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琳
建構游戲是一種幼兒喜愛的活動方式。它是幼兒運用玩具和結構材料,通過拼搭、構造、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當中的建筑物和各種物品的游戲,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可創造因素。而無數實踐證明,建構游戲接近于幼兒的天性,更能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是落實“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發展”之教育理念的切入口。那么,在建構游戲中,教師應如何發揮自身作用,真正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呢?
通過本學年開展的系列建構游戲“幼兒園”,使我認識到正確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是幼兒主動、有效學習的關鍵。教師的引導作用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由于建構游戲是通過手的操作,反映兒童對周圍事物的印象,是依靠表象進行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充分觀察,增加幼兒對建筑物的表象,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是建構游戲的關鍵。只有讓幼兒對生活中的物體進行細致的觀察,深入的了解,并形成豐富深刻的印象,這樣孩子們才會有建構物體的愿望,有放手建構的能力。
幼兒園是幼兒非常熟悉的場所?;顒忧?,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大門是什么樣的、花壇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園里有哪些主要建筑物,這些建筑物都有哪些特點、幼兒園的圍墻是怎樣的等等。重點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形狀、結構,由近及遠,由局部到整體,積極培養幼兒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當幼兒參觀后有一定的印象時,教師再引導幼兒用討論、談話的方法,提出一些關于外型、功能的問題,讓幼兒自由討論回答,進一步了解幼兒園的特征。如:參觀大門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幼兒園大門是什么樣的?高不高?大門的旁邊有什么?參觀教學樓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教學樓是什么樣的?它一共有幾層?每一層都有什么?參觀滑滑梯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滑滑梯是什么樣的?它的周圍有什么?蘑菇桌有幾個?蘑菇凳有幾個?滑滑梯周圍的地跟教學樓周圍的地是一樣的嗎?那它們是怎樣分開的呢?等等,這些問題都更好地幫助幼兒梳理、了解幼兒園的功能和外型,為建構游戲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認為,教師有意識地豐富幼兒的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是更好地開展建構游戲的必要前提。
游戲材料是活動的物質支柱,幼兒往往是在現有玩具或操作材料的啟發下產生聯想和創造愿望的。當確定好一個主題后,教師首先要和孩子們商量需要什么材料,引導他們去創造自己所需要的道具。開展“幼兒園”建構游戲時,我引導幼兒思考,要搭建我們的幼兒園,可以用什么材料呢?這時許多幼兒都提到了我們常用的積木,我順勢引導:除了積木,還能用別的東西搭建幼兒園嗎?在我的引導下,幼兒打開了思路:他們知道除了使用積木外,還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物、廢舊材料及半成品玩具作為建構材料,在游戲中創造性地使用。
當然,隨著游戲開展的需要,教師應及時增添建構材料。分層次的材料投放,讓孩子始終對這個主題保持興趣和新穎感,在每次的活動中都能做出與上次不一樣的東西。在開展“幼兒園”的主題時,第一次投放一些主體建筑物的材料,都是平時活動中常用來做大型建筑的,如:大小不等的長方形積木、拱型木片、圓柱型木棍、大型塑料炮筒、雪花片、紙盒等等,這些可以讓孩子們做出幼兒園的主體部分;第二次投放材料之前,通過幼兒的討論與建議,我們增加了許多廢舊材料及半成品玩具,如:奶粉盒、牙膏盒、飲料瓶、易拉罐、果凍盒、卷紙筒、樹葉、小箱子、吸管、皺紋紙、彩帶等等,他們利用這些做成各種各樣的大樹、花壇,幼兒園里的蘑菇桌、蘑菇椅,垃圾桶,安全標識等等。通過分層次投放材料,孩子們搭的幼兒園一次比一次有新意,一次比一次漂亮。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正確的引導有賴于教師對幼兒游戲活動的了解,而了解幼兒的前提是教師細致的觀察。正如《綱要》中所說“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操究式的師生互動?!蹦敲?,在建構游戲中,哪些地方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呢?
