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崇勝
京劇琴師的綜合修養,是京胡演奏藝術的“軟實力”,即智力支撐與動力系統,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京劇琴師的綜合修養,又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高水準的復雜系統工程,其中最為主要的,是三方面修養,我們分別進行研究與解讀。
京劇琴師綜合修養中的第一修養,是文化修養。
“文化”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大概念,“廣義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有時又專指教育、科學、文學、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知識與設施。”[1]文化包括各種內隱與外顯的行為模式、價值觀,通過傳播媒介的運用使人們習得并傳遞,構成了人類群體的顯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是歷史上經過選擇的價值體系,它既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又是限制人類進一步活動的因素。
“知識經濟”的21世紀,全球各國家、各領域都興起了一股“文化熱”,文化已成為一個大主題,已與經濟、政治一起,共同構成綜合國力的三大要素。因此,文化修養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京劇琴師綜合修養中的基礎修養。“藝術的競爭說到底乃是文化的競爭”這句話,同樣適用于京劇琴師,也就是說,文化修養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京胡演奏藝術水平的高低。
在這方面,有許多成功的范例。例如著名京劇琴師徐蘭沅,就有極高的文化造詣,不僅是“六場通透”(兼顫表演和音樂)的多面手。顯示出其博學多才的文化根底,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著有《徐蘭沅操琴生活》一書,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與藝術學價值。
由此可見,文化修養作為基礎修養,是京劇琴師所必需具備的修養。
京劇琴師綜合修養中的第二大修養,是藝術修養。
所謂“藝術”,是指“人類以情感和想像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即通過審美創造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理想,在想像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互相對象化。具體說,它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藝術家知覺、情感、理想、意念等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2]
京劇琴師應當是名副其實的藝術家,藝術修養是其綜合修養中的題中慶有之義。這些藝術修養,包括文學(語言藝術)修養、音樂修養、舞蹈修養、繪畫修養、書法修養、攝影修養、雕塑修養、戲劇(舞劇、歌劇、話劇、音樂劇、皮影劇、木偶劇、廣播劇)修養、曲藝(相聲、二人轉、大鼓、評彈等)修養、雜技修養、魔術修養等等。
在這方面,也有許多成功的范例。例如著名京劇琴師宋士芳,文學修養與音樂修養極高,不僅著有《宋士芳演奏京劇曲譜集》一書,而且創作出許多京胡獨奏曲與協奏曲。
由此可見,藝術修養也是京劇琴師必需具備的修養,是其綜合修養中的不可或缺的修養。
京劇琴師綜合修養中的第三大修養,是戲曲修養,這是京劇琴師的中心修養與主體修養。
京劇是中國戲曲中的“老大哥”,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表演體系與前蘇聯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德國的“布萊希特體系”,并稱“世界三大表演體系”。因此,京劇琴師必需具有較高的戲曲修養。從劇本到導演、表演、再到音樂、舞美,都應當無所不精。
在這方面,更有許多成功的范例。例如著名京劇琴師李慕良,是京劇名丑李趕三之子。李慕良幼年習京劇老生表演,14歲拜馬連良為師。后為馬操琴,精通京劇藝術各門類,不僅京胡演奏藝術超群,而且創造出許多新腔,曾在京劇《赤壁之戰》、《趙氏孤兒》、《海瑞罷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劇目中參與唱腔設計。曾與裘盛戎合作,在《趙氏孤兒》一劇中創造出“漢調二黃”,至今仍是廣為流傳的花臉新腔。
由此可見,戲曲修養更是京劇琴師綜合修養中的必備修養。
[1] 辭海 [M]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P1858.
[2] 同上.P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