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萍 楊麗明
混合痔是常見的肛腸外科疾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好發于20歲以上成年人其發病率與年齡成正比,女性略多于男性。藥物口服治療往往不理想,手術治療是有效治療混合痔的方法,特別是對于環狀脫出的混合痔。[1]混合痔術后由于其解剖的特點及生理功能等因素的影響,早期容易出現肛門水,若不積極處理則會水腫加重,疼痛明顯,甚至伴有出血,給患者帶來痛苦以及影響傷口愈合時間。本文通過觀察中藥五倍子湯坐浴熏洗治療混合痔術后肛門水腫的護理方法及效果,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72例患者來自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間在廣東省中醫院芳村分院普外科收治的混合痔住院患者,術式均采用腰麻下混合痔內剝外扎術。其中男44例,女28例;年齡18歲~78歲,平均38.75歲;病程最短2月,最長的22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麻醉方式及手術方式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2000年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制訂的《痔診治暫行標準》[2]。②年齡18~80歲,性別不限。③住院并在腰麻下施行混合痔外剝內扎術。④同意參加本試驗者;同時具備以上四條標準為符合納入標準。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有嚴重基礎疾病,如明顯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妊娠及哺乳期者。③合并精神疾病者。④過敏體質及對試驗藥物過敏者。⑤既往有肛門手術病史。⑥合并肛瘺、肛周膿腫、直腸潰瘍、腸道感染等患者。具備任意一項上述標準即予以排除。
2.1 方法 對照組在術后第一天用1∶5000高錳酸鉀液先熏洗后坐浴,2次/d,10~15 min/次,然后肛門局部塞太寧膏,常規換藥處理,直至傷口完全愈合。治療組在術后第一天使用中藥五倍子湯劑(五倍子 30 g,樸硝 30 g,桑寄生30 g,蓮蓬30 g,荊芥30 g苦參15 g黃柏15 g,薄荷20 g,地榆20 g等)適量水熬煎湯約1000 ml,先熏洗后坐浴,2次/d,10 min/次,然后局部塞太寧膏,常規換藥處理,直至傷口完全愈合。
2.2 術后基礎性護理 ①腰麻術后禁食水6 h,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觀察切口疼痛及滲出、小便情況等。②臥床休息:由于手術位置在肛門,手術后組織疏松脆弱易出血,故術后應臥床休息,囑患者常更換體位,防傷口受壓。③飲食護理:忌食辛辣刺激之品,禁煙酒,宜食新鮮水果蔬菜以潤腸通便。④排便的護理:手術當日不宜排便,大便時勿努責,避免大便于硬,造成創口破裂出血。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保持肛周衛生,勤換內衣褲,避免肛周濕疹。
2.3 針對性護理 護理上協助患者擺好舒適的體位,放松肛門局部,保證其肌肉松弛度,減少其張力,起到減少肌肉阻力引起疼痛,坐起時予氣圈墊肛門部,避免肛門局部受壓血液回流障礙,加重疼痛及水腫。配置中藥坐浴藥液時要注意藥物的溫度,水溫一般控制在38℃ ~40℃,坐浴時間控制在10 min。勿久蹲久坐。坐浴的高度不宜過低,以坐便廁高度為宜。術后第一天開始指導患者做提肛運動。早晚各30次。
3.1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判定。于2周后門診復診評價,痊愈:肛緣水腫消失,皮下無血栓形成,創面無感染,患者脹痛消失;有效:肛緣水腫明顯減退,皮下暗紫減退,創面少量分泌物,無感染,患者脹痛減輕;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雖然改善,但仍需手術或其他處理者。
3.2 滿意度分析 采用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對坐浴方法的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①術后第1、3、5天創面水腫情況:無水腫為6分(水腫完全消失);Ⅰ度水腫為4分(水腫部位1處,范圍小于0.5 cm×0.5 cm);Ⅱ度水腫為2分(水腫部位1處,水腫范圍小于1 cm×1 cm而大于0.5 cm×0.5 cm,或水腫部位2處以內,水腫范圍小于0.5 cm×0.5 cm):Ⅳ度水腫為0分(水腫部位1處,水腫范圍大于1 cm×1 cm,或水腫部位大于3處)。②術后第1、3、5天疼痛程度:無疼痛6分;輕度疼痛,不必處理4分;中度疼痛,口服止痛藥即可緩解2分;重度疼痛。需注射止痛藥物方能緩解0分。③術后第1、3、5天便后出血情況:無出血6分;輕度出血,手紙上可見血跡4分:中度出血,便后滴血2分;重度出血,噴射性出血0分。③評價取其每項評價的第1、3、5天的評分的平均分作為本項得分,總分13~18分定義為患者滿意,7~12分定義為較滿意,0~6分定義為不滿意。滿意+較滿意定義為滿意。由管床護士于出院當天向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表,采用統一的語言指導患者完成。兩組患者各發放調查表72份,回收有效調查表7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
數據采用SPSS 14.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療效及對坐浴方法滿意度比較采用t檢驗。