提供與收集的玩具或材料是多種多樣的,性質也是不同的,因此要幫助幼兒學會較合理地使用材料。如:幼兒在用廢舊紙盒搭建教學樓的時候,一組幼兒選擇寬大的積木盒做樓房的樓面,而樓房的柱子則使用不穩定的樂百氏果奶瓶支撐,結果樓房往上搭兩層后總是倒塌。我們就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仔細看看,我們的樓房為什么會倒呢?”這時孩子們不再滿頭大汗地重新搭樓房了,而是歪著腦袋看起來:“是果奶瓶沒站住、上面太重了,果奶瓶太輕了”“到底用什么做樓房的柱子更好呢?”于是孩子們在教室內找開了,有的拿易拉罐,有的拿奶粉盒,有的往果奶瓶里灌沙子。經過大家的嘗試,一致同意用奶粉盒橫放在四面,當樓房穩穩當當地建好后,孩子們高興地又叫又跳。這樣,不僅使幼兒知道了如何選擇材料做樓房的柱子,還使他們通過自身的“錯誤嘗試”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由于幼兒的社會經驗和知識有限,建構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少問題,教師應仔細觀察,了解幼兒各自的水平和需要,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導方法。我們通過巡回觀察來了解幼兒的游戲狀況,觀察孩子的活動意向,準確判斷幼兒的游戲需要,適時指導:孩子是否需要幫助;老師是否需要介入;應當選擇什么樣的介入方式,介入的最佳時機是什么時間。比如,一位幼兒正在搭滑滑梯,他搭成一段一段,沒有連接在一起,這時教師要馬上指出這個錯誤嗎?老師到底應當怎么做呢?我沒有直接指出他的問題,也沒有幫他搭,而是拿了一個小娃娃走上滑滑梯,走著走著娃娃掉到了滑滑梯下。幼兒看到了說:“娃娃從滑滑梯上摔了下來,我的滑滑梯斷了,要修一下?!焙⒆觽凂R上探究著如何將滑滑梯連起來,不一會兒的功夫,滑滑梯就修好了。教師的引導不一定要用語言,適當的介入勝過語言的引導,如果這時教師沒有介入,孩子很有可能不知道這樣的滑滑梯是不完整的、危險的,同時,教師的介入方式也是應當注意的,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你要注意怎么搭,而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孩子的自主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幼兒游戲開始處于低潮時,當幼兒情緒不佳時,當幼兒獲得成功時,當幼兒遇到技能障礙時,當幼兒游離游戲情景時,當幼兒延伸或擴展游戲內容有困難時,當幼兒出現負面行為時,當環境中產生不安全因素時,我們教師都應找準時機,自然介入,適度點撥,保證建構活動的順利開展。
圖紙的設計在建構游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設計建構圖紙,能把平面結構變為立體結構,約束幼兒有計劃有章法的搭建,而不是隨心所欲,而且能夠在搭建過程中發現問題,靈活地修改建構圖。在“幼兒園”建構游戲中,我首先請每位幼兒設計一所幼兒園,并請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幼兒園是怎樣的。根據幼兒的設計圖紙,我又提出新的搭建任務,請幼兒分組設計一個自己心目中的幼兒園,幼兒集體思考、討論并設計出初步的搭建圖紙。雖然孩子們畫的圖紙看起來很幼稚,很粗略,但這是建構游戲中不可忽略的過程。它讓幼兒了解到工程師們做工程是很嚴謹的,一定要嚴格按規劃圖來施工,而不能隨心所欲。當建構活動中出現問題或行不通時,再組織幼兒集中修改圖紙,重新按圖紙搭建,真正發揮圖紙在建構游戲中的作用。
大班幼兒的建構游戲不再以單獨游戲為主,而更趨向于群體化,這就讓幼兒感覺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成為了游戲成功的“階梯”。要想使建構內容不斷豐富,教師要因勢利導,引導幼兒自由結伴,合作游戲。
