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
(濰坊職業學院 山東 濰坊 261031)
高等職業教育近十年來得到了大力推進和快速發展,目前已成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社會對高職院校培養的職業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整個社會與企業對畢業生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思維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高職教育要以社會和企業需求為目標,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面向生產、管理和服務于一線的技能實用型人才為宗旨,使畢業生成為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滿足崗位需求、具備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的較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職教學過程中突出“職業教育”特色迫在眉睫。
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職韓語專業力求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各種技能、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從事一般商務洽談翻譯、外事翻譯、韓語導游、韓語文秘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然而受近幾年社會和經濟變革的影響,使得高職韓語專業處在了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境地。
由于前幾年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導致了很多韓資企業在中國破產、撤資,再加之生源的逐年縮減,韓語由熱門專業逐漸趨于冷淡,作為韓語教育一支重要力量的高職韓語也不例外,由以往每級幾個平行班、每班四五十人縮減到每級一到兩個平行班、每班二十人左右的現狀。這種變化導致了學生對專業發展失去信心,學習積極性不高,專業技能掌握不精,直接影響到了就業和個人發展。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社會對高素質韓語人才的需求仍在擴大。目前,韓國已成為對中國的第一大投資國,同時中國也是韓國的第二大貿易國。由于中韓兩國在經濟、文化領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因此也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就業機會。韓國公司在中國投資建廠時,大力提倡人才本地化,需要大量懂韓語、有留韓背景并熟悉國內市場運作的人才。同時,中國企業也紛紛在韓國投資,需要大量懂韓語、懂技術的人員。據有關方面估算,目前韓資企業給中國當地人創造了110萬到120萬個就業機會,韓語人才自然也成為他們的首選。
據調查,企業在招聘時,常測試學生韓語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等,要求應聘者能夠自然、積極地使用韓語,語言的使用總體上能與語境、功能和目的相適應,能進行較長時間的語言表達,允許偶爾停頓或個別發音不準。雖然每個企業對于不同的職位有著不同的要求和標準,但總體來看是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交際能力和韓語實際應用能力。
高職院校近些年雖然一直在不斷強化教學改革,但在韓語教學中卻缺少職業教育意識,更多的仍屬傳統的基礎知識教學體系或照搬英語教學模式。培養的學生韓語水平不能滿足用人單位要求,高職韓語教學出現了思想觀念不新,教學質量不高,教學內容相對滯后,職業技能教育欠缺等問題。很多學韓語的高職生畢業后只能到其他崗位就業,從事文秘、業務助理、人事助理等工作。
高職韓語教學應突出學生的職業能力,使韓語教學更好地為專業服務,解決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的實際交際需求,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然而我國現行的高職韓語教學目標未能反映社會與市場對綜合職業能力需求,與學生未來職業缺乏聯系,未能發揮其工具性服務功能;課程設置忽視社會需求變化,缺乏就業方向指導;教學內容只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培養,忽視了職業崗位需求的韓語能力訓練,脫離企業崗位的實際需要。因此,高職韓語教學如何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可采取讓年輕教師利用假期積極深入企業調研、參與企業管理,以大力提高年輕教師的整體業務水平、增強實踐技能;鼓勵年輕教師在職讀研,不斷提高學歷層次;外派教師短期進修業務,考察其他職業類院校的韓語專業建設發展情況,互相學習,汲取經驗;引進高水平外教,固定外教資源,充分發揮外教對專業建設及外語教學的積極作用。
目前各大高職院校所培養的韓語人才,發展方向不明確或缺乏目標性,沒有與韓國語本科專業多以培養韓國語文學或語言的研究型人才為主的情況區別開來。為了突出職業特色,幫助學生明確就業方向、擴大就業范圍,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可在教學過程中分設:語言方向、旅游方向、經貿方向、文秘方向等,讓學生統一學完韓語基礎理論課程之后,選擇其中的任意一個方向作為自己的畢業資格。專業輔修課程可增設企業管理韓國語、旅游韓國語、酒店韓國語、辦公韓語會話、韓語秘書寫作等。
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體現韓語基礎理論融合專業素質要求”的課程設計原則,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實施“以學生為中心、任務型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采用因材施教、項目教學、模擬實訓等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韓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訓練。采用形成性評價和課程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注重評價對象個性的發展和個體間的差異,對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職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進行全面、客觀、真實的評價,使評價更能使學生智能、優勢智能得到最優化的發展,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使用的韓語教材滿足不了教學需要。教材內容偏深偏難或針對性不強,不適合高職學生使用。有些高職教材內容雖然好,但由于學生沒有生活經歷,不容易產生共鳴、激起興趣。應選取對韓國文化知識編寫的力度和深度較大的教材,并且盡量選取韓國原版教材。韓國教材中涉及不少韓國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內容,利于學生更深入的學習,方便就業后與韓國人的交往。
高職院校要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建立穩固的校外實訓基地。同時以多種途徑同多家企業建立適合韓語專業實訓的協作關系,以滿足實訓教學和教師進企業鍛煉的需要。條件允許下,也可積極與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有針對性的為企業輸送專業人才,從而降低企業的培訓成本,提高企業的用人效率。
總之,高職韓語專業必須打好“職業教育”這張牌,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才能使韓語專業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1]楊學江.試析高職院校外語教學應突出職業特色[OL].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2]李紅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應遵循職業特點[OL].中國論文下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