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平 范俊利 魏樹慧
(河北省中醫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11)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醫藥學發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認識生命、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體系,是中醫藥服務的內在精神和思想基礎。筆者認為,中醫藥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
中醫藥傳統文化以哲學、生命觀、宇宙觀為基礎,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中醫藥文化注重是整體的、辯證的思維模式,杜絕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的片面把人視為機器的思維模式,同時更注重整個自然的和社會的環境對人的健康的影響。
“大醫精誠”的價值觀體系
唐代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篇較早提出了從事醫學的最高境界,開宗明義地提倡為醫者必須要有醫德,要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凡大醫者必須具備“精”與“誠”,“精”指專業精湛;“誠”指品德高尚。“大醫精誠”首先要求是精,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
“醫乃仁術"的中醫人文精神
中醫藥文化的精髓在于“醫乃仁術 ”。仁者愛人,生命至上。在中醫藥文化中,醫生不僅是治病救人的“仁者”,甚至“上醫醫國”,還承擔著國家和民族興旺的重任。
在中醫醫院文化建設中傳承并揚棄中醫藥傳統文化,在提升中醫院核心競爭力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一個綜合的體系建設,包括了醫院價值觀念體系、醫院行為規范體系及醫院環境形象體系等方面。而價值觀念體系又是中醫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
中醫院文化是一種管理文化,先進的醫院文化,能夠擴大醫院管理內涵,引導職工樹立健康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作為中醫藥從業人員,在學習精湛醫術的同時,還必須弘揚中醫藥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遵循"醫乃仁術"的宗旨,實現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的融合。而加強中醫文化建設正是加強中醫人文素質教育,弘揚中醫人文精神的切入點。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可在醫院職工中間形成強大的向心力,極大地增強職工對醫院的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不僅能夠減少和避免中醫醫院人才流失,而且能夠把全體職工凝聚到醫院建設的整體目標上來,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團隊作戰,發揮集體優勢,以取得最大的勝利。
中醫的很多優勢是通過中醫特色體現出來的,因此特色是中醫真正的生命力所在,保持中醫特色就成為勢所必然。在中醫院文化建設中,突出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特色,努力引導每一個中醫人擁有“大醫”的胸懷,勤求古訓,熟讀經典,積累深厚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靈活運用經典指導實踐,用精湛的技術服務于廣大百姓,對于打造中醫院特色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幼稚重要意義。同時利用中醫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治未病的理論,可以開拓廣闊的養生保健市場,最大限度地滿足現代人注重生活質量的需求。
中醫藥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具有導向、育人、激勵、凝聚,以及對醫務人員行為約束等功能,在培植健康的醫院精神、價值理念、道德風尚,打造獨特的專業優勢、核心技術、醫療服務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改善醫療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醫院文化不僅為廣大患者帶來了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更為中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提供了不竭的源動力。同時中醫文化所蘊涵的價值觀念、倫理道德、人文精神在現在仍具有重要的價值。首先,中醫文化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與科學發展觀的價值理念是一致的;其次,中醫文化所倡導的“懸壺濟世、大醫精誠、以人為本”的倫理道德有利于社會和諧,對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將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因此,中醫院文化建設成為當前中醫院探索醫療改革、開拓中醫藥事業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