在幼兒結伴共同建造某一組復雜的建筑群時,教師要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注意引導幼兒分工合作,當組內出現不同意見時,要及時進行疏導,讓幼兒學會協商,學習一些交往的技巧。在“幼兒園”建構活動中,有一組幼兒建造了滑滑梯,我引導他們自由分工后,有的建滑滑梯的樓梯,有的架滑滑梯的橋身,有的搭滑滑梯的坡板……當發現一位幼兒建的樓梯比其他幼兒搭的滑滑梯橋身與坡板還高出許多時,我便引導他們自己觀察、討論,啟發他們想出修改辦法。一個小朋友馬上想出了主意:“我把橋身和坡板再筑高些,你把樓梯變矮些好嗎?”另一個說:“對,好辦法!”他們邊修改還邊議論,怎樣搭得更好。經過指導,這組幼兒配合默契,一個漂亮的滑滑梯呈現在大家面前,他們高興地又鼓掌又叫好。這是他們合作建造的成果,孩子們共同分享著團結協作成功后的歡樂。
在游戲中,幼兒又常因合作技能的限制,使得在碰到障礙如比較復雜的建構主題時,不能妥善地去分工,配合,協調一致地圍繞主題開展建構。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作為幼兒隱性游戲伙伴的作用,引導幼兒集體討論建構主題,共同描述建構方案;幫助幼兒分工、合作,使他們在合作中懂得謙讓、分享,學會輪流、協商、有目的地搭建,合作水平才能躍上一個新臺階。為了使幼兒在建構活動中更加主動、大膽地合作,我們還開展成果觀摩,鼓勵他們每組推選代表,將各組的成果相互介紹,使幼兒與教師的交流更多地轉變為幼兒同伴們的交流,更多地去接受同伴們的建議和看法。在無數次的建構活動中,幼兒嘗到了合作的甜頭,體會到了協商、謙讓、輪流帶來的樂趣,合作的水平也從最初的固定雙向合作發展為多向不定合作,從命令式合作發展為協商合作,合作與交流得更加主動、大膽了。與此同時,我們不斷地加強對幼兒建構合作情況的觀察,并以表揚的表格的形式及時地對游戲情況進行記錄、評價與分析,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使孩子們社交技能不斷提高的同時建構游戲也不斷注入新的生機。
游戲結束后,教師的評價是很必要的,有效的評價是對孩子活動的認可,也是對下一活動的期望。孩子通過教師與同伴的評價,提煉出有用的游戲經驗,提升幼兒游戲水平,為下次游戲留有余興。
游戲評價包括主題建構中的合作與分工、技能的掌握、材料運用、游戲常規等方面,教師可運用集體、小組、個別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讓幼兒將游戲中有益有效的游戲經驗相互分享碰撞。如:教師組織幼兒評價:上次游戲中滑滑梯樓梯太少的問題解決了嗎?用什么方法解決的?你們小組的搭建任務完成得怎樣?與同伴合作搭建時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樣解決的?等等。教師認真傾聽幼兒的交流,適時為幼兒陳述遞詞補充不完整的表達,幫助幼兒提煉出有用的游戲經驗,以此提升幼兒游戲水平,推動游戲情節的發展。
在幼兒分享交流游戲中問題解決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教師啟發幼兒討論:對下次游戲你有什么好的建議?還需要增加哪些搭建或輔助材料等?幫助幼兒拓寬思路,逐漸豐富場景、材料、主題、情節,使幼兒對下次游戲充滿期待。
總之,幼兒園的建構游戲對于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正確地支持和指導幼兒進行建構游戲,需要我們深入地了解建構游戲對幼兒成長的意義,更進一步分析幼兒的心理和年齡特征與建構游戲的關系,運用正確的游戲指導方法,以全新的游戲觀審視建構游戲,促進幼兒游戲的全面發展。
[1]劉焱:《兒童游戲通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2]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3、丁海東:《學前游戲論》,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