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瑩,雍曉玲,周 鳴
(蘇州科技學院江楓校區,江蘇 蘇州 215009)
隨著蘇州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土地資源在不斷被開發的同時,出現了由于資源的低效益消耗、浪費和過量的攫取,而造成資源的不足和環境被嚴重破壞等現象。近年來,蘇州市大力提倡與開展了各種園林的開發與建設。但園林不僅未能發揮其應有的生態和社會效益,而且在建設和維護的過程中存在嚴重的浪費土地、資金、水資源等現象[1]。根據國家“十一五”城市園林綠化的總體要求,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了要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加強城市園林綠化的要求,積極研究探索走節水型、節地型、集約化的路子,大力發展集約型園林。
集約型園林是指“在園林壽命周期(選址、規劃、設計、建造、使用、維護、更新、拆除)內,以最合理的資源投入和能源消耗為代價,最低限度的環境影響,最大程度上發揮其生態、社會和經濟等綜合效益”[2]。針對蘇州市目前園林建設現狀,發展集約型園林機制,研究如何在園林的開發與維護中做到對各種資源的節約利用,制定各類減少資源浪費、保護環境的對策,將會是未來園林行業發展關鍵問題,因此,集約型園林將成為建設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2]。
隨著近年來的經濟發展,蘇州地區城市綠化建設也得到了有效地發展,園林、綠地面積日益增加,但是在園林建設的施工、運行、管理期間伴隨著大量的問題,例如土地資源的稀缺,資源、資金和土地的浪費等。城市園林這個本該作為改善城市環境的重要工具,在給予市民舒適環境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帶來了許多環境資源問題。
“集約型園林”理念的提出,即是為了解決城市園林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集約型園林”是按照資源的合理與循環利用的原則,在規劃、設計、施工、養護等各個環節中,最大限度地節約各種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能源消耗,尋求以最少的人力、資源和能源投入,獲取最大的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3]。集約型園林的建設旨在以最少的能耗帶來最大的效益,在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的同時也減少了經濟的消耗與損失,因此建造集約型園林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蘇州城市規劃建成區綠地率4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4.92m2,雖然已經超過了全國人均綠地面積,但是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這個數值是相對較小。在城市中建筑、道路、廣場等硬化面積過大,占據了綠化的空間,且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的“親地空間”、“親水空間”、“親綠空間”及“親子空間”的建設還不足。
蘇州很多的園林規劃設計為了達到良好的景觀效果,在景區中大量實施“亮化工程”、“夜景工程”,雖然美化了夜間的城市,但其利用率低并導致消耗大量資源。為改善這一現象,在金雞湖大道和星港街的站臺上安裝太陽能收集板,利用太陽能發電,以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此外,如蘇州美術館等新三館設置了一套特別的雨水收集系統,將收集來的雨水,通過過濾、消毒,用以澆灌景觀綠化[4],合理地利用自然為人們服務,從而大大減少能源的消耗。
園林規劃設計時應注意土地的合理配置,土地可持續利用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應注意優化土地結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目前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大多數小區在規劃設計初期未能合理地安排停車位,導致住戶的私家車占用小區綠地作為停車位,破壞了綠地景觀,降低了綠地的生態價值。
回收土地資源,充分利用廢舊物品。在蘇州舊城改造和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很多廢棄的工廠被推為平地,如平江街區的振亞絲織場,但若對場地進行生態恢復,重組廢棄空間后可成為市民的休閑地。此外廢棄場地的材料物品都可以變廢為寶,如蘇州東沙湖水景生態園利用廢鋼管制作成雕塑,楓情水岸街區利用碎大理石拼成林間小路,不僅充分合理地對資源進行回收利用,也為城市新景觀增添了新的內涵。
