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策
研究影響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各種因素,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鋼琴伴奏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與創新能力。在理論與實踐上引導學生在表演實踐中適應各種伴奏任務。也就是說,影響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因素研究,旨在培養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進而提高鋼琴伴奏與鋼琴演奏能力。而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所在。
作品分析能力是設計鋼琴即興伴奏的前提,具有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對于鋼琴即興伴奏的設計將會產生富于整體性的效果,因為作品分析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把握歌曲的結構和風格。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可以使鋼琴即興伴奏在歌曲整體框架的基礎上達到較準確的定位,無論是結構的邏輯發展還是風格特色的處理等方面,都能達到理想的境地。無論是有譜即興伴奏還是無譜即興伴奏,都必須以對所伴奏的音樂作品的理解、感悟、把握、分析為前提,沒有對作品的分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音樂表現力與音樂創造力。
主題表現能力指的是在對作品主題內涵進行充分分析、解讀的基礎上,在鋼琴即興伴奏中予以凸顯與表現。不同的主題思想也有不同的伴奏手法與伴奏技巧、伴奏風格。例如為《黃河大合唱》進行即興伴奏,就要通過強烈對比的伴奏手法來強化作品中的愛國主義思想;又如為歌曲《我親愛的爸爸》作鋼琴即興伴奏,就要采用降A調式,左手運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增強歌曲的流動性和表現力。全曲以代表清純美麗的少女的音樂形象為前奏,旋律舒展,并與中聲區的起句緊密相連,上下行分解和弦伴奏使歌曲更加動情。曲調結構簡潔,節奏緊密,微微起伏搖蕩又平穩安靜,靜中有動。通過這一系列的即興伴奏,充分表現出女兒向父親吐露的生死不渝的情感,深化了作品中人性化的主題思想。
形象塑造能力,指的是在對作品音樂形象的理解、把握、聯想、想象的基礎上,通過鋼琴即興伴奏,以聲音形象塑造出作品中的音樂形象,并以此引起觀眾的聯想與想象,調動觀眾作為欣賞主體的藝術創造性,在觀眾頭腦中也形成鮮明獨特的音樂形象。例如為《黃河大合唱》作鋼琴即興伴奏,就要通過各種伴奏手法與伴奏技巧,塑造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以及黃河船夫、黃河兒女的音樂形象。
鋼琴即興伴奏體裁呈現能力,指的是在對各種不同體裁的音樂作品的各自特點理解與把握的基礎上,通過不同的伴奏手法與伴奏技巧,對各種不同體裁的音樂特點予以藝術呈現。
體裁作為音樂作品藝術形式的要素之一,是為音樂作品內容服務的重要元素。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是辯證統一、完美結合的。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并反作用于內容,二者應當水乳交融,共促雙贏。因此,對作品體裁的藝術呈現,是鋼琴即興伴奏的重要任務之一。而體裁呈現能力,又是作品體裁呈現的藝術保證,也就是說,沒有體裁呈現能力,也就不能呈現作品的體裁特點。
鋼琴即興伴奏能力是音樂理論知識、鋼琴演奏技能、音樂創造力的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體現。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鋼琴即興伴奏教學在當下高等院校音樂專業的教學中仍處于附庸地位,甚至存在缺失現象。這一狀態,在我國教育改革以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中亟待迅速扭轉。培養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新時代對創新型、實用型音樂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