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巖石 國金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
在理論上,老板和員工的關系主要有兩種解讀,一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二是職業化的分工與合作。當我們習慣性地將已逝商業奇才喬布斯看作一位偉大的創新者時,卻往往忽略了其根本上的管理者身份。那么在蘋果公司,是如何界定喬布斯和員工們的關系的?
蘋果公司的原名是蘋果電腦公司,但由于業績不佳,喬布斯重新入主蘋果電腦公司之后,首先是公司更名刪除了“電腦”二字。數年后殺入手機市場,一舉奪下半壁河山。從此,手機用戶被一分為二:用蘋果手機的人和其他人。蘋果公司的員工們走到哪里都會遇到“果粉”們羨慕的眼光,分享著“果粉”們對喬布斯的迷戀。
商道有兩大流派,其一是薄利多銷,其二則為追逐厚利。薄利多銷的背后多半是“血汗工廠”,而逐厚利模式的背后多半是創新型設計或投資性收益。前者,公司的老板是資本家,員工是被剝削者,利潤來源于資本家對剩余價值的攫取;后者,公司的老板是企業家,員工是利益分享者,超額利潤來源于企業家的膽識過人和團隊精神。毫無疑問,蘋果手機給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此種厚利來源于蘋果手機的技術創新。同樣是手機廠商,蘋果公司的員工在薪酬之外獲得了更多的社會尊重和成就感。從這個角度來看,蘋果公司的員工就不僅是被剝削者,同時又是利益分享者,他們追隨著喬布斯殺進手機市場,從而分享了蘋果手機從其他手機公司的市場份額中搶來的超額利潤。
作為被剝削者的員工,對老板有發自內心的不滿,而作為利益分享者的員工,對老板有發自內心的感恩。當感恩高于不滿之時,員工們就會自發地推動產品和技術創新,讓公司的產品高調進入競爭性市場,把“血汗工廠”逐出該行業,從而間接地“解放”了其他公司的被剝削者。在這里我們看到,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代替了無產者的革命精神,企業家的領導力代替了革命家的鼓動性。
企業家是主動承擔風險的人,其推動創新的內在沖動來源于挑戰風險的天性和追求卓越的渴望。喬布斯白手起家,他的財富主要不是來自于工資或利潤,而是來自于公司股票的市值上漲。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企業的商品化和管理的職業化,管理作為一個獨立的職業,被定性為經營風險的職業。資本市場把企業變成商品,所以企業的市值取代利潤成為衡量企業價值的標準。同時,資本市場也把企業家變成了商品,從而用市值的增長來獎勵和激勵經營風險的企業家。
市值的增長不僅能夠使企業家在有生之年由窮致富,而且能夠使資本家由富更富。由于公司市值的增長可隨時變現成為資本的超額收益,資本家會放棄較高的利潤分成,公司的薪酬獎金比例相應提高,員工們因此會分享較多的利潤,其作為被剝削者的不滿也會相對弱化。
當企業的利潤主要來源于產品創新、企業家的利益主要取自于股票市值,員工們雖然可能仍在間接地被剝削,但剝削他們的卻不再是企業家。在現代商業社會,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企業家,但卻并非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于是勞動作為謀生的手段就成為多數人的選擇。所以在現代商業社會:勞動從來不致富,剝削很少有橫財,長江后浪推前浪,今朝富貴險中來。奉勸企業家們,向喬布斯學習,盡可能的讓員工去動一動你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