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梅
1.1 一般資料 53例患者均為足月妊娠,占同期住院總數的2.11%(53/2515);年齡最小18~20歲,最大42歲,平均年齡26歲;初產婦35例,經產婦18例。53例中①產后24 h內出血量約500~600 ml 30例,出血量約601~900 ml 19例,占35.8%;100 ml以上的4例,占7.54%。②產后2h出血是47例,占88.5%,24h出血6例,占11.33%。
1.2 產后出血診斷標準,按世界衛生組織診斷標準,胎兒娩出后24 h內出血≥500 ml者為產后出血。
1.3 對出血量的計算:胎兒娩出后將碗盤放在產婦臀下接血直到產后2 h,我院采用盆接法進行計算。

表1 53例患者分娩方式與出血原因關系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37例為子宮收縮乏力所致,占69.8%;其次6例胎盤滯留,共占11.4%。
3.1 任何影響子宮肌纖維正常收縮和縮復功能的因素 都會引起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
3.1.1 全身因素 機體有慢性疾病,特別是肝病及血液系統疾病;產前產婦精神過度緊張,休息不良和進食不足,致使體力衰竭,產程延長,難產,滯產。臨產后使用鎮靜劑過多,麻醉過深等。
3.1.2 局部因素 子宮壁水腫,嚴重的妊高征,全身水腫者;嚴重貧血、滯產、子宮下段壓迫時間過長;子宮本身有炎癥、腫瘤、畸形;產前出血、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以上諸因素均為子宮收縮乏力的高危因素,妊娠期后給予足夠的重視。除積極治療原發病外(如貧血、妊高征等),還應正確處理產程,一定要保證子宮肌纖維有正常的收縮和縮復過程;產程中及產后尿潴留也影響子宮收縮,因此注意膀胱充盈情況,以免影響宮縮。
3.2 預防 ①加強高危產婦監護,做好產前臨產后心理、生理護理,避免產程延長、尿潴留,應保持充沛精力,并做好搶救準備工作,臨產后保證足夠休息和營養,減少繼發宮縮乏力。②對產后有出血傾向者,對分娩后10 min胎盤未娩出者,則不能久等,應立即行人工胎盤剝離術。③對陰道分娩者常規檢查宮頸、陰道及胎盤,發現胎盤胎膜殘留及時取出,軟產道裂傷及時縫合止血,縫合后常規肛查,了解有無血腫。④合理使用縮宮素是防治產后出血的重要措施,臨產后因宮縮乏力加用催產素時因常規從小劑量開始,由于個體對催產素的耐受性差別較大,因強烈宮縮會發生子宮破裂,產程過快會發生軟產道撕裂。⑤密切觀察產后陰道流血,特別是產后2 h出血,尤其注意少量持續出血,往往易被忽視,但不能也忽視2 h后出血。⑥雙胎分娩第一孩娩出后應間隔15 min再娩出第二孩,保證子宮及纖維有正??s復過程;第二孩前肩娩出后靜脈注射縮宮素。
3.3 產后出血的處理 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宮收縮乏力,約占產后出血總數70% ~75%。本文統計占69% ~79%,保持血容量防止失血性休克是處理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原則,刺激和加強宮縮是處理出血的關鍵。因此產時產后有宮縮乏力者,應及時采取適時有效的方法預防產后出血,但治療前一定要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產后出血,確認為宮縮乏力性出血進行如下治療:
3.3.1 止血措施 ①促進子宮收縮:按摩子宮促其收縮,雙合診壓迫子宮止血,宮腔填塞紗布法,24 h后取出,術后應用大劑量抗生素預防感染,剖宮產術后本院采用下腹部砂袋壓迫止血法,砂袋重1000~1400 g壓迫6~8 h,同時給宮縮劑。②應用宮縮劑:靜脈推注縮宮素20u,同時再以10u加入葡萄糖液500 ml靜脈滴注,也可宮頸注射麥角新堿0.2 mg,催產素20u加強宮縮,必要時經腹壁直接注入催產素20u至子宮底部肌層內,如膀胱充盈或疑宮腔積血時先行導尿排空膀胱,徒手進宮腔取出血塊,以便恢復子宮收縮。如軟產道損傷引起出血即行縫合術,如胎盤殘留即行清宮術。
3.3.2 抗休克治療 ①輸血補液:出血較多發生休克者除用上述方法止血外,還應積極抗休克治療,補液原則是先是晶體后膠體,先快后慢,輸血量和速度取決于血的量和速度,必要時靜脈切開和加壓輸血,缺多少補多少。②經多項處理,仍出血不止,有生命危險時,可行雙側髂內動脈結扎或結扎子宮動脈上行支。③必要時也可行子宮次全切除術搶救生命。
總之,科學的接生方法,果斷有效的處理措施,可使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死亡率明顯下降,從而使有效的挽救產婦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