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光輝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由于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或痙攣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因此又稱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多發生于45歲以上的人,并隨年齡增高發病率相應增加。由于老人心臟、血管及神經系統發生老化,當發病時表現個體差異很大,甚至發生心肌梗死后也沒有胸痛的癥狀。如老年人突然發生以下表現,就應引起重視:體力活動或精神激動時,尤其在白天,突然呼吸困難,要引起注意。選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經過臨床護理,療效明顯,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60~75歲,平均(67.8±6.8)歲;病程1~19年。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心理護理、生活護理結合常規護理的方法。
冠心病是威脅人們健康和生命的心身疾病,近年來國內外除重視心理社會病因性研究外,對于行為治療的研究非常重視。根據國內外臨床經驗,對冠心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最好配合心理行為治療,方可提高治愈率,鞏固治療效果。
2.1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應包括擴血管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抗高血壓藥物、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藥物。也要重視調節情緒,如有焦慮癥狀可用抗焦慮藥物,有抑郁癥狀者予以抗抑郁治療。
2.2 常用心理療法 解釋性心理治療。醫護人員的解釋,包括冠心病與情緒和個性的關系、冠心病的治療方法等,特別是權威醫生解釋可以使冠心病患者消除緊張情緒,變被動治療為主動參與,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改善常規治療中的被動狀態。
2.3 生活指導療法 有規律的運動、合理的膳食、充足的睡眠、適當的娛樂活動,可以轉變A型行為模式,降低血黏度,使膽固醇明顯降低。
2.4 飲食護理 適當的營養,對老年人的機體修復甚為重要。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代謝處在削弱階段,酶系統也多處在紊亂狀態中,加之消化系統功能不全或存在其他慢性疾病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等,都可影響老年人體質的恢復。因正常人每天應進2000~2500卡的熱量,然而老年人因體質因素,往往不易達到,亦因不能很好的吸收利用,因此必須進食高熱低脂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少量多餐,以軟食為主,每天以四餐為宜,同時患有高血壓的老人,要減少食鹽的攝入量,既要注意熱量攝人,又要避免體重過胖,必要時適當減少主食,多吃青菜[1]。
實驗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意義。

表1 兩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對比分析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簡稱,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其患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多,70歲以上的老年人幾乎都患有程度不同的冠心病。近年來,由于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變化,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經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人,在30~40歲雖然可見到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癥狀出現。冠心病的發病率從40歲開始逐漸增多,自40歲開始每增加10歲,冠心病的發病率約遞增1倍,心肌梗死的危險性也是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大。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是長時間逐漸形成的,年齡越大,各種容易引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作用的時間也就越長,因而發生冠心病的機會就越多。本研究資料表明,實驗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傊瑢夏旯谛牟』颊咴诔R幾o理的基礎上,加以合理的??铺厣o理,能夠有效減少疾病復發,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康維強,宋達琳.老年心臟病學.科學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