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縣審計局 劉彩蘭 程杰
應加大低保資金發放使用監督力度
■沁源縣審計局 劉彩蘭 程杰
城鄉低保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對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城鄉居民實行救助的制度。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地方卻讓低保變了味,成為基層政府解決疑難問題的“萬金油”和換取人情的“聯絡員”。
在審計中,我們發現,低保被“靈活運用”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被用于處理信訪問題。一些上訪老戶的問題久拖不決,當地政府就許諾給當事人辦低保,以換取其息訴罷訪。二是被用于聯絡感情。一些農村干部把辦理低保作為拉幫結派、顯示人情的工具,關系好的辦理,不好的“靠邊站”,不少真正貧困的得不到救助,住樓房、開小車的卻在享受,導致群眾怨聲載道。三是被一些干部用于為自己或親朋好友撈取好處。近年來隨著低保標準的逐漸提高,盯上這塊“唐僧肉”的人越來越多,不惜拉關系、走后門,想方設法騙取低保。
這些現象和問題的存在,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影響了干群關系。“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因此,筆者建議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加大對低保資金的辦理和使用的監督檢查力度,也加大查處問題力度,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鏟除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腐敗,確保低保資金的發放公平、公正、公開,使真正急需的群眾得到救助,將惠及民生的事情辦好、辦實,以實實在在的工作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