考值為 <103copy/ml,≥103IU/mL判為陽性,<103IU/mL判為陰性[1]。
2.1 乙肝血清標志物 對本組167例乙型肝炎患者乙肝血清標志物檢測,分出A組51例、B組60例、C組9例、D組5例、E組11例、F組31例,各組具體標志物顯示見表1。

表1 各組乙肝血清標志物顯示
2.2 乙肝血清標志物與HBV-DNA定量檢測結果 觀察各組病例HBV-DNA定量檢測結果并觀察乙肝血清標志物與HBV-DNA定量陽性率,具體見表2。

表2
乙肝血清標志物是免疫學標志物是診斷乙型肝炎最傳統的指標,ELISA方法是臨床診斷HBV感染的傳統手段,它操作簡便,省時,但敏感性和特異性一般。且實際檢測的是人體對HBV的免疫反應狀態,不能直接反映HBV復制的真實狀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的發展,病毒感染的臨床診斷技術已從定性檢測發展到定量檢測。從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到定量PCR技術檢測HBV dNA,其靈敏度和特異性不斷提高,且在研究病毒感染量與臨床病情的關系、評價和監測抗病毒藥物療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導作用。HBV DNA是直接反映H BV存在、病毒活動性復制、傳染性大小的直接指標,是判斷患者病情變化及病毒突變株的主要指標。
HBV感染者的血液中存在3種HBV顆粒[2],即小球形顆粒、管形顆粒和Dane顆粒。ELISA檢測的是前兩種顆粒包膜表面的一種小蛋白,與病毒復制能力、傳染性無關;PCR檢測的才是核衣殼內具有復制能力的核酸DNA成分,HBVDNA定量檢測和ELISA檢測無論是檢測方法和檢測物質都不同,它們是以不同的角度去評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感染狀況。
HBsAg(+)、HBeAg(+)、抗-HBc(+)時,結合 PCR 檢測的陽性結果表明,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疾病處于活動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HBsAg(+)、HBeAg(+)、抗-HBc(+)其HBV-DNA陽性的拷貝數對數均值低于大三陽對數均值,可能是患者中部分出現HBV前C區基因發生突變而使HBeAg不能表達,但不影響病毒復制和傳播則病情處于活動期,仍具有傳染性。
HBeAg陽性與HBV-DNA有良好的一致性,HBeAg可作為HBV復制及具有強傳染性的一個指標[3]。抗-HBe的存在并不表示患者體內沒有病毒復制,與既往文獻報道結果吻合。此種情況可能是前C區變異,前C區產物的氨基端是非結構的信號肽,使后繼的結構部份轉移至內質網,形成HBeAg的前體蛋白(P25),解脫信號肽和羧基端的一些殘基后,形成分子量不等的HBeAg,而前C區變異則信號肽的解脫后只留10個殘基的短肽,不產生HBeAg,由于HBeAg與HBcAg有交叉免疫原性,因而HBeAg(-),仍可引起宿主持續應答,表現為抗-HBe(+)[4]。
通過本組病例觀察應用實時熒光定量檢測HBV DNA,用于監測HBV復制情況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與乙肝標志物的檢測結果綜合比較,有助于判斷其傳染性和觀察臨床治療效果。乙肝標志物陽性的患者有必要做HBV-DNA檢測,了解其復制及傳染性。HBV DNA檢測已經成為乙型肝炎診斷和療效評價的理想指標[5]。
[1]張卓然.臨床微生物學和微生物檢驗.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74.
[2]段穗萍.乙肝病毒HbeAg濃度含量與HBV-DNA水平的臨床關系.醫學檢驗與臨床,2006,17(1):41-42.
[3]秦雯,董慧珠.乙型肝炎兩對半和HBV DNA定量檢測的臨床應用.檢驗醫學與臨床,2008,5(22):1353-1355.
[4]段正軍,徐杰,田鵬飛.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測定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檢驗醫學與臨床,2007,4(11):1057-1058.
[5]王健,閔福援.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的檢測方法及其臨床意義.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