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海
(河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和諧社會主義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基本任務之一,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對其進行定義,一是從個人角度定義的,人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人的和諧也必然會關乎社會的和諧。二是從群體關系的角度定義的,用哲學的觀點來講,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與人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只有這個大的群體互相協作,才能構建出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
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念的提出不僅符合我國的國情以及我國綜合發展的要求,更具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特色。
宣揚民主和堅持法治概括起來說就是指堅持民主法治,讓人民百姓切實感受到民主政策的優勢,將依法治國真正落實到實踐中。在今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曾指出:“要全力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監督、上訪等基本權力,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笨梢?,民主法治作為和諧社會的第一個特點,充分體現出我國在提高綜合國力的同時堅持以民為本的思想。
“維護公平,堅持公正”其實就是指在我國經濟、政治及文化等方面發展到目前的階段,一定不能將公平正義拋棄,國家的經濟越發展,就越容易出現不平等的現象,因此為了社會和諧穩定的前進,我們就一定要堅持公正,維護公平。在黨的十八會議報告中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千方百計的增加居民收入,使居民的物質追求與經濟的發展相協調。
誠信是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志,友愛是維護社會穩定的紐帶,有了誠信和友愛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誠信友愛彰顯著人與人之間如何正確處理關系的基本思想,而在剛結束的十八大會議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民的道德素養”??梢娬\信友愛對促進社會和諧有著促進的作用。
社會發展,經濟的騰飛,綜合國力的上升都需要一個安定的氛圍和穩定的秩序,因此創造一個安定的發展環境,建立穩定的社會秩序是促進國家發展的條件,也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前提。
和諧相處包含了很多的社會關系,例如人與人之間要和諧、人與自然要和諧、人與社會更要和諧,從哲學的角度說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不能一味的追求人的作用,而忽略了大自然這個天然大倉庫。因此只有人、社會、自然三者互相協調發展才能促進國家長久的進步。
從和諧社會的概念和特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我國古代就有人提出來,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孔子等人都提出了人的在社會中的重要性。關于以人為本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介紹,一是從“人”的角度來分析,用哲學的觀點來說人是相對于“神”和“物”提出的,從古至今,人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二是從“本”的角度進行介紹,所謂的“本”是指世界萬物的根本(哲學觀點),也就是說,人是社會發展的根本。
提出以人為本的觀點,就是為了促進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因此,以人為本與和諧社會具有一定的關系。
1.以人為本思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繼續堅持構建和諧社會,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國家的一切屬于人民。這些惠民舉措都能夠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思想,人是社會的基礎,沒有了人就不會有社會的存在,更不用談國家的發展,而人的和諧才能真正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構建和諧社會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意義所在。
從和諧社會的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出和諧社會的根本就是人的和諧。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各項政策方針都能夠體現出和諧社會需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如努力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創辦為人民服務的教育,提高就業率等等,這些惠民政策都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思想,而只有當人們的各方面利益被滿足了,社會就會朝著和諧的良性的方向發展。
3.以人為本與構建和諧社會相互作用。
眾所周知,社會的核心是人,從和諧社會的含義中我們可以說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是因為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組成部分,因此,不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就不能夠全面構建和諧社會,沒有構建和社會的舉措,我們就不能做到以人為中心,保障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