表1 兩組術后肛緣水腫情況比較

表2 兩組療效總有效率比較

表3 兩組滿意度比較
混合痔術后水腫是常見的并發癥,也是引起創面疼痛,延遲愈合的主要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主要因素:①解剖因素:肛門會陰附近有豐富的神經及血管,混合痔術后引起血液及淋巴回流受阻,神經纖維暴露,局部表現為充血、炎性滲出和劇烈疼痛,而肛門周圍疏松組織較多,大量滲出液淤積其內,又加重疼痛及回流障礙。②手術因素:術中切口設計不合理、曲張靜脈組織及血栓剝離不徹底、皮瓣余留過多切口引流不佳、術前括約肌痙攣未作處理或處理不當。③護理因素:包扎敷料松解過早;術后排便久蹲、強掙或頻繁臨廁;術后大便干燥、排便困難等。因此混合痔術后約有5% ~30%的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肛緣水腫,特別是環狀混合痔患者,手術以后出現肛緣水腫的比例較一般混合痔患者更高。
祖國醫學認為,混合痔術后疼痛,水腫由于氣血瘀阻、濕熱下注、經絡壅塞所引起。為此,我科自擬五倍子湯方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方中五倍子清熱解毒,收斂生肌;苦參、黃柏、荊芥清熱燥濕;蓮蓬消瘀止血;樸硝清熱止痛,斂瘡生肌,地榆清大腸濕熱?,F代藥理[4]研究證明五倍子藥物當中所含的鞣酸對蛋白質有沉淀作用,皮膚、黏膜、潰瘍接觸鞣酸后,其組織蛋白質即被凝固,造成一層被膜而呈收斂作用,苦參可抑制變態反應,提高細胞內CAMP阻止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4],中藥外洗液坐浴可改善機體微循環,調節新陳代謝,具有較強的抗炎鎮痛作用,對金葡菌、大腸桿菌等多種細菌都有抑制作用。以上諸藥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之功,全方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生肌之功效。中藥洗劑在解除肛門括約肌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創面肉芽組織修復再生、加速創面愈合方面有很好的療效,在術后止痛、消腫、促愈方面均優于對照組。
中藥洗液是通過熱力及藥效來達到治療目的[5],護理上配置洗劑時要控制好藥物的穩定,水溫一般控制在38℃ ~40℃,藥物過熱導致局部水腫的加劇,加劇肛門的疼痛及愈合時間。同時應控制坐浴的時間,有研究顯示,長時間的坐浴并不能減輕患者的疼痛及肛緣水腫,反而加劇患者的癥狀,同時在出血方面與坐浴的時間無關。痔術后中藥坐浴時,應指導患者將坐浴時間控制在5~10 min,以減輕疼痛,水腫促進切口愈合,提高坐浴療效[6]。
綜上所述,經中藥五倍子湯治療混合痔術后患者,配以針對性的護理,能夠較好緩解術后肛門水腫及疼痛,有利于促進傷口愈合,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1] 石健,王建民.吻合器痔環切術(PPH術)治療環狀混合痔50例臨床觀察.安徽醫藥,2008,12(11):1066-1067.
[2] 張東銘.痔?。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92-93.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7.
[4] 秦萬章主編.現代中醫藥應用與研究大全·皮膚科.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4:128-129.
[5] 李晶.痔瘡外洗液坐浴治療混合痔術后水腫50例.新中醫,2007,39(7):72.
[6] 羅旭雯.混合痔術后適宜中藥坐浴時間的探討.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