蘇州的很多公園綠地修建大草坪,這也是一種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情況。大面積的草坪雖然給人提供了良好的活動空間,但草坪的用水量為1m3/m2·年,而且生態效益比喬、灌、地被、草坪組成的植物群落要低得多,這都與建設節約型園林的理念相違背。
現在園林規劃建設很容易忽視鄉土化物種以及野生物種的馴化培育,偏愛外來樹種,這樣忽略了城市的本土特色。蘇州很多道路在路綠化帶里種植三色堇,在開花時有很好的視覺效果,但三色堇屬于一年生花卉,花期過后要拔除并重新栽植,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蘇州何山公園內則栽種了很多鄉土樹種,不僅視覺景觀良好,而且易于生長,生態價值高。
立體綠化可以節約采暖、降溫和照明的能源消耗,符合集約型園林的理念。而蘇州棚架式綠化、墻面綠化都較少,基本無屋頂綠化。蘇州園林建設在做濱河駁岸處理時,采用硬質駁岸,不僅工程資金量大,而且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環境。
太湖濕地公園的建設是以保護基地原有生態環境為宗旨,保留了基地原有的自然風貌,保護了野生物種的棲息環境,人工活動的區域集中且面積小,是蘇州生態濕地的核心和典范。
城市綠地系統在城市防災避險當中具有重要作用,蘇州園林建設未能充分利用現有綠地、公園等資源,研究和實踐適合高密度城市發展模式的防災措施系統。
蘇州的自然環境為其園林綠化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但考慮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性,針對資源的節約以及可持續利用的要求,蘇州的園林發展就必須考慮集約性,合理利用水、土地、能源等資源。
蘇州園林有其自身的特色,并且是世界園林體系中獨立的一支,對于蘇州園林的集約發展,就應制定符合蘇州園林的評價體系,建立完整系統的蘇州集約型園林評價和認證制度,包括等級劃分、評價指標、認證方法與工作流程以及設立相應的認證機構。
土地資源是園林綠化的基礎資源,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園林綠化設計應盡可能集約占地并避免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將地塊的使用功能進行適當的整合,避免大面積的功能獨立性的園林規劃,使地塊中擁有多樣功能;多維利用土地的立體空間,使土地的地面、上空和地下達到最有效使用;有效利用荒地、廢地,對地塊進行功能置換,實現生態、商業和文化的綜合發展。
園林綠化的材料選擇、技術使用、施工監理等方面,應該處于城市園林部門的監管之下。推進節約型綠化管理,相關園林部門應加大集約型園林的宣傳,樹立回歸自然,崇尚節約的思想理念,將節約的意識貫穿于日常維護管理工作中,在維護管理的每個工作環節中總結出節約資源的有效辦法。
對城市用水進行從食用到不可食用的層次分級,明確各種用途的使用量,制定配定標準,使水資源的利用狀態處于有序狀態。在園林規劃設計中,盡量使用地表自然水體,嚴禁大面積的挖土造湖,這既破壞地塊原有的自然生態系統,同時也造成大量的水資源浪費。對于自然雨水的利用,在園林工程設計中可以采用透氣滲水材料,以利于雨水滲入地下,并將雨水引入灌溉系統,增加對地下水的補給,節約灌溉用水。凈化回用污水,避免水的一次性流失,并建立分機使用系統。
在園林植物的配置選擇上,盡可能的減少外來植物的運用,對于外來植物,不僅會造成費用的提高,也會造成管理難度的加大,不符合集約型園林的原則;多選用本土植物,本土植物擁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并且有生長的周期性,易于創造周期性的季節景觀,增強園林的觀賞性;加大喬木的使用量,蘇州的香樟使用率較大,并且該樹種易于生長,在園林綠化中應增加使用,同時減少小草坪的規劃面積。
隨著城市建設的大力發展,集約型園林將會是未來園林建設的發展趨勢,如何建造集約型園林將會得到廣泛的研究,人們亦將認識到建設集約型園林的重要性。在未來蘇州城市建設過程中,隨著各項“集約型園林”新技術、新材料的發明與成熟,推動著集約型園林的發展與創新,從而引領未來園林的發展。
[1]仇保興.開展節約型園林綠化,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EB/OL].[2006-09-11].http://www.ili-hk.org/Article/HTML/447_3.html
[2]劉志強.集約型園林概念研究[J].建筑科學,2009,25(4):54~56.
[3]朱建寧.因地制宜,建設節約型園林[N].中國建設報,2006-9-5(20).
[4]管有明.蘇州新三館收集雨水再利用[EB/OL].[2012-2-25].http://news.subaonet.com/2012/0225/879083.shtml