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花珍
(尉氏縣國土資源局,河南 開封 475500)
地籍的概念:地籍,地是土地,籍是登記基本狀況及隸屬關系的簿冊。地籍是記載土地的位置、界址、權屬、數量、質量、地價和用途(地類)等基本狀況的圖冊。如同設立戶籍一樣,為了掌握有關土地狀況的資料,土地也必須建立地籍(包括地籍簿與地籍圖)。
多用途地籍的概念:多用途地籍,亦稱現代地籍,是稅收地籍和產權地籍的進一步發展,其目的不僅是為課稅或產權登記服務,更重要的是為土地利用和保護,為全面、科學地管理土地提供信息和基礎資料。
地籍控制測量是根據界址點和地籍圖的精度要求,視測區范圍大小、測區內現存控制點數量和等級等情況,按測區的基本原則和精度要求進行技術設計、選點、埋石、野外觀測、數據處理等測量工作。
地籍控制測量分為地籍基本控制測量和地籍圖根控制測量。地籍基本控制測量可采用三角網(鎖)、測邊網、導線網和GPS相對定位測量網進行基本控制測量工作。施測的地籍基本控制網點分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級,可布設為相應級別的三角網、側邊網、導線網和GPS網。
在城鎮地區,為滿足界址點坐標精度的要求,則必須布設大量的一、二級導線點和圖根導線點。控制點的密度與測區的大小、測區內的界址點總數和要求的界址點精度有關,控制點最小密度應符合《城市測量規范》的要求。

?
地籍控制測量的精度是以界址點的精度和地籍圖的精度為依據而制定的。根據地籍測量規范規定,地籍控制點相對起算點中誤差不超過±0.05m。現將各等級控制網的主要技術要求舉例列表說明。
地籍控制點是進行地籍測量和測繪地籍圖的依據。平面控制測量按其測量范圍、精度要求和用途的不同可分為國家控制測量(大地測量)、工程控制測量和地籍控制測量。無論是國家控制測量還是工程控制測量和地籍控制測量都必須遵循從整體到局部,由高級到低級分級控制(分級布網,但也可越級布網)的原則。
地籍測量工作,不僅要測繪地籍圖和界址點坐標,而且要頻繁地對地籍資料進行變更。修測地籍圖和隨時測定變更后的界址點坐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控制點的密度應根據界址點的精度、密度、地籍圖比例尺、地籍測量資料的更新和恢復界址點位置的需要等因素來綜合考慮。為滿足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城鎮地區,應對一、二級導線點全部埋石,通常情況下,地籍控制網點的密度為:
(1)城鎮建成區 100~200m布設二級地籍控制;
(2)城鎮稀疏建筑區 200~400m布設二級地籍控制;
(3)城鎮郊區 400~500m布設一級地籍控制;
地籍控制點若需要作為永久性保存的就必須埋設標石(或標志)。基本控制點的標石往往埋設在地表以下而不易發現,一、二級地籍控制點的標石大部分被埋設在地表之下,在地表的上面僅留有很少一點(約2cm高)。為了今后應用控制點尋找方便,必須在實地選點埋石后,對每一控制點填繪一份點之記。就尉氏縣劉麥河與南環路交叉口處E級點之記舉例說明如下圖:


?
為了更好地了解整個測區地籍控制網點分布情況,檢查控制網布網的合理性和控制點分布等情況,必須繪制測區控制網略圖。控制網略圖就是在一張標準計算用紙(方格紙)上,選擇適當的比例尺(能將整個測區畫在其內為原則),按控制點的坐標值直接展繪在紙上,然后用不同顏色的或不同線型的線條畫出各等級的網形。控制網略圖要做到隨測隨繪,也就是當完成某一等級控制測量工作后,立即按點的坐標展出,再用相應的線條連結,這樣不斷地充實完成,地籍控制測量工作完成,控制網略圖也相應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