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文洲 軟腦集團創始人
最重要的決斷往往又是最單純的決斷,到了最后,無外乎就是二者擇一。這個領域是進還是退,這個項目是上還是下,這筆錢是花還是不花……
日本有位令我非常佩服的企業家,他退休之后,透露了一個他做決斷時的密方,令他原來的部下們大跌眼鏡。每當事關重大而他又猶豫不決時,他往往把管理層的干部們召集起來開會,把事情的背景說清以后,征求他們的意見,而自己不做任何表態。會后,他整理大家的意見,將它們分為贊成和反對兩種。你猜猜這個企業家會怎樣根據部下的反應做出決斷呢?他竟然會選擇和大多數人相反的那個結論。
有一個著名的投資家,他說他買進的時機,是通過觀察華爾街基金經理的動向而定。不管股票跌得如何慘,只要經理們說便宜,他就不買。只有等到所有經理都說當前還不是買入的機會時,他才悄悄動手。
前幾天我從國外回來,聽說匯源果汁決定以3.4億元獨家冠名央視“星光大道”欄目時,我沒有什么特別感覺。匯源好久沒有這樣大動作了,對企業家來說,正是因為很久沒有大動作,才覺得應該有點大動作。就在央視廣告時段拍賣現場傳出匯源中標“星光大道”獨家冠名權的當天,各媒體立即出現評論,且幾乎都是消極評論。我反而覺得朱新禮做了一個正確的決斷,并相信只要準備充分,操作嚴密,這次投資肯定將是一個收益巨大的投資,將是匯源發展的一個重大契機。
A股狂漲的那個年頭我記憶猶新。A股接近5000時,我給在上海某電臺工作的朋友電話,告訴他應該賣掉。他大聲說我是在害他,他說他和同事們約好了,死了也不賣。后來確實又漲了,他來電話,譏笑我目光短暫,沒有耐心。因為他知道我曾在1100點買進,在2000多點就賣掉了。我也慚愧,無言相對。
后來大家都知道A股如何變化,他說了他死了也不賣,我估計他在4000點前后買進的股票的確被套死了,正像他發誓的那樣。
企業家不能保證每一個決斷都正確,更不能保證每一個決斷都精確,但是企業家都是從零做起,都是用自己的心血在反復斟酌每一筆投入。有時失敗了,我們臉上輕淡,心里卻在流血,因為我們知道不會有人同情;有時成功了,人們稱贊,我們卻只是松了一口氣,因為只要沒到最后一刻,失敗的陰影就會一直纏繞著我們。
企業家唯一的回報甚至不是結果,也不是成功,而是自己的成長。柳傳志本來反對購買IBM的電腦部門,開會時他責問部下:“你們有誰能在美國租一輛汽車?”結果沒人回答。但柳傳志偏偏是把這件他本來反對的兼并變成聯想走向世界的拐點。在此過程中,年事已高的柳傳志也在摔打,也在學習,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國際化的學生,這才是創新,這才是企業家。
朱新禮的決斷不可能沒有風險,他也不可能沒有準備。一個好的企業家不光能判斷得好,更能做得好。他不是到賽馬場隨便買了一張彩券賭別人,而是自己在跑馬。是輸是贏,要看他自己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