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高琴,張樹雄
(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浙江 遂昌323300)
遂昌縣是傳統林業大縣,是浙江省重點林區,地跨錢甌兩江、山青水秀、風景旖旎、古邑千年,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浙西南“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金山林海、仙縣遂昌”的美譽。在浙江省林業廳、市林業局精心指導和遂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遂昌縣遵循生態優先、確保重點,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集中連片、合理布局的原則,不斷加快公益林建設步伐,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走上了一條“經營山水,統籌城鄉”的發展之路,初步形成了以生態旅游為引領、一二三產統籌協調發展的新山區經濟發展模式。
遂昌縣地處錢塘江、甌江兩江源頭,烏溪江流域涉及湖山、金竹、焦灘、蔡源等12個鄉鎮126個行政村,原有公益林面積41萬畝,2009年擴面后面積為68萬畝,總計公益林面積109萬畝,占全縣公益林總面積的55.9%,占流域林地總面積的58.1%。由于烏溪江水庫為下游衢江、柯城、龍游、蘭溪、金華等5個縣(區)36個鄉鎮的72萬畝農田和大面積的黃土丘陵開發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并為引水渠道沿線的20多萬名城鄉居民提供大量潔凈的生活和生產用水,因此烏溪江流域的生態地位極為重要,建設生態公益林的責任異常重大。
遂昌縣內河流分屬錢塘江、鷗江兩大水系,錢塘江流域縣境內主干流全長209km,經過烏溪江、洋溪源、周公源、湖山源,分別注入湖南鎮水庫,流入衢州境內。流域面積1864.89km2,占全縣面積的73.45%;沿錢塘江主干流有15個鄉鎮,總人口130588人,占全縣總人口56.67%。根據《2007年浙江省生態公益林建設與監測效益公報》顯示,生態公益林產生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巨大。據6大類300多個指標分析測算,僅在水源涵養、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凈化大氣、改善小氣候、減輕災害、森林旅游、儲存能量等方面,公益林區各項收益折合人民幣20.96億元。而現在,遂昌僅烏溪江流域12個鄉鎮就有109萬畝公益林,產生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更是無法估量,其生態安全的維護作用顯著。
純林多混交林少,在喬木林中,杉、松純林比重高,竹林也普遍是純林。純林容易發生森林病蟲害、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針葉林多闊葉林少,針葉樹種比重高,針葉林在涵養水源、美化景觀等生態效益方面不及闊葉林,特別是馬尾松易受松毛蟲和松材線蟲病為害。
高山農村對生態環境的制約,遂昌縣有很大一部分村莊位于高山之上,開山修路、造田等扶貧項目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土地資源十分缺乏,人均耕地少,人多地少的矛盾,對烏溪江水生態系統造成脅迫;全縣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洪旱災害、地質災害頻繁。
遂昌的經濟總量還很小,且與周邊縣市的差距日益增大。全縣交通、通訊、電力、醫療等基礎設施雖有較大改善,但依然薄弱。城鎮化水平偏低,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農村小城鎮建設基礎較差。城鎮就業和農民增收壓力加大,城鄉部分群眾生活困難。部分山區群眾還存在著小農意識,開放意識不強,環保意識較差。
以建設全國著名的一流休閑度假風景旅游名勝區為目標,加速烏溪江旅游轉型,積極發展包括生態觀光、生態休閑度假區、生態餐飲、生態旅游商品開發在內的生態旅游業,努力提升旅游生態化內涵,將“生態旅游”的觀念和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思想貫穿到景點的開發和旅游的組織、管理、運營整個過程中去。
堅持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并重的方針,以保護烏溪江水生態環境為中心,全面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減少水土流失,加強土地、能源、礦產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保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綜合利用水平,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工藝,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無污染或輕污染產品,嚴格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注重生態環境安全的防范工作,保護林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完善環境安全保障體系,全面維持和改善遂昌縣環境質量。
建設木、竹、果、藥、茶等林業特色基地,推進科技興林,加大現有商品林基地的低產林改造力度。鼓勵、引導林產品的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培育重點林產品龍頭企業,拓展林產品銷售渠道。深化林地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森林資源流轉制度,推動林業產業化進程。穩定和完善生態公益林管護網絡,落實好管護責任,切實保護好生態公益林。實施林相改造,通過林木撫育等措施,結合人工造林,增加常綠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比例,使之形成多樹種、多層次、林相豐富,適宜季節變化的森林植物群落,增加景觀異質性和有效預防病蟲害。對零星荒山荒地采取人工補植方式,以較快速度恢復森林植被。
一是向各級領導進行宣傳,聘請環保、生態專家為指導,以各級黨校、業余學校、農業科技培訓班為基地,分期培訓各級干部和技術骨干,使各級領導和基層干部掌握生態建設的科學知識和技術要領,提高決策者的生態環保意識,重視對自然資源的高效利用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二是有的放矢地向企業法人進行宣傳,宣傳環境管理體系和清潔生產,宣傳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法律法規,促進企業自覺遵守環境保護規定。三是把生態環境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發展計劃,持之以恒地向中小學生進行宣傳,積極開展綠色中小學校創建活動,加大力度開展成人教育,引導群眾支持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使環境保護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
[1] 王其松.加強森林資源保護 促進生態環境建設[J].綠色科技,2010(10):89~91.
[2] 唐昌貽,唐隆校.遂昌縣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的思考[J].中國林業,2009(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